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网络文学对大学生影响研究*

2020-12-09 00:11崔子贺彭泽龙丁晨东顾雨晨
山西青年 2020年17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学大学生

崔子贺 彭泽龙 丁晨东 顾雨晨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0

一、引言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萌芽,网络写作大军日益扩大,网络文学逐渐从边缘向中心移动,极大改写了文学创作的生态空间,而由于大学生接受能力快,思想较为活跃,因此成为势力蓬勃发展的网络文学的主要读者,但网络文学批评发展的弱势导致网络文学水平良莠不齐,因此,研究新媒体视域网络文学对大学生的影响成为网络文学方面不能逃避的问题。

二、网络文学喷薄发展态势

网络文学的定义是发表在网络平台的一种文学形式,并没有理性划分的文学形式限制,那么网络平台上的小说、诗歌、散文等都可以称为网络文学,而网络文学的这种涵盖性,使网络文学具有自由、平等的特点,传播非常广泛。

(一)经济之高速发展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物质富足,精神发达,互联网带来了开放性和便利性,使网络文学飞速发展,即“数字媒介与汉语文学联姻”[1],手机电子书和平板电脑的热潮使作为新兴体裁的网络文学与新兴阅读工具的平板电脑两者相结合,受到年轻读者的追捧。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更加广泛和便捷,网络的直观化可以大大提升网民阅读的便利性,网络信息的更新要比纸质信息更快,人们获取这些新信息则更加便捷。

(二)政策之“引导推流”

实施文化强区战略,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影响全国文化市场,在鼓励文化发展大的态势下,文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文学创作主题更加开放性、针对性,网络文学作为近20年新兴发展的文学形式及文学类型顺势而为,形式更加多样化,文学创作主题更加具有开放性、针对性,在发展环境上经历了便利化的倾向。

(三)文学发展态势下文学多样化的刺激

现代商品社会在改变着传统文明的同时,让网络文学得到了迅速的延伸,传统文学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失去了轰动效应,陷入转型僵局,网络文学作为“便捷文化”得到了迅速膨胀,侵略了传统文学的市场份额,形成一种新旧格局。“网络文学的接受是一种对话式、互动式的接受”[2],因此,以大众闲暇为消费条件的带有强烈目的性的网络文学壮大起来。

三、网络文学批评未成体系

网络文学研究同为一种学术研究、理论建设,相对于传统的文论作家的高屋建瓴,网络文学研究及理论批评远远“落伍”。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因其自由性发挥,伴生了网络写手创作的随意以及文学艺术水平缺失等问题,网络文学审核以及价值评判体系未能完整构建,因而对于网络文学的价值评判标准以及批判体系不能够系统化,往往将着眼点放在个别文本或作品内部,忽视文本之间联系[3]。同时,资本利用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大肆贩卖充斥暴力、色情以及反社会的网络文学作品。近年来,文学界在不断呼吁完善与补充网络文学的批判体系。例如,以网络文学作为研究对象的课题正在逐年增加。尽管如此,对于网络文学批评方面的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

四、关于新媒体视域网络文学对大学生影响研究

为“厘清网络文学合法性在场的追问”问题,向2090名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以调查网络文学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力度与传播方式。

(一)研究结果

在统计的过程中向不同高校发布了调查问卷,耗时4个月,共计收到了2090份回复,北京人数16.27%、广东10.62%、上海占据6.03%,相比较而言,出生于大中型城市的学生对于网络文学的阅读有着更大的兴趣。关于网络文学的部分,2090个学生中有1339个人喜爱网络文学主要是由于文学里的故事情节,1209个人对文学内的主角设计十分着迷。在读小说的原因中1306个人更热衷于获取知识,1198个人对充满想象的世界充满吸引力,而仅仅为了打发时间的人只有809人,即对网络文学的喜爱更多集中在网络文学的内容和想象,并非单纯的打发时间。从阅读的媒介上来看,在2090人中有1500+人主要是依靠一些非正规网站阅读盗版,只有在某些章节免费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在正版网站中阅读。正版与盗版结合是人们主要的读书方式。目前影响较大的几个文学网站是起点中文、创世中文、潇湘书院、纵横中文等,在这些网站中阅读正版书籍的人数还是占据着大多数。对于一部分大学生来说,适应电子阅读也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仍有一多半的同学对纸质的网络文学情有独钟。在新媒体的大趋势中,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都应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趋势,在这股浪潮下语言的表达方式更加形象而且直接,文学的自由度大幅度提升,作者写作时表达的欲望更加强烈,读者在阅读了作品之后也可以在自己的身上找到同感而更加倾向于持续阅读,网络文学的由于不受约束的特点带来各种模式的作品大大丰富了文学样式和艺术手法。

