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老区抗战老兵生存现状及改善建议*
——基于延安市八一敬老院调查

2020-12-09 00:11薛舒凡
山西青年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敬老院老兵延安

王 雪 薛舒凡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抗战老兵是高龄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时代进步、国家安稳的见证者与建设者,他们拥有特殊的抗战历史背景,用青春和汗水拼搏出一幅壮丽的山河图,国泰民亦安。似乎他们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鲜少有人关注过他们的以后,战争结束后有人选择继续留在部队也有人因身体或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部队,那么这些离开部队的人他们的生活又何以为继呢?在和平年代,延安老区抗战老兵生存存在困难就需要社会、政府、抗战老兵的亲人们共同努力来改善其生存状态,提高他们晚年生活的幸福感。

一、延安老区抗战老兵生存现状

以调查和实地访问延安八一敬老院的结果来看,在延安八一敬老院中抗战前辈们会由国家统一奉养,平均年龄约为91岁。大致能够将他们的生活现状分为三类:能生活自理且独居、能生活自理但不独居、生活不能自理。他们为祖国的和平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需要社会各方面对他们的抗战功绩进行认可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在延安八一敬老院中有这样一位经过我们实地考察和采访了解到的抗战老兵,梁克兴先生。他是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北道德任家洼村人,出生于1928年3月,现年92岁。1943年参加革命,是西北野战军第四军十一团一营营部通讯员,1948年参加蒲城县十里铺战役、1949年参加兰州战役、宝鸡战役,还参加过青化砭战役、蟠龙战役等大小战役,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回乡务农,2013年12月被接到延安八一敬老院休养。

由以上这段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梁克兴作为一名抗战老兵他参加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为我国的和平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他1955年退役回乡务农直至2013年12月才被接到延安八一敬老院荣养,那么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延安八一敬老院于1959年建成,梁克兴当时27岁,正是一位风华正茂的好青年。那他当时为什么没有去呢?当祖国和平发展,逐渐走向富强之时,他默默离开部队回到了家乡。那么,从1955年到2013年的这58年里他到底经历了什么呢?作为一名好青年,在自己力所能及之时,绝不拖累国家;作为一个儿子,他自小离家,从未侍奉父,父亲年迈他需要在父亲跟前尽孝;作为一个兄弟,他从未帮衬家中,等他回乡后父亲年迈,兄弟年长成家,内心早已没有了儿时的亲近,内心的伤痛自是无法言说。在物质方面,任家洼作为一个较为偏僻的农村,离县城30公里,交通不便,物资匮乏,远没有现在的条件好;在社会保障方面更是条件艰苦,信息闭塞、文化水平偏低。这一切都使他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他只能在家务农,“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生活并不富裕,但与家人在一起也快乐而满足,随着年级见长他也娶妻生子过着安稳的生活,在2013年他85岁高龄时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国家的“邀请函”。就这样,他在延安八一敬老院一待就是7年,期间他大多数时间都在敬老院生活,但有时也会被儿子接回家中待一段时间,儿子孙子们亦会去看他。在2018年的一次采访中,他说他的孙子刚高考完,马上就上大学了,内心十分高兴。说明抗战老兵需要家人的慰问和关心。

二、延安老去抗战老兵生存存在的困难

在延安地区抗战老兵这一群体中他们大多数人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情感流失、文化水平偏低、生活自理能力差、因病致困、家人无力照顾、受到家人和社会的歧视等。抗战老兵生存现状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将其归纳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困难。

在物质方面,按照国家政策全国各地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不高于十级残疾军人抚恤金标准的原则,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陕西省实行每人每月80元的补助资金,同时在一些重大节日发放大批量的生活补贴,如:2015年陕西省财政厅在按照中央规定每人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的基础上再一次性增发3000元的生活补助金。但信息的闭塞和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并不是每一位老兵都能拿到补助资金,也不是每一位都会被接到敬老院赡养,而且现代社会物价上升迅猛,生活补助相当于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保障抗战老兵的基础生活,尤其是无儿无女的人甚至连基础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

在精神方面,延安地区抗战老兵大多有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且脱离时代与家人沟通困难,缺少亲情的抚慰和情感的滋润。而居住在敬老院的老兵们,虽然有同龄人的陪伴、家人会不定时来探望但也依旧是情感缺失,毕竟没有什么比得上家人的陪伴更加温暖人心。

