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优化研究

2020-12-09 05:30顾浩
西部论丛 2020年13期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

摘 要:通过探索“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学生权益维护工作,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和普遍利益诉求,探索建立高校学生权益维护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由“专职团干部+专职社工+志愿者”组成的人才队伍,为高校学生提供法律、心理服务和权益个案帮扶等,帮助解决高校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优化高校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学生服务体系,有效满足高校学生的个性化社会服务需求,进一步推进一流大学建设。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优化

一、“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优化的意义

2015年10月,國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要完善高校的内部治理、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进一步扩大师生参与,加强民主监督、议事协商,充分发挥教代会、共青团、学生会和研究生会等在民主决策机制中的作用,深入探索高校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的体制机制。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过程中,维护和保障学生权益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权益的维护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衣食住行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学习、生活、心理、法律等方面的保障。所以,提高高校学生权益维护意识,加强学生权益维护保障,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建立一支高校学生权益维护工作人才队伍,将会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学生权益维护工作的现状调查

为了解云南省内高校学生权益维护的现状,对云南省内4所高校(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大理大学和曲靖师范学院)进行实地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对各高校学生权益维护的渠道、方式和效果进行调研。

(一)云南大学:云南大学作为首批遴选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对于如何建设“双一流”高校、如何实现“双一流”建设作出了明确的工作指示。2017年5月19日,云南大学组织副处级青年干部开展“双一流建设主题研讨会”。会上,党委组织部部长强调:“在‘双一流建设中,要求管理干部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既要有思想,对工作有深入的思考,还要把思想转化为可行的方案,进而把方案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通过行动产生效果,取得实效。”可以看出,学校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和服务。

渠道:学生会权益维护部。对于学生权益维护,一是云南大学采取在校团委领导的学生会里设置权益维护部,通过对同学诉求的收集整理,积极与学校职能部门进行对接沟通,第一时间反馈解决结果;二是定期对食堂、超市、公寓、教学园区、校医院等场所进行评估并向全校师生公示,带领同学走进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一线,了解学校后勤工作。

方式:微信公众号在线留言。一是通过关注云南大学学生会微信公众号,在其公众号“同学在线”板块下的“权益反馈”一栏开放学生反应窗口,学生可直接在线留言,后台进行收集汇总;二是学校定期开展“315维权法律周”等活动,针对权益保护等问题,主动为学生提供服务并答疑解惑。

效果:及时性和全面性方面有待提高。一方面,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号留言反应的问题经由权益维护部汇总信息,不能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及时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在调查核实并解决问题后,没有通过有效的渠道反馈到全校师生,只是单独反馈到反应问题的同学,学生权益维护的全面性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是云南省内知名度较高的本科院校,在学生维护权益工作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云南师范大学在学生会下设权益部,以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和服务广大同学为宗旨,扮演着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角色,旨在为提高广大同学维权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而努力。权益部主要负责跳蚤市场、宿舍走访、失物招领、法制宣传日、学生服务月等活动。

渠道:校学生会权益部。云南师范大学校学生会设置权益部,主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对学生权益维护工作进行宣传,没有让学生反应问题的渠道,只是与权益部负责人线下口头沟通,缺乏线下反应的规范工作流程以及线上的及时反应渠道。

方式:寻求周边同学、老师帮助,或是自己维权。一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生反映渠道,导致学生对自身权益问题的维护停留在口头叙述层面上,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己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吐槽”并寻求帮助,或是自己查阅有关书籍进行维权;二是在整个学生权益维护的过程中,学生会权益部没有做到主动了解情况并积极对同学提供帮助和服务。

效果:学生反馈的维权工作效果并不理想。同学和老师的帮助缺乏专业性,导致事倍功半,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维权的效果。

(三)大理大学:大理大学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由学生联合会下设的权益服务部负责,在2018年积极响应《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让更多同学了解权益服务工作,加强权益服务与同学的直接联系,拓展网上工作基地,改版升级校学联微信公众号,增加了“校园维权”的板块。

渠道:学生权益服务部。大理大学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由学生联合会下设的权益服务部负责,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下设的“校园维权”板块来实现。

方式:公众号直接留言。微信公众号下设“校园维权”板块,并设立权益小报、失物招领和意见反馈三个菜单栏,学生关于权益维护的问题可以通过“意见反馈”直接在线留言,解决问题的结果集中反馈到“权益小报”,同学可以通过公众号推文查看。

效果:学生权益维护工作反馈机制健全,但及时性有待提高。大理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微信公众号设有“权益小报”一栏,在同学们反应问题之后由权益服务部收集整理信息后形成解决方案,通过“权益小报”推文发送至公众号。同学有任何权益维护的问题可以查看,如果没有得到解决,可以通过“意见反馈”进行反应,等待下一期“权益小报”查看解决结果。但从反映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期间时间过长,及时性不高。

