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脾脏囊肿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与治疗

2020-12-08 02:26吴永昊汤新维王吉双
中国兽医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脾脏囊肿过敏

吴永昊 , 汤新维,王吉双,屠 迪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2.长沙普悦动物诊疗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1)

1 病例情况

边境牧羊犬,5岁8个月,雌性(绝育),体重35 kg。驱虫、疫苗均正常。就诊2 d前洗澡时发现腹部皮肤及耳部出现大量皮下出血点。附近动物医院检查发现血小板(PLT)低,后转诊本院就医。发病后食欲、饮水正常,大小便正常,以狗粮为主食,未见其他临床症状。

2 检查

2.1 大体检查 患犬肥胖,精神尚可、水合正常,可视黏膜色正常,心率、心音、呼吸频率、呼吸音、体温、血压均未见异常。腹部皮肤、耳内侧、双侧腹壁散在大量皮下出血点,指压不褪色。

2.2 实验室检查

2.2.1 血液学检查 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升高,结果为23.2×109个/L(参考范围:4.0×109~12.6×109个/L);血小板(PLT)严重减少,结果为9×109个/L(参考范围:117×109~460×109个/L)。血涂片检查提示:红细胞形态正常;中性粒细胞轻度增加,分叶核增加;单核细胞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未见血小板。

2.2.2 过敏状态筛查 阳性。

2.2.3 凝血功能检查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结果均在参考范围内。

2.2.4 传染病筛查 犬瘟热、钩端螺旋体、心丝虫抗原、埃利希体、莱姆病均为阴性。

2.2.5 血清生化检验 甘油三酯轻度升高,其他未见明显异常。

2.3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提示(图1),脾脏体积正常,内部回声不均,脾头和脾尾处各可见一大小为1.13 cm× 1.31 cm的无回声液性暗区,脾脏囊肿。

图1 脾脏超声异常

3 初步诊断

循环内血小板数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包括生成减少、破坏增加、消耗增加、血小板扣押等。依据病史和实验室诊断,初步判定该病例血小板降低的诱因可能包括脾脏囊肿、过敏和潜在的免疫介导性因素。

4 治疗与转归

治疗方法包括止血、免疫抑制、抗炎和抗感染。采用口服药物:泼尼松2 mg/(kg·bw),2次/d;水飞蓟素100 mg/次,2次/d;酚磺乙胺片250 mg/d;拜有利片150 mg/d。日常护理包括使用皇家品牌的低过敏处方粮温水泡软食用,严禁饲喂其他食物,限制运动等。

用药4 d后,皮肤症状消失,中性粒细胞数量为9.47× 109个/L,恢复至正常值。血小板数量为39×109个/L,未见上升,第5天开始除原有药物外,增加口服利可君片20 mg/d。使用利可君片3 d后血小板数量逐渐上升至122× 109个/L;用药第6天,血小板数目为377× 109个/L,恢复正常;此后仅服用拜有利片和水飞蓟素1周。14 d后复查血液学指标及脾脏超声。复诊结果显示,血液学指标均恢复正常;超声结果显示,脾尾部囊肿消失,脾头部囊肿未见明显改变。

5 复发与确诊

病例痊愈5个月后再次因相同症状就诊,检查项目与首诊时相同,除脾脏超声显示脾脏囊肿外,其他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且该犬在过去的5个月内一直使用低过敏性处方粮。治疗过程仅口服酚磺乙胺、拜有利和利可君片,治疗7 d后血小板数恢复正常。病例出血倾向得到控制后,建议对患犬实施脾脏切除术,但主人未采纳。预后连续4个月回访,未见复发倾向。

6 讨论

血小板是机体止血功能的直接参与者,它与体内的凝血酶系统一起确保机体凝血功能的正常。凝血功能异常动物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出血,包括皮肤和黏膜淤点、淤斑及其他可见的出血症状,如黑粪、便血、鼻衄、血尿等。临床常见的凝血疾病主要是由于循环血小板减少即血小板减少症引起的,偶见血小板机能障碍所致。

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包括生成减少、破坏增加、消耗增加、血小板扣押等。最新的小鼠试验证实,有超过50%的血小板是巨核细胞在肺内生成的[1],骨髓穿刺对血小板生成障碍的诊断价值有限,本病例没有进行骨髓穿刺检查无法对骨髓生成血小板的能力进行评估;血小板扣押通常是由脾脏切除术和肝脏切除术引起的,此病例无脾脏手术历史,因此排除血小板扣押诱因;血小板消耗增加多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例,DIC病例通常伴有凝血时间延长,而本病例凝血时间和FIB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因此排除过度消耗的可能。血小板破坏增加的诱因包括免疫介导、药物、疫苗、感染因素、过敏、败血症和脾脏病变等。临床上血小板计数低于25×109个/L时,最常见的因素是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mediatied thrombocytopenia,IMT),而血小板为50×109~75×109个/L时常见于患有埃利希体病、脾功能亢进、淋巴瘤或灭鼠剂中毒。该病例初诊时PLT数量仅为9×109个/L,因此高度怀疑IMT;IgE筛查结果为阳性,超声影像显示脾脏存在异常,因此也必须考虑过敏及脾功能异常是潜在诱因。

糖皮质激素是IMT治疗的首选药物,泼尼松的推荐剂量为2~4 mg/(kg·bw)[2]。此外糖皮质激素也可用于治疗过敏和脾功能亢进。多数IMT病例在糖皮质激素治疗7 d内PLT可恢复至正常范围内。该病例治疗过程中,泼尼松治疗3 d无效,口服利可君片后PLT水平逐渐上升,复发的治疗过程也支持脾脏囊肿为该病例病因。利可君片可以显著提高骨髓造血功能,用于治疗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症[3-4];此外,利可君片还可以促进抗体的生成[5]。除利可君片外,司坦唑醇和碳酸锂也被推荐用于治疗低血小板症。

由于犬血小板循环周期时间为11~14 d[6],痊愈停药后PLT检测周期应该超过14 d。此后每季度复查1次。针对该病例,推荐PLT水平和凝血功能恢复正常后进行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脾脏防止本病复发。

猜你喜欢
脾脏囊肿过敏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过敏8问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摘除脾脏后,请注意这些变化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胃癌根治术手术中脾脏损伤的发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腰骶部巨大皮脂腺囊肿1例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远离季节性过敏
人为什么会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