(二)研究分析

1.网络文学的影响因素

网络文学的薄弱性体现在“新媒体世界”领域下网络文学公式化、碎片化,它把传统文学的凝练、沉重转化为价值观的个人创作的表达,扩大了作者文学创作的话语权,却削减了经过审核等程序精简的文学价值。网络文学的产生并非来自于长久的领悟,而是瞬间的感动,这也符合当前时代背景下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趋势。正因为网络文学本身的碎片化、不完整性,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人们美学鉴赏方面的完整性,而网络文学伴随着过度主观性,因此减少了作为作家所承担的艺术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网络写手应该明白文学是面对众人的,不是独自欣赏的,自我创作和社会现实需要有效对接,人物性格的发展与变化要有一定的合理性,有足够的铺垫。甚至,对于一些网络写手而言,他们一开始便带着明确的写作目的——冲击印刷媒介,以此祈求成名[4]。

薄弱性还体现在作品的原创性上,网络文学往往经过对众多文学形式的采样筛选后形成粗陋化的文字片段,因此,网络文学很多情况下已经不能称作是创作,而是一条复制粘贴的生产线。当有某一题材大火成功之后,那么类似的题材就会接踵而至,质量良莠不齐。在网络上搜索“网络小说模板”,即可搜索到模式化的可填鸭文案,因此,相比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更加缺少内在涵养,这使得读者很难去接触到优质的文学作品。

同时,网络写手目前生存状况困难,不同写手之间差距很大,近年来中国作家富豪榜中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目前的生存状况可以简要概述为发表易、成名难日常千字成常态,工作强度高,收入与身体透支状况难以平衡等。

2.网络文学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1)一方面使大学生审美趋向庸俗化。网络文化的作品数量暴涨,模式固定,它的故事情节、情景设定、结构框架、艺术风格完全是为了符合大众的要求而缺乏特异性,简单反复的审美冲击,简单的情感往复的循环。网络文学缺乏字里行间的感情,情感的表达直接且平淡,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让读者越来越少的思考,阅读的乐趣也变成了短暂的刺激感。同时网络文学中的语言并不规范,网络语言的运用是对传统语言的冲击,使得“国骂”在大学生中变得十分普遍,在网络文学中无论是亲情、爱情、友情的表达都十分直接和露骨,相对于传统隐晦保守的表达方式有着天翻地覆的改变,某些消极的情感也被直接表达出来,这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一定冲击性。

(2)另一方面开拓大学生视野。网络文学阅读方式灵话,网络文学作者可以将文字的新鲜灵敏、平实丰富合理结合,这充分说明作为“草根”语境下的网络文学是可以被高墙读者接受的。网络文学作者的创作带来温暖与光明的同时,不过度拘泥于求证具体的历史细节,不被束缚了创作的手脚,因此其写作内容往往触及传统文学受限制的思想内核,为尚未涉世的大学生掀开社会一角。

3.网络文学未来发展道路

(1)规范网络文学的创作内容,加强网络文学的审查力度,完善由创作到发行的准出程序。

网络文学创作发展应受制于在其内容方面进行指导和规训的外部力量。第一类力量最毋庸置疑就是体制的监管,由市场监管合理规范网络文学创作。第二类是专家意见,网络文学对于专家意见一般都是臣服和回避——专家会指出穿越网文诸多历史不实,作者就会去选择架空。第三类就是网站内部的产业需求,与写手的利益需求呈现不对等的关系。在三大外部力量的制约下,提高自身创造力,防止写手恣意灌水,提高作品质量,并充分利用网络的媒体优势,增强作品的原创性,相关网站建设人员应突出个性,办出网站特色。

(2)建立网络文学评价的完整体系,对于网络文学作品进行系统、准确的价值评估。

我们需要去扎根于网络文学与新文艺的“场”中央,捕捉、提炼和总结出新经验、新理念,跨界重建一个全新的评价体系。由于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以及互联网新媒体结合衍生的产物,再用传统文学的评价方式并不合适,因此我们需要从网络文学发展至今的优秀作品中提炼出对于网络文学作品的评价的新标准,并在此类标准上形成可发展的体系模式。

五、总结

总而言之,网络文学要从襁褓和温床中走出,并具备接受风吹雨打的能力,需尽快克服自身的缺憾,迈向成熟和健康,而作为易接受人群的大学生群体,应该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积极探索网络文学的“合理存在”问题,不为贪图一时之快,而是追本溯源,阅读优质的网络文学。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文学大学生
我们需要文学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