(四)曲靖师范学院:曲靖师范学院通过学生会下设的“学生权益维护中心”来负责学生权益维护方面的工作。主要职责包括:学校大型会议和活动现场的秩序维护;失物招领中心;开展消防安全、禁毒防艾、交通安全、治安防范等主题宣传。

渠道:学生权益维护中心。曲靖师范学院通过学生会下设的学生权益维护中心来处理与学生权益维护相关的事宜。

方式:无明确处理和反的馈方式。曲靖师范学院设有负责学生权益维护工作的部门,即学生权益维护中心,但该部门只负责日常的会议次序维护、失物招领和安全宣传方面等工作,没有切实解决学生權益的维护问题。

效果:无实际效果。虽然有明确负责的部门,但该部门工作仅限于传统的活动开展,没有真正为同学解决权益维护的问题。

三、目前高校学生权益维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维权路径单一化,机制创新性缺乏。一是在新时代“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背景下,学生的权益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一般的权益维护工作可以由学生会的权益部来承担,那么学生权益的新需求如何保障,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二是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权益诉求时,存在学生会权益部的管理人员执行不到位,服务观念落后,无法真正切实解决权益维护的问题,导致学生对学生会维权工作的不满。

(二)学生权益维护部门的职能划分不明晰,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一是高校学生会对学生的权益维护工作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学生在真正碰到要维权的时候,不知道具体维权流程,甚至不知去哪个部门或者办公室进行反应。二是高校的学生会在处理学生权益问题时,存在互相推诿、互相扯皮和管理缺位等问题,这与学校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职能划分不清、工作制度存在缺陷有关。

(三)高校传统教育理念重教育和管理,轻学生维权工作。目前,高校教育大环境还是以中国儒家教育理念作为引导,其中主要的管理工作之一就是学生工作,“学生工作大于天”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导致工作重心的转移,但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权益受到损害时,只是单方面靠学生工作来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在当今“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如何转换高校的管理理念,以及如何让学生的权益维护真正得到保障是一个管理工作的难点。

(四)高校学生权益维护工作的人才队伍缺乏专业化。当前高校学生权益维护工作的人才队伍非专业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在调研中发现,很多高校学生维权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学生干部为主,专业人员和专业教师较少。在学生具体的权益维护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专业性的瓶颈,其中学生会权益部的学生干部只能帮助同学解答一些非专业性的问题,但是涉及到专业性问题时往往显得手无足措。

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优化的路径

(一)丰富学生维权路径,创新维权工作机制。一是在学生会及社团建立相应的维权部门,切实保障学生的合理诉求,使学校均衡的实现各方利益,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制度。二是团组织、学生会切实担负起学生维权工作的任务,架起学校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引导学生向团组织寻求帮助,真正让学生维护自己的权益,整合现有的维权资源。三是建立“校长信箱”、“意见信箱”等维权途径,实现维权专人维护,将问题及时解决及公示,厘清各学生维权机构的关系,统筹协调、建立沟通,整合各维权资源。

(二)完善维权部门的职能划分,拓宽维权渠道,完善维权制度。一是学生组织要切实将同学们反映的权益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二是学生组织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维权活动,接受广大学生的监督,通过各种实际行为来培养学生对维权组织的信任度,增设维权渠道,完善校内学生申诉制度。三是以服务学生为目的,增设电话、邮箱等维权渠道,并做好信息保密工作,建立侵权投诉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处分申辩制度等,真正保证学生维权的公正性、准确性。

(三)建立学生参与制度,创新学生管理体制。一是要虚心借鉴,敢于变革,在国外先进大学生维权体系中吸取精华,加强创新,举办丰富有趣的多种维权活动。二是建立学生参与制度,如学生代表大会提案制度、学生听证制度、平等协商制度等。三是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方式应该从“管”转向教育,摒弃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服从关系的传统观点,学校、教师应该给予尊重和信任,给予较宽松的空间。

(四)加强高校学生权益维护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实现专职团干部在政治上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和工作上的监督。二是专职社工提供专业性的维权服务,针对学生诉求和投诉,专职社工提供心理、法律、生活等社工服务和干预工作,加强专业的学生权益维护。三是做好志愿者的服务工作,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志愿组织,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形成一支由“专职团干部+专职社工+志愿者”组成的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一流大学的学生服务体系,优化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敏,廖海洪,毋登辉,张帆,高校学生会促进学生权益维护的机制和载体研究.大学教育,2017,0(7)

[2] 王敏,廖海洪,毋登辉,张帆,高校学生会的权益维护功能探析.大学教育,2016,0(12)

[3] 王敏,学生专业社团为主体的大学生权益维护模式分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0(6)

[4] 王依然,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共青团维权职能的实现——基于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北京教育:高教版,2017,0(9)

本文系课题《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大学共青团研究中心项目”》(项目批准号:2018GQT09)的成果。

作者简介:顾浩,云南大学党政办公室,秘书,研究实习员。

猜你喜欢
双一流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