三、延安老区抗战老兵生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据调查和近年来新闻报道的综合体现来看,抗战老兵生存现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延安地区抗战老兵的年龄日渐增大,身体机能衰败,患上疾病的风险逐渐增加,但是步入老年又丧失劳动力,无力承担医药费;(2)身处延安地区农村,信息闭塞或传达不到位,抗战老兵对现行政策不了解;(3)些许抗战老兵的个人信息丢失,无法证明身份;(4)家庭条件困难,因经济问题与家人产生纠纷,情感不合;(5)脱离时代潮流,思想落后,交流存在困难;(6)政策和社会援助机制覆盖不到位,缺少社会关爱。

(一)抗战老兵的年龄日渐增大,抗战老兵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当前,抗战老兵的年龄日益增大,大部分抗战老兵的年龄达到85周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抗战老兵的身体状况也会大不如前,各种老年疾病也会产生,但是抗战老兵的生活保障水平较低,难以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因此,抗战老兵风险逐渐增加,而抗战老兵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二)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抗战老兵对于现行政策不了解

抗战老兵生存在农村的诸多,但是农村地区的信息相对闭塞,并且抗战老兵能够及时获取的信息量少,对于现行的关于抗战老兵的政策与法规不了解,造成绝大多数农村抗战老兵不能及时领取我国的优待抚恤,甚至也让一些抗战老兵没有及时获得残疾军人医疗保。

(三)抗战老兵信息丢失,难以证明其的历史和过往

有一些抗战老兵,由于个人身份证件丢失难以证明其老兵身份,难以证明其过往经历和过去的身份,也就让其无法及时获得国家的优待抚恤,导致晚年生活比较凄凉。还有一批抗战老兵他们曾因受到政治运动冲击,复员证、转业证等证明材料丢失,身份无法认定。

(四)抗战老兵思想落伍,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社会发展很快,各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抗战老兵深处基层,接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有限,没有有效的渠道获取最新的一些思想,抗战老兵的思想比较落伍,难以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五)抗战老兵的政策和社会援助覆盖面较低,抗战老兵缺少社会关爱

近年来,更多的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自发关爱最后抗战老兵,认为为中国付出鲜血的最后一批的老兵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厚爱,但是抗战老兵的政策和社会援助覆盖面较低,抗战老兵缺少社会关爱。

而除此之外,所在地信息闭塞,对政策法规不了解;政府相关部门办事效率低,政策不能及时落实等问题致使子女受牵连,在生活中不能入党、不能晋升,生活穷困潦倒。

四、延安老区抗战老兵生存现状改善的建议及路径

从抗战老兵梁克兴先生的生活轨迹来看,本人受到了一些启发,大多数抗战老兵战后奉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注重抗战老兵的精神需求,加强抗战老兵的社会保障。

(一)政府方面要加大服务力度和资金投入,健全高龄老兵政治保障机制,包括证件信息缺失、信息闭塞无法使政策正常传达、排查各地抗战老兵名单等等,要做好政府工作,为抗战老兵给予政策扶助。

(二)精神方面,一方面要尽最大努力调节抗战老兵与家人的情感,另一方面要呼吁社会团体组织的关爱、组织相关政策宣讲、文艺汇演、爱心活动等,要关注抗战老兵的情感,建议地方党委、政府对抗战老兵在精神方面给与关心和抚慰。

(三)社会保障方面可以建设“抗战老兵服务站”,呼吁社会团体积极开展各项文娱性活动,开展一些运动,丰富老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经确立城乡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要注重加强抗战老兵的社会保障,不但要使得抗战老兵获取和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还需要改善部分生活比较困难的人员的生活状况。不断优化现有保障制度,将抗战老兵优先优惠进入敬老院、福利院,支持、鼓励、引导社会组织,通过社会捐助等适当形式,对抗战老兵进行帮扶救助,给抗战老兵在政治上、生活上予以关心和照顾。

五、结论

总而言之,延安地区的抗战老兵是和平的使者,现在他们步入老年时代,需要我们的政府、社会、家人去关心、爱护他们,从多方面出发保障抗战老兵的幸福晚年生活,提高延安地区抗战老兵的幸福指数。

猜你喜欢
敬老院老兵延安
乡村老兵
老兵
扶贫路上的“老兵团队”
老兵笑了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敬老院的微笑
爱心送到敬老院
火场救人
走进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