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内河水运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12-08 02:07吴素敏
中国水运 2020年10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发展现状

吴素敏

摘 要:本文从苏州内河水运经济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当前制约苏州内河水运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化“公转水”、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强内河集装箱港口规划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河水运;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U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0)10-0025-03

1 苏州内河水运经济现状

苏州素有“水乡泽国”之称。境内河流纵横,湖荡密布,水域面积3607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42.52%。苏州位于江南水网的东部,以苏南运河为纽带沟通南北。受沪宁铁路跨运河桥梁的影响,航道网分为南北两片,北部以申张线为脊柱沟通望虞河、苏虞线、常浒线、白茆塘等干线航道,南片以苏南运河为大动脉连接苏申内港线、苏申外港线、长湖申线等干线航道。

目前,苏州全市境内共有航道287条,通航里程2786.44公里,占全省航道里程的11.61%,其中等级航道843.17公里,占全市通航里程的30.26%,其中四级以上航道267.72公里,初步形成了以京杭运河、苏申内港线、苏申外港线、申张线、杨林塘等主要航道为支撑,连接上海和浙江、通达长江和钱塘江的内河水运网络。

苏州全市共有27家水路运输经营业户,其中,拥有国内沿海运输资质的企业2家,内河运输资质的业户25家。船舶运输公司呈现零星分布的特点,苏州市区4家、吴中区5家、相城区1家、吴江2家、张家港5家、常熟3家、昆山2家、太仓5家。主要水路运输企业有太仓统运物流、昆山豪顺物流、常熟海隆航运有限公司、江苏虞泰航运有限公司等,以上运输企业中无专门的集装箱运输单位。据统计,苏州籍货运船舶目前有127艘,从业人员约450人。

根据《苏州内河港总体规划》,苏州内河规划港口岸线93.16公里,其中,已利用岸线14.88公里。规划公用港口岸线28.88公里,临港工业港口岸线31.94公里,旅游客运港口岸线4.1公里,预留港口岸线28.24公里。蘇州内河港共有630家码头企业,码头泊位972个。从近年来苏州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来看,吞吐量逐年递增,2019年吞吐量近1.0亿吨,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40.7%,主要以矿建材料、件杂货、煤炭等为主要货种。

苏州市内河集装箱运输仍处于发展初期,截止目前,苏州内河已建成2家集装箱专用泊位,分别为苏州园区港(即工业园南作业区)和方正苏高新港(即高新区作业区);此外,白洋湾港集装箱码头正处在开发建设阶段,尚未运营。 2019年我市货物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铁路货物发送量79.2万吨,同比增长26.9%;多式联运示范项目货运量56.26万标箱,同比增长18.1%;内河集装箱运输量达到4.4万标箱,同比增长167.8%;沙钢、望亭发电厂等10家钢铁、电力重点企业大宗货物水路运输比例均在60%以上。

2 苏州内河水运经济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2.1内河干线航道达标率、覆盖率低

目前苏州已建成三级航道173公里,规划的省干线航道达标率41%,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常熟尚无达标的三级航道覆盖,在建项目还有一些“瓶颈点”和“卡脖子段”亟待打通,“一丈不通万丈空”的情况较多。

2.2京杭运河与长江黄金水道缺乏水运联系

京杭运河是苏州南北向的货运大动脉,以浒关段为例,2019年船舶通过量38.4万艘次、2.45亿吨,日均货物通过量堪比2万辆大型卡车运量。长江黄金水道是苏州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和重要依托。但京杭运河与长江在苏州境内无高等级航道直接连通,极大地削弱了内河航运的供给能力。

2.3南部与北部航道网相对独立

沪宁铁路穿越苏州地区中心腹地,铁路跨越各条航道的桥梁均碍航,导致苏州南部、北部干线航道网相对独立。航道网连通度不够,制约了整体水运优势的发挥。干线航道网规划中,目前仅有“青阳港”一条三级航道连接南北干线航道网,须规划布局其他骨干航道加强联系。

2.4内河集装箱运输缺乏顶层设计

一是市级层面没有设立专门组织机构统一协调推进,缺乏系统规划论证和顶层设计,缺少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引导。二是内河集装箱运输对全市交通运输的支撑作用还未发挥。我市公路运输承担了90%以上货运量,大量集装箱货物通过公路网输送到太仓港、上海港等港口,水运特别是集装箱运输优势尚未发挥,对节能减排、降低物流成本作用不明显。三是市场及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市内河集装箱运输企业稀少;作业区配套通关体系还没建立,进出口货物通关手续比较繁琐;尚未建立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生产企业、港口航线和船舶公司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共享。

2.5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水运发展占比低

水运发展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相对滞后,现代物流平台、综合运输枢纽、信息服务等功能尚未充分发挥,江海联运、水陆联运、水铁联运、水水中转等以港口为枢纽的多式联运业务刚刚起步,苏州港增值物流服务功能还未显现。

目前,苏州市水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分别占我市总量的8.4%和21.8%,2019年,我市本地水运企业完成水路货运量1447万吨、货运周转量62.06亿吨公里。与道路运输相比,苏州水运业无论在基础设施、企业规模、服务能力、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距。

2.6港口产业延伸度不够

内河港口和苏州港的功能毕竟单一,建设和发展存在短腿,港口装卸货种基本以原材料为主,港口的“过路货”较多,仓储、加工、销售等延伸服务还不够;传统产业“唱主角”较多,以港口为依托的大宗商品、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展示交易等商贸服务领域的开放和融资租赁以及航运服务业务发展等高附加值行业业态还处于起步阶段。

