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心理问题叫“尽善尽美”

2020-12-08 02:12吕若琦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0年11期
关键词:悦纳杨先生过分

吕若琦

工作、学习、生活追求完美,当然没错。但凡事过犹不及,如果这种对完美的要求过分了,就有可能適得其反。杨先生就因为对同事、对家人都要求尽善尽美,从而导致大家都不喜欢他。他很苦恼:我这样做,难道错了吗?

有一种心理问题叫“至善狂”

心理咨询师表示,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至善狂”,杨先生就属于这个情形。

杨先生是个专家,在一家单位担任学术方面的指导。最近杨先生到医院心理科求助,语气急切又无奈:“请您帮帮我吧!最近不止一次听到我指导的几个同事说我太苛刻,把他们逼得喘不过来气。我让他们做得尽善尽美是为他们好啊,做学术研究不就要这样吗?在家妻子也总说我太不宽容,对自己‘狠,对别人也同样,连对读幼儿园的女儿‘也不放过。我要求她言行举止不得出现问题,要做淑女,但女儿却越来越不喜欢我。我到底怎么了?”

与幼时家教方式有关

心理咨询师经过了解,诊断杨先生患的是“至善狂”。“至善狂”的出现,和小时候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往往较高,因此会严格管教孩子,甚至有些苛责。父母给孩子灌输“你样样都得行”的观念,并让他们做到最好。成人后,该教养方式就会给他们带来追求原始的无所不能感,不做到完美不罢休。另外,还有些人是在青春期时未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导致成人后不能坦然接纳自我不足。

学会悦纳自己

“至善狂”用绝对化的思维思考问题,会让周围人无法忍受,而他们自己却浑然不知。这样下去不仅影响人际交流,而且还会遭到排斥。另外,高要求一旦无法兑现,就等于理想和现实撞了车,会让他们产生幻灭感,这就极易让“至善狂”怀疑自己或所做工作没有任何价值,徒增烦恼。“至善狂”的形成原因复杂,治疗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类人通过心理咨询与治疗,改变认知结构,会逐渐改善。

家长们在孩子教养过程中不要过分要求孩子,要让他们经历一些挫折教育,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有优点也有不足,从而学会“悦纳自己”。另外,家长要鼓励孩子敢于“反抗”别人过分高的要求,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猜你喜欢
悦纳杨先生过分
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悦纳自己
一只不会说话的羊
怪你过分美丽,让我一见钟情
你是“过分幻想儿童”吗?
不会说话的杨先生
荦然青春
一只不会说话的羊
北京现代悦纳正式发布
一只不会说话的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