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益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与路径

2020-12-09 05:25黄强刘宇竹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9期
关键词:社会组织社会治理

黄强 刘宇竹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公益社会组织开始兴起,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体现出特有的作用。但基于网络公益社会组织的草根性,其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分中体现出组织现实化、组织网络化、组织集成化的不同路径选择。

关键词:网络公益;社会组织;社会治理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封闭式防控管理下公益社会组织在基层社区服务的作用凸显,而公益社会组织借助网络开展联系与服务活动的方式,使得网络公益社会组织的概念和作用被大众逐渐认识。早在2017年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17中国互联网公益发展报告》就曾指出,中国互联网公益发展已经进入3.0的发展阶段。相对于公益行业或公益活动只是把互联网作为其使用的工具的互联网1.0阶段,和互联网为主导的互联网公益2.0阶段,互联网公益3.0阶段体现了互联网与公益的协同发展。

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将网络公益社会组织定义为以网络为活动载体,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为基础,独立于党政体系之外的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组织。由此,我们可以将网络公益组织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的、以网络虚拟社会为主要活动支持空间,凝聚网民志愿者力量,开展公益活动的一类网络公益社会组织。

在现实社会治理中,网络公益社会组织主要发挥着五类作用。一是提供公共服务。网络公益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在诸如就业、心理健康等领域为失业者、心理疾病患者提供帮助,直接提供公共服务。二是表达利益诉求。网络公益社会组织通常是草根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和普通民众保持着紧密联系,可以将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集体表达的方式在网络社会中形成话语权,进而影响公共决策。三是引领网络社会风气。网络公益社会组织通过开展活动,实现组织成员的相互帮助或是为网络社会中的他者提供帮助,可以在网络社会中传播一种友爱、互助的慈善观念,助于引领网络社会风气。四是协调网络社会矛盾。网络公益社会组织通过慈善、互助活动的开展,在个人、群体、组织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为他们之间展开对话提供了可能,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五是整合配置网络社会资源。网络公益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接受捐赠等方式把网络社会资源整合起来,然后再通过提供社会服务或是提供资助的方式,把资源配置出去。

网络公益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路径表现为三种形式:

一、网络公益社会组织的现实化——“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是一个由乙肝病毒携带者创建和维护、带有互助性质的民间非营利公益网站,现有注册会员超过30万人。该网络论坛最初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提供关于治疗、用药经验的交流平台和精神家园,但在2003年“周一超事件”发生后,改为乙肝维权论坛。该论坛通过网络发起过多次人数众多的现场活动,比如乙肝病毒携带者马拉松、乙肝病毒科普、乙肝病毒攜带者集体致信国务院总理以求消除歧视等,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2006年在该论坛的努力下建立了“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肝胆相照论坛项目”,并注册成立广州市越秀区亿友爱肝公益发展中心,逐步转向成立合法的注册社会组织。通过分析该论坛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发现网络公益社会组织现实化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一是网络公益社会组织由同质性较高的群体组成,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通过网络交流,乙肝患者和家属产生了共鸣,拉近了心理距离,形成了较强的集体认同感。在组织初期,交流乙肝病症治疗信息和寻求病友安慰是成员间的普遍心愿。但在随后的发展中,因为不断有成员发布因乙肝病症遭遇社会歧视的帖子,引起了论坛成员的强烈共鸣,使得成员们将目标逐渐集中为寻求社会维权。尤其是维权版的版主通过发布《由“肝胆相照”所发起的“中国乙肝维权”大事记》,进一步促使成员成为一种典型的“想象共同体”——希望去除乙肝歧视,这应该是组织共同目标的形成。

二是网络公益社会组织具有相应的组织规则。在“肝胆相照”论坛成立初期,仅有一些成员间达成的简要的发帖、回帖共识,比如不允许发布谩骂攻击性的帖子、不允许打广告等。但在论坛成员逐步扩大的情况下,组织成员开始起草和完善一些管理办法,就论坛的运行规则达成共识。例如有版主起草发布了《肝胆相照论坛BBS管理条例》初稿,由成员进行跟帖,就规定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组织成员中进行讨论以修缮条例,达成成员间的共识。现在论坛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涉及线上及线下各项活动。

三是网络公益社会组织具有共同的行动模式。在“肝胆相照”论坛中,组织成员对组织功能做了分工。在“乙肝咨询”版块,组织联系了医生为患者义务回答问题;在“法律咨询”版块有律师为遭受歧视的患者提供法律援助;建立了“爱肝连线”乙肝公益科普热线由专业的肝病科医生接听;与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一起成立了乙肝“阳光科普志愿者”队伍,在各大高校宣传乙肝防治知识,其志愿者已突破1万人。