2.7区域一体化发展环境有待提升

沿江港口布局过密,相距太近,同質化竞争现象严重,导致航线、货源布局分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沿江港口的集约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太仓港区作为全省重点发展的港口,在资源集聚上的优势没有体现。

2.8 集疏运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加快

沿江港口方面,仍以长江“水水中转”为主;内河港口方面,多为企业自用码头,布局较为散乱,公用港口数量偏少,阻碍内河港口向大型化发展,规划建设未充分考虑交通因素,导致内河港口公路集疏运与城市交通混杂,不利于港口及时完成集疏运任务,同时容易造成城市交通拥堵。多式联运刚刚起步。

3 苏州内河水运经济发展对策

3.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苏州内河港市区港区白洋湾作业区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配套码头、太仓港区四期、张家港港区集装箱码头等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畅通高等级航道,持续改善杨林塘主线、金鸡河航道条件,加快推进跨青阳港的净高5米以下桥梁改建,尽快解决申张线、苏申内港线、苏申外港线等沿线影响集装箱船舶通行能力的碍航桥梁、局部浅段等瓶颈,不断提升苏南至太仓港集装箱运输核心通道通航条件。推进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样板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航运设施、航运装备、航运组织和航运服务方面的发展水平。

3.2持续深化“公转水”

加强苏州港集疏运管理,确保港口大宗货物公路运输占比持续下降,煤炭集港基本实现由水路运输,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原则上以水路运输为主。加快发展江海联运和江海直达运输,到2020年,增加集装箱航线3条,加密航班10班,基本形成集装箱、大宗散货江河海联运协调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吴江、昆山、常熟等地探索增设内河集装箱码头,2020年内河集装箱运输量达4.5万标箱(园区2.25万标箱、新区2.25万标箱)。

3.3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继续推进国家、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发挥好苏南地区集装箱公铁水多式联运、吴淞江综合物流园、长江经济带江苏省多式联运公共信息与交易平台等一批多式联运项目作用,依托中欧、中亚班列国际货运通道、长江黄金水道及京杭运河江(河)海联运通道,提升我市多式联运中心功能,探索构建自贸区多式联运中心,加快推进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建设,加快落实资金扶持政策,加快形成完备高效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培育2~3个龙头骨干多式联运经营企业。

3.4加强内河集装箱港口规划建设

综合考虑苏州市开发园区、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和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科学编制全市内河集装箱港口布局规划,推动形成以苏州高新作业区、苏州白洋湾作业区为核心,工业园南、吴中、吴江城南等为节点的“双核心多节点”苏州市区内河集装箱港口布局。深入实施内河码头综合整治,彻底取缔、纳规“小散乱脏”码头,推动岸线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力促货物向集装箱港口集聚。

3.5加快构建“一环七射”集装箱运输干线航道网

主动对接全省内河航运通道畅通工程,进一步优化我市内河集装箱运输干线航道布局,加快构建以三级航道为核心的“一环七射”航道网络。一环:依托京杭运河和长江,形成围绕腹地产业聚集地、物流中心和沿江港口的闭环水运通道,着力提升望虞河航道等级,解决京杭运河与长江之间的联系障碍,并推动干线航道上影响集装箱船舶通行能力的桥梁改造和局部浅段消除;七射:推动“一环”向外辐射与连接畅通,着力提升跨省、覆盖市域、沟通联系的高等级航道标准和通行能力,构建上承京杭运河、南连浙江、东接上海、辐射苏锡常、覆盖苏州全境的“七射”干线航道网络,提升我市及过境内河集装箱船舶通航便捷性和畅通度。

3.6研发推广内河集装箱航运适用船型

根据苏州市内河干线航道通航技术状况,加快研发推广大型化、标准化的内河集装箱船舶,最大限度提高集装箱装载数量。积极借鉴浙江德清、安吉等地发展经验,加强与船舶设计单位、大型造船公司合作,重点设计建造适合我市发展需要的48TEU、64TEU、96TEU等船型。大力支持标准化集装箱船舶推广应用,加快淘汰运量小、能耗大、安全性差的非标准化船舶,促进内河航运效率提升和运力结构改善。推动内河航运绿色发展,引进推广LNG动力、纯电动动力等清洁能源动力集装箱船舶。积极推动内河航运相关法律法规修订,着力解决航道实际通道能力与现行标准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挖掘内河航道的通行潜力。

3.7加快建立内河集装箱航运综合服务体系

高标准推进内河集装箱航运服务体系建设,为集装箱业务拓展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通关、物流、信息等配套服务。支持白洋湾港作业区、苏州园区港南等重点作业区申报二类口岸,协调推动海关、国检、海事等部门进驻港区,优化通关服务流程,提升集装箱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探索“智慧水运”建设,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集装箱运输融合发展,开发建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船舶智慧监管平台、航道智慧管理平台等信息服务平台,提升集装箱航运智慧化、信息化水平。推动与长三角地区主要内河江港口建立集装箱运输发展联盟,加强开行航线、港口挂靠、船期协调、舱位互租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共建共享码头、堆场和物流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加强港航管理、船舶检验、航道管理等部门协调配合,优化审批流程,提高监管效率,为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提供更加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