浅谈地质测量工作技术总结编写中的几个问题

2020-12-08 14:16张桢哲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程测绘成果

张桢哲

(宝鸡西北有色七一七总队有限公司,陕西 宝鸡 721012)

测绘项目的总结主要是在完成测绘任务后,对于测绘工作中的技术设计、项目执行情况、方案、实施中可能出现的主要测绘技术问题、处理方法以及成果的质量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它为今后测绘工作的合理改进提供了经验,同时为测绘技术设计书、有关标准的组织制定和执行提供了资料。测绘总结一般分为项目总结和专业技术总结[1-3]。对于项目设计工作量较小的测绘技术项目,可根据其需要直接把项目总结和技术总结合并到一起。

1 内容介绍

测绘总结的编写主要分为概述、技术的设计和执行的情况、成果质量的说明和评价、提交的成果附件和资料清单四个部分组成[4]。为了更好地使测绘总结详尽、准确,有时会在工作中会针对不同的项目对具体的内容进行完善和修改。

2 常见问题分析

2.1 项目总结封面存在的问题

有时项目总结封面上,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项目名称,一般会有《XX技术报告》、《XX技术总结报告》等,说明大家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没有很好的认真细读和研究规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CH/T 1001-200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中明确规定了项目总结的名称。项目的名称一般采用的是项目名称+(测绘专业名称)技术总结,如《XX地质详查测量技术总结》。

2.2 概述中存在的问题

概述主要是为了说明测绘工作中任务总的完成情况,例如测绘工作任务的来源、目标、工作量等,任务的组织安排与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测绘作业区的概况和测区已有的资料合理利用的情况。作者通过对各个项目总结的审核,发现大部分的概述中只是很详细的描述了测区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的情况,然后紧接就是介绍任务的来源。对于测区所承担单位的情况、任务组织安排和完成的情况以及对经费的合理执行利用等情况并未进行详细说明。这样的话也不利于测绘任务成本的核算。

有的技术总结关于资料的收集和利用情况也只是很简单的描述为已经收集到测区附近国家的高等级点有多少个。对于点位的保存情况是否完好,精度是否满足要求并未说明,甚至有些总结中将已有资料的收集和利用情况直接放到了技术的设计和执行的情况里[5]。

所以对于概述的内容作者认为应按以下三点叙述:

(1)首先应该阐明项目来源、内容、目标、工作量以及相应任务的承担单位,产品如何交付与接收。

(2)说明生产任务安排与完成情况,并且统计有关的工作量,经费的执行情况。

(3)简单地介绍作业区的地理位置、交通、人文情况和测区周边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

这里作业区概况关于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可以简单的附上一张交通位置略图。在以有资料利用情况里,应阐明已有资料的来源,精度是否满足本次测量任务的要求,切不可含糊其词。

2.3 技术设计的执行情况中的问题

在工作区地质资源勘查的测绘工作中,主要涉及的是地质勘查前期的控制网布设、地形图测量以及剖面和工程点的测量,一般主要按照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叙述。如果一个工作区内同时已有了控制点和地形图资料,则主要是进行后者的内容叙述。这里需要注意的内容如下:

(1)说明项目成果所需要依据的是哪些技术性标准文件,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书和引用的规范标准。

(2)分析本次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包括遇到的技术问题和对这些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法。

(3)说明项目实施中质量保证措施的执行情况。

(4)生产管理过程中必须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方法。

(5)总结项目实施中的经验、教训,对今后的技术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具体的项目里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规范标准的引用。对于规范的引用,在笔者近期检查的总结中,很多只是将其他总结中的一些引用标准和规范一并复制粘贴了过来,并未对其进行仔细的检查和分析,也没有发现其规范是否能够适用当前的测绘项目,甚至有些总结中仍然使用废弃的规范。例如很多总结中引用作废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其实目前采用的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2)投影面的选取。野外采集的边长归算到高斯平面上会产生边长的变形,对于边长的变形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影响:①野外采集的边长归算到椭球面会变长,这与大地高有关。②椭球面的变长归算到高斯平面会变短,这和距离中央子午线的远近有关。所以为了控制投影变形带来的影响,要选择合理的投影面和中央子午线,使投影长度和变形的影响能够符合控制网布设的技术要求。按照《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相关的规定:工作区范围内投影长度和变形的绝对值如果不大于2.5cm/km时,可以采用国家3°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总结中我们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及时予以表述,并且要说明采用国家3°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因和理由。