二、网络公益社会组织本身的网络化——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

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于2011年8月正式在重庆市民政局登记注册,其指导单位为重庆市文明办。该中心是致力于工业污染防治的专业型环保组织,组织成立早期主要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第三方信息发布平台在重庆市内发布环境问题的相关信息。2013年,重庆两江志愿服务中心联合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等多家环保类社会组织,成立了环评公众参与网。环评公众参与网通过收集、整理环评项目信息,用于公众检索和了解环评项目情况,便于公众及时有效的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引导公众参与,减少环境影响评价在程序、工程分析、公众参与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现收录超过4万条环评项目信息、60余家环保部门、约1.5万名环评审查专家库成员。成功发起过“环评机构工程师挂靠违规行为”举报活动,促使环保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管理的意见》、《关于对62名环评工程师“挂靠”环评机构问题处理的通报》等文件,进一步规范环评工作,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是一个较为典型的由现实社会组织转向网络公益社会组织的案例。分析其发展轨迹和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公益社会组织网络化发展的重要转变就是将现实的组织成员联系变为网络人际关系。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在成立初期时,组织成员和志愿者的招募来源于组织原有成员间的推荐,成员间相互熟悉,QQ群、微信等联系方式仅是作为联系的工具。到发展后期,尤其是环评公众参与网成立前后,环境保护志愿者的招募范围扩大到全国,成员间不再是熟悉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发布信息成为更为有效的招募渠道。在招募到志愿者后,才是组建QQ群、微信群组织活动、传递活动信息。组织成员由原来的熟人关系逐渐改变为陌生人关系,只在特定的活动中相互联系。因为QQ群和微信群具有信息传递及时化和扁平化的特点,能及时的向群里的所有成员通知到信息,能够促使群里的成员及时与其他成员相互交流,所以QQ群、微信群的建立也使得组织成员能够跨越地理时空的限制,快速的融入到组织当中,并保持和不同成员间的交流,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所以,成员间的网络人际关系发展成为网络公益社会组织壮大的一个基本条件。

二是公益社会组织网络化将带来更强的社会影响力。一方面社会组织通过网络的便捷性,能够跨越地理位置的限制和行业的限制,共同组成新的“联合会”。例如环评公众参与网,参与的社会组织包括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山东绿行齐鲁行动研究中心、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昆山市鹿城环保志愿者服务社、北京自然之友等,其特点是这些社会组织都已完成注册登记的程序,并在当地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正是这种不同省市环保社会组织间的联合,使得环评公众参与网能快速聚合到不同地区环保部门的资源,形成具有约1.5万名的环评审查专家的专家库,大大提高了网站的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社会组织还能通过参与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公共事件,快速获得网络影响力,积累一定的社会资源,增强了认同感,为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等组织招募志愿者和筹募社会资金带来了有利条件。

三、网络公益社会组织的集成化——新冠疫情下的志愿者社群

1月23日凌晨,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暂停公共交通运营后,不少医护人员出行遭遇难题。这时,一群热心的武汉市民站了出来,1月23日中午组建起“善缘义助武汉医疗救援”志愿车队群,义务接送在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爱心迅速裂变。截至1月24日中午1点,志愿者群已发展至40余个,数千名热心武汉市民义务加入,成为这座城市最美的“逆行者”。志愿者群中分化出不同的岗位和功能,明确了联络员、司机、物资协调员等分工。在群里形成集成化沟通机制,各种接送医护人员信息、物资需求信息一旦发布,很快便有人响应。

“善缘义助武汉医疗救援”志愿车队群是一种典型的临时集成化网络公益社会组织,基于某一特定事件成员予以聚集,网络成为核心沟通渠道,通过建立QQ或微信群的方式,将成员和社会资源进行集成,具有自发性、临时性、高效性的特点。

一是由特定事件而自发组建。此类网络公益社会组织成员常常是基于某一特定事件予以聚集,例如案例中的新冠疫情等重大社会事件。组织成员对此事件具有高度关注度,且自发加入社群,对社群有强认同感,参与意愿强烈。参与的主动性为开展线上线下活动提供了基础保证。在志愿者車队里面志愿者对医护人员接送需求的响应十分迅速,且乐于主动承担群里发布的各类事项。

二是组织发展具有临时性。由于这类社群成员参与的事件是特定的,一般来说社群的聚集和解散也与事件发生的进程呈现出高度相关。在疫情开始初期,人员由于关注度的上升而逐步聚集;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由于公共交通的管制和社区的封闭管理,帮扶需求急剧增加,志愿者人数也随之增加,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增加,网络社群数不断扩增;随着疫情减退,公共交通开放和医护人员等需求减少,组织活动减少,社群成员减少或交流趋于平静。从另一方面来看,此类组织具有临时性,缺乏内部管理机制,只对特定事件有效,难以长期维持。

三是高度集成性。在疫情时期,网络社群的交流更为便捷和高效,有利于快速凝聚社群成员,和进行社群信息的发布。在活动期间,QQ、微信群成为主要沟通工具,群成员中有医护人员代表、基层社区负责人、志愿者、其他社会公益组织代表等,可以在群里发布活动信息和组织开展活动,通常由群主担任联络员,进行信息发布和资源整合。例如在群里联络员整理发布医护人员、社区居民等需求方的需求信息,形成任务清单,志愿者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认领接单,完成后在群里反馈。具有信息沟通多元,执行速度快的特征。且由于此类社群为临时组建,群成员缺乏组织性,除发布信息和开展活动外,在疫情特殊时期,群里还具有防疫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权威防疫资讯传递、社会资源募集与分配、公益救助等功能,社群相关的所有信息都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具有高度的集成性。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17SKG287)。

作者简介:黄强(1978- ),男,四川大竹人,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处长,教育学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社会组织社会治理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