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论》:哲学的“终结”和确立

2020-12-09 05:25高天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9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费尔巴哈黑格尔

摘 要:1886年,恩格斯应《新时代》杂志编辑部的邀请,创作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他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批判了施达克对费尔巴哈的诋毁;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同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在这一经典小册子中,恩格斯全面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一语道破地指明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的不彻底性,尤其批判了他的宗教观和道德观,最后恩格斯详尽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和产生,阐明了旧哲学的终结和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确立。

关键词:恩格斯;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主义哲学

《费尔巴哈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和指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一、恩格斯创作《费尔巴哈论》的背景

恩格斯说:“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里所说“哲学革命”,即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18世纪法国的哲学革命,法国的资产阶级和唯物主义哲学家们同劳动人民结成同盟,向封建专制的君主政体、宗教教会和一切封建思想奋力斗争,同时也遭到了重重迫害。反观19世纪德国的资产阶级,情况完全与之相反,德国资产阶级虽然有一定的革命性,但同时又自私自利、对统治者奴颜卑膝,有严重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断然发动革命。德国的资产积极哲学亦是如此,其代表人物黑格尔反对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公然歌颂普鲁士王国的专制制度,并在《发哲学》一书中发表“哲学主要是或者纯粹是为国家服务的”这一言论,他的哲学也被推崇到国家哲学的高度。他们错误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混淆其与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承受了资产阶级的疯狂进攻和污蔑。在这种情况下,恩格斯面对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歪曲,借评述丹麦哲学家施达克《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创作了《费尔巴哈论》,“还一笔信誉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作了详细系统的说明。

二、对黑格尔哲学的前提批判

《费尔巴哈论》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黑格尔哲学居于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峰,黑格尔虽然是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但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1年,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的《序言》中提到:“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这个命题看起来是在讴歌当时的普鲁士王国,为其专制制度作辩护,但这只不过是皮相之谈。拥护普鲁士王国现存制度的人们和反对其现存制度的人们自然表现出对黑格尔的不同态度,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一书中称之为:引起了“近视的政府的感激和同样近视的自由派的愤怒”。全面分析这一命题,才能深刻认识到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第一,黑格尔说,“……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但必须认识和区别什么是真正现实的;在庸人的生活中,一切都是现实的,但在现象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着区别……”在黑格尔看来,现象世界和现实世界并非相同,现象世界中现存的事物不一定是现实的、合理的,而只有带有必然性的是事物才是现实的、合理的。必然性即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事物内部、事物与事物之间必然的、本质的联系。现实的事物不等同于现存的事物,现存的事物也不全是现实的事物,现存的事物必须符合必然的规律性,才可称之为真正的现存物;同样,如果现存的事物不符合理性和规律,也会丧失其现实性。这也是黑格尔思想的革命性所在。第二,从黑格尔这次充满辩证法的命题中,还可以得出此结论:现实性和必然性并不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恒古不变的属性,一切都是发展的、永无止境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会使事物丧失原有的必然性,成为不现实,进而不合理的旧事物,最终为新事物所取代。黑格尔这一充满辩证法的命题给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在内的哲学家们指点了迷津:作为科学之科学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他们所要奋力去实现的是当前时代和现实环境下可能达到的相对真理,并不断地用科技进步的成果来丰富它、发展它。

三、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费尔巴哈哲学的出现,恢复了人对自然的主体地位,结束了宗教和精神对世界本原的支配,具有一定的解放和革命作用。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18世纪的旧唯物主义者们一样,避免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一)“半截子唯物主义者”

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把费尔巴哈哲学等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总结为三个方面:第一,机械性。机械唯物主义把自然和生命看作是可以被任意改造和支配的,把现实的世界看作是可以被机械力学所解释的机械的世界,忽视了现实的社会运动和规律。第二,形而上学性。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者们,只会用片面、孤立、静止的眼光看世界,而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发展和变化,恩格斯称之为“反辩证法的哲学思维方法”。第三是不彻底性,表现在自然领域的唯物主义和历史领域的唯心主义。恩格斯评价费尔巴哈说:“作为一个哲学家,他也停留在半路上,他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称之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表现在片面的历史观,他没有把唯物主义应用到理解社会历史领域上来。费尔巴哈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一旦涉及到社会历史领域,他就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中。

