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整治措施

2020-12-09 02:21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21期
关键词:镇原县景点旅游

薛 方

(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甘肃镇原7445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与日俱增,而空气清新、环境静谧、民风淳朴的乡村成了现代城市人渴望回归的精神家园,这就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而且可以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美化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镇原县的旅游开发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开发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实地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的建议,以便提升景点质量,达到旅游资源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双赢。

1 镇原县旅游资源的赋存情况

1.1 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镇原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东临庆城县、西峰区,西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北纬35°27′~36°16′、东经106°44′~107°36′。东濒蒲水,西据陇阜,为先周不窋稼穑之地[1]。镇原自秦建彭阳、安武县已2200 余年,汉建临泾等县2100多年,是东汉思想家王符、北魏胡太后故里,战国秦长城穿越之地,古城遗址、寺庙祠庵、摩崖石刻遍布(安武、临泾、彭阳、安定、原州古城、石空寺、万佛洞等),同时又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杏乡,为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基础。

1.2 独具特色的黄土文化和民俗文化

镇原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1456 m,最高点海拔1767 m(三岔老爷山),最低点海拔1011 m(上肖毛河)。境内经几十万年雨水冲刷,切割形成丘陵、梁、峁、沟、谷、台错杂、山川塬相间的黄土地貌,极具观赏性和科学研究价值。例如镇原境内开边的鸡头山、县城的潜夫山、中原的原峰山、屯字原上的三池、新集乡姚新庄丹霞地貌,构造奇特,风光旖旎,别具特色。古老的镇原又是众多民族融合生息的地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民俗文化,其中香包、剪纸、刺绣、社火、唢呐以及传统民居窑洞、黄酒、老席等文化底蕴深厚,独树一帜,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1.3 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镇原县曾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片红色的沃土见证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1935年8—10月,先后有红二十五军、红一方面军长征经过镇原县境,胜利到达陕北,毛泽东等中央首长在三岔天主教堂留宿;1937年3月中旬,以刘伯承为司令员、张浩为政委的援西军到达镇原县,在镇原各镇秘密建立接待站,派出大批精干人员沿西兰路搜索接应、营救西路军将士;1946年8月29日,王震率领部分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突破国民党20余万大军的包围,进入镇原县境内,先后发起了攻占太平镇、打通太屯路、阻敌黑渠口等战役;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总司令彭德怀挥师屯字镇,发起著名的“四八”战役。此后镇原县政府先后修建了三岔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援西军纪念馆、潜夫山烈士陵园、屯字烈士陵园等多个纪念建筑物,现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庆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 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1 景点分散,地域组合不佳,知名度低

镇原县境内旅游景点过于分散,地域组合不佳,没有形成景观群且远离县城,交通不便,知名度较低。偏远山区的景点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及时地开发与保护,甚至还被人遗忘。

2.2 旅游业起步晚,基础设施落后

镇原作为革命老区,受地形气候条件和资源环境状况限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居民文化教育水平低,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农村供电、排水、卫生设施、垃圾处理、消防安全跟不上;景点内部项目单一,食宿条件简陋,特色不明显,要价偏高缺乏市场监督管理。

2.3 农家乐、采摘园特色不突出,竞争力不强

农家乐和采摘园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令性,现已风靡全国。镇原的农家乐在经营上存在模式雷同,菜品缺少传承,休闲娱乐单一,民俗风情和乡土风情缺失等问题,没有真正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精髓,使得农家乐的“农”特色不够浓,“家”的氛围不够馨。镇原附近采摘园大多是冬春季节采摘,夏秋季节闲置,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采摘园果蔬品种单一且缺少田野观光、农业体验。

2.4 红色旅游活动内容欠丰富,形式缺创新

旅游景区多以橱窗、实物展示等静态方式呈现,对旅游者缺乏吸引力,使游客与资源互动往往是一种被动地接受,难以引起旅游者的兴趣和共鸣,无法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不能满足游客消费的多样性[2]。同时,景点缺少专业的讲解人员,对于当时的历史事件只能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缺少感染力和震撼力。