(3)坐标系统的叙述前后矛盾。坐标系统叙述混乱,有的项目前面叙述此次测量工作采用的是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面的成果表里提供的却是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成果。其实是没有很清楚的理解大地坐标系指的是经纬度和大地高。应该描述为采用的是CGCS2000国家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并且应该注明是按3°分带还是6°分带,中央子午线是多少。

(4)控制测量部分的问题。控制测量部分的问题,没有说明对已有控制点精度的检查,是否符合项目本身和规范的要求。测区是否应进行分区布网,控制点的点名命名有时候略显随意,个别项目存在点名重复的问题[6,7]。在总结中并没有提供点之记,很多报告总结里注明了标石示意图,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按要求埋设相应规格的标石。

(5)高程控制测量的问题。目前山区中控制网的高程测量主要是采用GPS拟合高程,但是《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的相关内容中对于GPS的高程控制测量有很明确的要求。特别需要说明"在测区面积大、地势起伏较大和已知高程点少的条件下不宜应用GPS高程测量。所以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处理:①在山区作业时可以采用三角高程代替四等水准,但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替代,这点作业时要注意。②到省测绘局大地数据处理中心做大地水准面精化处理,获取控制点高程。

(6)数字化地形图编绘问题。目前一般的地区主要采用的方法是RTK和全站仪联合进行数据采集生成地形图或者是利用无人机航摄技术采集的相片,后期可以进行高精度的数据处理生成地形图。对于地形图的编绘还应注意,大比例尺地形图经过处理可以缩放为小比例尺地形图,反之则不行,不然精度无法保证。

(7)地质勘查工程测量的叙述问题。地质勘探工程的测量应写明作业方法,是RTK法还是全站仪极坐标法。勘探线剖面是实测剖面,其图件有以下几点要求:①勘探线剖面必须实测,其方位是用剖面两端点实测坐标反算而来,图上要注记剖面方位精确到秒。②勘探线剖面图横轴标注里程,纵轴标注高程,并与下方的平面图对应;南北向或东西向的剖面要注记两端点坐标;③所有图框尺寸严格按规范要求做,其下方平面图没特殊要求5cm宽。

3 测绘成果质量说明与评价存在问题

测量工作结束后要进行作业人员之间的自检、项目组的互检和单位质检机构的检查。要对项目成果的检查情况进行说明,比如是否达到质量要求等。往往很多地质测量单位都忽视了这个环节[8]。

4 测绘成果质量说明与评价存在问题

测绘项目作业结束后,提交成果和清单时,应当准确地说明其名称、数量、类型等。上交的文档资料主要包括:项目作业设计书及其有关的项目设计更改的文件、项目设计工作总结、质量检查评估报告,文档簿以及其他测绘作业项目完成过程中文档资料形成的重要数据记录。需要提交电子档的要刻制光盘。具体的内容有测量控制网示意图、测量控制网平差计算报告、测量成果表、控制网点之记、项目检查报告和仪器鉴定合格证书等。在实际的工作中,可能有时会漏掉仪器鉴定合格证书。

5 总结

目前有很多的测量总结在编写时,没有很好的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统一化。各种样式五花八门,总的来说一是没有仔细的认真阅读测量规范,二是编制有些随心所欲,不知道如何来写。

作者个人认为测绘技术的总结主要是对实际测量工作的一种质量叙述和结果的评价,应充分贴合实际,切勿弄虚作假。具体分为以下几个7项:①项目的概述:主要内容重点叙述了项目的来源、内容、工作量以及作业区域的概况和对已有测量资料收集和利用的情况;②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的规范以及变更文件;③坐标及高程测量系统的描述;④测量项目各个环节的组织实施,也是对具体单项工程的叙述;⑤简述项目的技术解决方案、作业管理方法、使用的仪器、重点叙述工作量和精度控制情况;⑥项目的质量控制,主要是项目的质量检查验收等情况;⑦测量成果的提交,主要是提交的成果附件、图件以及资料签单等。

猜你喜欢
高程测绘成果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场景高程对任意构型双基SAR成像的影响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3D SLAM在农房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8848.86m珠峰新高程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2018数博会4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