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矿鉴定法在金矿床矿石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2020-12-09 05:35刘超刘敬青
写真地理 2020年41期

刘超 刘敬青

作者简介:刘超(1987-),男,河北省乐亭县人,本科,地质实验测试(选矿)工程师,主要从事岩矿鉴定工作。

摘 要: 在进行金矿床矿石勘探检测过程中,对各个地段的矿藏性质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至关重要,唯有实现对这些地段表现出来的矿藏性质进行专业鉴别,方可确定在进行金矿开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影响因素。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发展,对金矿矿床特征分析的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发展至今岩矿鉴定法成为了应用最为常见于普遍的鉴定方法,对于提升金矿矿床矿石的勘测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文章对岩矿鉴定法在金矿床矿石特征分析的中具体应用及其次昂贵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金矿床;岩矿鉴定法;矿石特性

【中图分类号】P5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41.009

1 岩矿鉴定法相关概述

岩矿鉴定法指的是在对现代金属资源进行开采时,通过采用岩层取样、分析、实验、鉴定等方式来确定岩层中稀有金属含量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如在进行金矿矿床鉴定过程中,勘测人员在岩矿鉴定法的应用要求下对确定金矿所在区域的岩层进行取样观察、直接检测的方式来对矿藏区域中的金矿含量进行分析检测,其过程就是岩矿鉴定法在岩层中,采取取样观察的方式,分析检测区域的金物质的含量,案例中提到的过程,就是岩矿鉴定法在鉴定岩矿稀有金属含量的实际应用体现。

2 金矿床矿石测定区域案例概述

在我国境内的西北地区的A区域有着较大金矿资源融合分布,同时附近分布着丰富的褐铁矿、黄钾铁矾等矿藏资源,丰富复杂的金属矿藏融合,对金矿床矿石的确定带来较大难度,在对A区域进行相关调查得到的数据分析显示,在A区域方圆120公里的范围内都蕴含较为丰富的金矿床,且金矿床的走向大致为东西走向,在岩层结构分布上大致呈现出东高西地的趋势。在A区的金矿资源分布的岩层中其厚度大致在20~25cm之间。

3 岩矿鉴定法在金矿床矿石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3.1 金矿床矿石测定步骤

1)设定鉴定目标

在对金矿床资源进行检验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石英石含量过高的现象,并且这些金属矿床在经过长年累月的磨损之后在其内部通常会出现少量绿色的晶体叶片。资源传输操作时,黄色石英是在金矿床矿石中含量最多的资源,接着就是墨绿色的石英矿,也有含量较少的白色晶体矿石。

2)矿石鉴定工具确定

在对A区域金矿床进行检验时需要用到的鉴定工具主要包括有:切割刀,用于样品薄片的制备;显微镜,用于样品的检验,以及切片岩层抛光机、膜片机等。

3)取样检测

结合对A区域金矿床矿石特征检测分析,可将金矿床取样检测的具体步骤划分如下:①取样切割。取样切割的岩层区域选择在A区域检测区域含量分布大于60%的区域。②切片观察记录。初步完成切片处理后使用毛刷对切片进行双面全面清扫,通过用用手指抚摸矿石样品表面无尖锐感为宜,接着是采用显微镜对切片的表层结构及其纹路进行观察、分析、记录,得到初步观测结果,③致密性检验。严格按照金矿床划定相关规定,选择岩层较厚的切面进行致密性检验,再从取样金矿岩层中切割3mm左右的正方形切片,用显微镜对其密度进行观察、分析、几轮。④ 表面物质观察。在完成金矿打磨之后对金矿切片表层进行抛光处理,并用显微镜对抛光之后的表面变化进行观察。将抛光后岩石样品进行清水清洗、加热、烘干,彻底排空岩层中的空气,并进行真空处理之后采用显微镜了对其表面物质进行观察、记录。⑤把经过抛光与真空处理过后的样品,置于树脂透明凝固物之上,对着强光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3.2 金矿床鉴定的整合与归纳

1)对金矿床种类进行分析

在对金矿床矿石特征进行分析过程中,岩矿鉴定法的有效应用能够对金属矿藏中金矿床种类进行相应分析。A区域金矿床是我国现代金矿资源的主要构成部分,就实际鉴定过程分析而言,主要是从金矿晶体中含量着手进行分析,在A区域的晶体组成结构中需要对其中的铁矿成分进行有效“清除”之后方可获得金矿,但同时金矿额含金量也自然的会比金黄色的晶体含量少得多。

2)金矿床鉴定要素

金矿床矿石特征的分析过程中,岩矿鉴定法的应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实现对其内容的全面分析,其中的金矿床的鉴定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对金矿床石层进行仔细查看来实现对金矿床资源的初步坚定。在对A区域金矿藏进行检验时,在歲取样样本进行毛刷清理之后可以观察到岩层表面具备同一走向的纹路,并且岩层纹路变化有规律,具备较厚沉的抚摸手感,岩矿的表层显现出凹凸不平的感觉。这就是对金矿床表面进行有效判断的关键要点之一。这种表层分析的方式可以说是在对金矿床矿石表层处理判断最为基础的方法。

二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来对金矿石表面的颗粒密度进行有效对比。就A区域金属矿开采鉴定分析的实际情况而言看,相对而言黄色晶体、墨绿色金属,以及白色金属的附近分子结构的密度都要比岩石的密度相对较大,而分子之间空隙也比较小。

三是及时采用物理检验的方法来进一步解析分析金属矿石特征。在对A区域矿石进行取样分析时,主要采用了三中不同环境的分析,包括常态环境、加热环境、真空环境,进而对各个环境下不同晶体表现出的差异性分析了原因,对此可归纳如下:①试验中主要对A区域金矿采样分析的常态环境、湿润环境、真空环境、强光环境的金矿特征进行了鉴定分析。②将样品切片置于蒸馏水30分钟左右后取出,观察发现矿石中墨绿色的资源比例明显增加。③将矿石样本进行真空处理之后借助显微镜对其表面进行仔细观察,观察到了样本表面金黄色石英石分布形式呈斑点状,并且0.1~0.3mm的结构占据了金黄色区域的绝大比例。④通过以上分析可鉴定在A区域矿石结构中含有较为丰富的金矿资源。

4 结论

综述可知,在对金矿床矿石特征进行分析过程中,岩矿鉴定法有着较为重要的运用,同时也是现代金属资源开采广泛借鉴的基本理论之一,在金矿资源开发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与应用价值。在对岩矿鉴定法的具体应用过程进行分析可知,金矿资源的鉴定可采用物理分析鉴定的方式获得较为准确的鉴定结果。岩矿鉴定发展在对金矿床矿石金矿床种类进行鉴定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确定鉴定目标,金矿石萃取种类分析,对金矿床矿石的鉴定要素进行归纳,进而实现对当代金矿资源的综合评测,为金矿资源的开采提供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 董杨.岩矿鉴定法在金矿床矿石特征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19(12):215+217.

[2] 闫妍.岩矿鉴定法在金矿床矿石特征分析中的应用探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8(04):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