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问题研究

2020-12-09 00:11
山西青年 2020年17期
关键词:责任感道德责任

曹 静

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马克思曾经指出:作为现实的人,就有使命和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因此具有社会责任感是极其必要的。针对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出现道德推脱的现象,必须探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对策,以引导大学生做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一代。

一、部分大学生缺少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责任感包括自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狭义的社会责任感仅指社会责任感,如对他人的责任感、集体责任感等,而广义的社会责任感还涵盖了自我责任感,一定含义上对自己负责就是对社会负责的一种表现;而本文从广义的社会责任感进行研究,既包括社会责任感,又涵盖自我责任感。

(一)越权负责或有责不负

首先,越权负责是超越自己的权限扩大承担责任的范围,最后导致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没做好。其次,缩小责任或不负责任,把应负的责任缩小,把应做之事推给别人做,自己不作为。如今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由于父母的溺爱,本应孩子承担的家庭责任被父母一手承担,导致孩子家庭责任感缺失。在步入大学校园后,部分大学生不明白自己在学校的主要责任是学习,而把过多心思用在其他地方,缺少自我责任感的人又何谈进入社会中承担社会责任呢?

(二)不承担行为后果应付的责任

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当代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在思想上出现了一种道德推脱的认知,道德推脱是指个体出现不道德行为后,为减少内疚感和需承担的责任而改变自己道德认知,使之在道德上看似合理的倾向。道德推脱的机制有八个,其中关于责任的有责任转移、责任分散、责备归因,这种道德推脱的认知倾向使部分大学生不承担行为后果应负的责任。例如当代部分大学生在犯错误后不是主动承担,而是想办法推脱责任,尤其是在责任确定不明晰的情况下,大家会互相推诿,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二、心理学视域下当代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分析部分大学生缺少社会责任感的原因,有助于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心理造成影响

从客观环境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但是人们物质层面满足后,精神需要却越来越迫切,然而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还不够完善,人们的精神世界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社会上出现了不负责任的现象。例如受拜金主义的影响,部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失信于别人,只顾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和国家利益。受西方不良思潮如道德相对主义、道德虚无主义的影响,人们的道德品质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人跌倒没人扶,汶川地震发生时老师不顾学生转头就跑,这些现象的出现导致整个社会环境不利于大学生形成负责任的意识,而且使他们心理浮躁,过多追求物质,忽略精神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家庭在教育上的投入增多,但是他们更注重的是学生智力方面的培养和技术的提升,而对于培养孩子道德品质方面涉及的相对较少,例如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较少。

(二)大学生心理发育不够成熟,责任认知不到位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关键阶段。新生从原来倍受关爱的环境中进入到相对自由的大学环境,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从相对自由的大学环境过渡到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因此大学阶段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在进入大学前,他们需要承担的责任较少。父母为了让孩子一心一意学习,不需要他们承担任何家庭责任;学校为了所谓的升学率采取应试教育模式,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更不知道何为社会责任感,学校社会责任感培育也被边缘化。但进入大学后他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会陡然增多,离开父母的庇护,生活中无论大小事,都需他们自己决定,同时也需承担决定所带来的责任。学习中,教师也不像高中阶段那样严格管理学生,而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来分配。这就要求在大学阶段定要注重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但由于大学时间的紧张,部分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在学校锻炼不足,导致大学生对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不到位,甚至有部分大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就会导致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

三、心理学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提升对策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多种途径,但本文根据道德推脱中有关责任的机制,认为可以从增强大学生责任认知、防止其责任分散、引导其正确归因、注重榜样示范四个方面进行培育,提升心理学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实效性,提出具体的措施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一)增强大学生责任认知

高校通过传统的责任认知的教育将责任的有关知识传授给大学生,使他们明白什么是责任,知道自己的职责范围,了解自己不承担责任所带来的后果。如果大学生都能对责任有这样的认知,就会极大地降低其道德推脱的水平。在如今的课堂教育中,传统方式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由于现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社会责任感培育,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与实效性,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责任认知。另一方面,应引导大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强责任认知,深化责任情感,真正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二)防止大学生责任分散

在道德推脱八个机制中,责任分散是其中一个,又称“旁观者效应”。即当看到别人需要救助时,只有一个人在场时,一般会施救,因为不进行救助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当多人在场,则会出现责任分散,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去救助,最后却没有人救助。在当年的“小悦悦”事件中,来回经过的人有11个,但是大家都选择袖手旁观,只有一个打扫卫生的阿姨将小悦悦从车轮之下救了起来,可是为时已晚。我们不禁会想,人们已经冷漠到如此地步了吗?但其实并不是人们的道德品质滑坡,而是道德推脱中的责任分散使得人们不施以援手。假如只有他们中的一个人经过,或许他会毫不犹豫的救助两岁的小悦悦。在现实生活中,要防止责任分散,就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责任到人。在中国曾经的大锅饭时期,大家干多干少一个样,办好办坏一个样,无法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责任分散现象较严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由于责任到人,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积极性,因此建立制度是培养责任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高校中,要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也需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责任到人,无论是班里的工作,还是学生会或学生党支部的工作,责任到人不仅可以使办事效率大幅度提高,而且可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归因

道德推脱八个机制中,责任归因也是其中一个。部分大学生会把责任归咎于自身因素,例如不够努力或能力不足,因而会体验到更多的负面情绪。而有的则会归因于外部环境,例如任务的难易或运气的好坏,因此没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大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大学生正确归因,使他们认识到责任的履行会受到主客观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引导内向型的大学生,使他们认识到履行责任尽力就好,有些客观因素是不可控制的,不必过度自责或内疚,而引导外向型的大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责任的履行既受到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与能力、努力等主观因素密切关联,应该主动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增强自己的责任情感,因此引导大学生正确归因对于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是十分重要的。

(四)注重大学生榜样示范

观察学习是一种以示范作用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因此榜样示范对于大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有重要作用。

发挥家长的模范作用。为人父母的以身作则以及营造负责任的家庭氛围十分重要。有其母必有其子的俗语充分证明父母的榜样示范对于孩子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可或缺。第二,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学校是大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教师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品德高尚的教师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学生的一颦一笑都会模仿优秀的老师,而且也会令学生真心信服。而利用职权之便为自己谋利的教师或品行不端的教师,则会令学生厌恶,对学生本人的消极影响更是不可忽视。因此教师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成为大学生的楷模。第三,发挥同辈群体的示范作用。同辈群体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群体,对于大学生的影响相比其他影响因素更为明显,因为大家每天朝夕相处,也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兴趣爱好,因此应引导同辈群体树立高雅的志趣,培养优秀的品质,发挥他们的正向引导功能,使整个班风积极向上,这样的环境对于大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第四,营造负责任的社会大氛围。《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而改变。因此环境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可以使社会形成负责任的氛围,大学生在其中耳濡目染,渐渐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4.2万援鄂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是“90后”,充分证明当代青年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不怕牺牲,甘于奉献,是我们的榜样。

当代大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极其必要,在今年的疫情抗击中无数青年身先士卒,不怕牺牲,没有别人的奋不顾身,哪有我们的岁月静好,如果人人都想要“小确幸”,那又有谁为我们守护这份“小确幸”呢?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责任感培育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责任感道德责任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培养孩子立身之本
——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责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