2.5 景点建设形式雷同,跟风复制严重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规划下,庆阳市境内先后出现了许多类似民俗村的旅游景点,如镇原的北石窟驿、庆城的庆州古城、西峰区的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这些景点都是以陕西袁家村为模板进行复制,形式内容大同小异,景观千篇一律,缺少特色,体验感较差。同时这些民俗文化村还存在客源不稳现象,周内无人问津,周末人山人海,游客二次重游概率低等问题。

3 整治措施

3.1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旅游舒适性

旅游环境是一个综合指标,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更是综合性经济产业,既包括有形的指标,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又包括无形的指标,如服务质量和服务环境标准。镇原县旅游景点交通不便,政府应扩大资金投入,积极落实乡村道路的土地硬化,建立规模适宜的停车场,提高旅游活动的通达性;积极开展景点及其周边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提高旅游的舒适性;在景点实现网络全覆盖,水电全通,设立垃圾处理和消防安全设施,设立明确的指示牌等。

3.2 增加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

民俗特色是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风情独特,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在开发过程中应将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与乡土特色、民俗风情、节事活动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提高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格调。在农家乐的开发中应把本地特色民居窑洞融入进去,适当增加农事体验、农家观光、农家采摘、民俗制作等,进而提升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动态性和体验性。例如游客可以在农家体验香包、剪纸、刺绣等传统技艺,可以亲身参与农事活动,体验农耕之乐,还可以采摘瓜果蔬菜、磨豆腐、捡拾鸡蛋,动手制作农家菜,感受舌尖上的美味。

在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中一定要让游客感受到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而不是千篇一律。镇原要牢牢抓住“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优势,在古镇建设中融入书画、剪纸、刺绣元素,食宿中突出黄土风情。针对游客季节差异大,旅游项目单一等问题,要科学合理规划,建设一批错季景点。例如在景区周边建设一批果园,春季赏花拍照,秋季采摘玩乐;建设水上乐园和滑雪场,夏季冲浪漂流避暑消遣,冬季滑雪度假,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

3.3 深挖红色旅游资源的特色和魅力

红色旅游既要有亮点、视点、兴奋点,又要有感染力、震撼力、冲击力[3]。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将具有时代特色的歌曲、民谣、舞蹈、服饰等尽可能原汁原味地融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产业;许多红色旅游景点可以通过模拟再现当年革命斗争的历史场景和画面,增加红色旅游的生动感和感染力;可以将境内的屯字烈士陵园、潜夫山烈士陵园、三岔红军长征纪念馆设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借助“五四”入团、“六一”戴红领巾、“七一”入党等活动来缅怀先烈、立志革命教育,既可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又可扩大旅游宣传力度,推动本地旅游发展。

3.4 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

镇原县境内旅游景点比较分散,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境内的309 国道、303 省道、镇北、镇三公路将分散的景点串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见图1)。一是综合旅游线路:县城—潜夫山森林公园—文化馆—博物馆—石空寺—玉山寺—彭阳古城—北石窟寺—西峰(镇北公路)。二是滨水乡村休闲旅游线路:县城—文化广场—金龙工业园区—白马池—翟池—太阳池—西峰(303 省道)。三是民俗宗教旅游线路:县城—石空寺—玉皇山—金城堡—滨河景观带—鸡头山—武沟秦长城(327 国道、004 县道)。四是红色旅游线路:县城—潜夫山烈士陵园—中国人民抗日红军援西军纪念馆—三岔红军长征纪念馆—老爷山烈士陵园(309 国道、镇三公路)。

3.5 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

宣传是提升当地景点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镇原县要充分依靠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搭建出一个特色鲜明、内容独特的宣传平台,及时发布旅游信息,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同时扩大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及时发布最新的旅游资讯、门票价格、天气预报等,进而方便游客出行;将当地的特色美食、服饰文化、节庆活动、自然风光在主流旅游媒体进行专题报道,方便游客根据个人爱好规划出行路线;在法定节假日举办香包节、农耕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扩大宣传力度,提升本地品牌形象。

4 结语

镇原县的旅游发展要牢牢抓住“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好时机,使旅游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早日脱贫致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猜你喜欢
镇原县景点旅游
中秋节
厘清责任边界 推进家校一体化育人——以镇原县为例
打赢“三位一体”攻坚战——镇原县教育脱贫攻坚纪实
Train controller and the Reggia ride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旅游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