(二)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和道德观

1830年,费尔巴哈用笔名创作了一本反宗教的著作——《关于死与不朽的思想》,在此书中,他批判了个人不死和灵魂不死的宗教学说,揭露了神学家们的丑陋本质。但是费尔巴哈对基督教进行批判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要废除宗教,而是想要建立一种新的宗教以取代之,而这种所谓的新的宗教就是费尔巴哈“爱”的宗教。费尔巴哈玩弄词源学的把戏,认为“宗教”这个词本来的涵义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心灵的关系,人们应该从性爱中、从你我之间的感情关系中,寻找新的、真正的宗教。对于费尔巴哈这种对宗教的新的认知和重构,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将其批判“唯心主义哲学的最后一着”,他揭开了费尔巴哈词源学的外衣,认为一个词语的含义并不由它所谓的“词源”所决定,而是应该根据历史的发展对它进行实际的使用,研究词源学的意义也并非在于要用它原始的涵义来代替现在的内容。费尔巴哈不仅歪曲了宗教的涵义,还夸大了宗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作用,把人类的历史说成是一部宗教的变迁史。对此,恩格斯在书中批判说,纵观历史发展,只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个世界性的总监才在人类历史上起到过比较大的作用,所以才说“重大的历史转折點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就迄今存在的三种世界宗教而言”。比如说原始社会中的宗教,只不过是原始人类对图腾等的崇拜而已,在整个人类历史中,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所以说,宗教既不能决定人类历史的转折,同样也不能构成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费尔巴哈关于不要幻想宗教世界和不要研究上帝的思想,看似是唯物主义的,但他却没有彻底摆脱对宗教情感的依赖,在道德方面亦是如此。费尔巴哈之所以不能在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原因就在于他对人的理解的贫乏,其思想中的“人”始终是宗教哲学中出现的抽象的人。费尔巴哈理解不了现实的人,及现实中人的感性活动,他只能看到人与人的情感联系中的一个维度——道德,而他的道德观又充盈着形而上学的特质,过于片面地去划分善恶,认为恶就是绝对的恶,不值得去研究。但是“恶”真的一无可取之处吗?恩格斯说,恶包括两方面意思,一是指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叛逆,二是指阶级对立产生以来人的贪欲和权势欲。尤其是后者,构成了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不断演进的动力。比如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马克思评价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虽然充满了殖民暴力和掠夺,但资本主义对于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应当具体地看待恶和暴力在历史上的作用,抽象、片面地认为事件和东西非好即坏都是错误的。

四、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确立

《费尔巴哈论》的第四部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详尽的阐述,说明了历史发展的动力,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创建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在这个过程中,一切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变化过程中会有曲折和暂时的倒退,但总体趋势是前进和发展的。恩格斯说,正是把世界当作过程的集合体,自然界也被承认是一个历史过程,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不再是彼此隔断的独立发展过程,这一点在旧唯物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那里是不被承认的。第一,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黑格尔及一些历史学家,把历史发展的动力归结于天才、伟大人物和杰出人物身上,这些观点都只看到了历史的表面,把历史看作是纯粹的英雄史,是断裂的、孤立的。第二,恩格斯在书中说,从1815年资产阶级大工业普遍被应用以来,工人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斗争和利益冲突,构成了现代历史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所以说,阶级斗争是阶级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要争取全人类的解放,仅仅靠政治斗争是无法实现的,还要使经济领域发生变革,要使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国家、政治制度、法律关系、意识形态邓发生彻底的变革,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费尔巴哈论》一直是国际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在距离恩格斯撰写《费尔巴哈论》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世界历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所蕴含的世界观仍然是指导我们认识和分析世界的重要思想武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簡介:高天(1998- ),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哲学费尔巴哈黑格尔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费尔巴哈与孔子“爱”的差异及当代意义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