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思考

2020-12-09 05:42李湘琪何咏梅
山东青年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李湘琪 何咏梅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各种文化思潮在交流中交融碰撞,悄无声息的冲击着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鉴于此,本文将围绕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分析为切入点,着力对高校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讨,从而找到解决办法,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看不见硝烟的舆论战场上,公开言论往往不经意间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而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公开言论的措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其个人的政治素养。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暴露的高校学生信仰危机现象,本文将以“许可馨”事件为依托,探究当今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2020年3月29日,一个叫“许可馨”的名字迅速走红,成为风口浪尖的舆论热点。许可馨,中国医科大学2019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后自费留学。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身处异国的她多次在社交平台上发表有关疫情的不当言论,在其文字之下流露出的皆是对奋战在疫情一线工作者的嘲讽和对祖国政府的不屑态度。其立场之错乱、言语之恶毒,不仅让我们深刻反思,这俨然不应是一个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中国学子应有的立场和态度。

作为祖国精心培养的知识分子、高等学历人才,不可否认,许可馨的教育问题存在很大的缺失。对此,张伯礼院士在抗疫思政课上也予以了深刻的批判,并特别强调说道国情教育至关重要,这种被歪曲的灵魂,家国情怀究竟何在?回归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上,教育部副部长孙尧指出国内高校应该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并加以改进。面对频频发生的高校学生反面事例,我们亟需反思到底该如何落实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战疫形势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

面对多元的文化背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主流始终是健康向上的,但仍然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政治立场不稳、理想信念缺乏、道德品质下降等问题。并且伴随着文化冲击不断,高校学生群体中更是出现了“崇洋媚外”的趋势。针对疫情发展过程中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显露出的状况,分成两部分展开叙述:

(一)战疫期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言行的积极表现

1.绝大多数高校学生政治立场坚定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绝大多数高校学生相信国家,相信政府,自觉服从安排,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做谣言的粉碎者,坚定的学习者,向上的奋发者。甚至他们能做到利用网络与造谣生事分子作抗争,做疫情防控的积极宣传员,面对网络上黑白颠倒、充满偏见的疫情舆论,他们有牢固的底线思维,勇于驳斥,坚定战“疫”必胜的信心。正如北京理工大学学生李沐融说道:“作为大学生,虽然我们此时并不能冲锋陷阵,奔赴一线,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够担当起肩上的这份责任。生活上,要做到不离家不返校,不信謠不传谣。学习上,认真听网课、按时上传作业,以小我成就大我,担负起青年人力所能及的担当!”[1]

2.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增强

许多高校学生把小我情怀融入祖国的大我境界之中,自发的投身于疫情防控前线。积极参与网络募捐、做线上辅导老师、利用专业知识帮助乡亲生产劳作等。例如,江苏共青团组织发起的“最美逆行者子女守护计划”,由28所高校3736名学生志愿者为1280名孩子提供家教辅导。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王坤和唐鑫元两位同学主动请缨,成为成都市公立医院第一批赴鄂志愿者等事例。总体而言,高校学子们所表现出的对疫情的积极态度、责任意识都是可圈可点的,他们用坚定的行动展示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和奉献,成为了抗疫队伍中举足轻重的一股力量。

(二)战疫期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方面暴露出的问题

1.部分高校学生政治立场不稳,价值观扭曲

疫情环境下,煽动性谣言传播极快,网络平台上各种信息真假难辨,高校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易被碎片化舆论误导。少数思想认知水平低、辨别是非能力弱的高校学生,心理防线更是被轻易击垮,存在思想混乱,政治立场不稳,产生不相信国家,不相信政府的负面情愫。表现为不理智言论的发表和不当行为发生的现象,暴露出扭曲的价值观。从中国医科大学本科生“许可馨事件”到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季子越事件”等,他们在公共网络平台甚至国际平台空间,发布辱华辱国言论,肆意抹黑祖国形象,虽然只占少数,但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校学生群体,其影响是极其恶劣的,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拿来作为武器攻击我们党、国家和政府。淡泊的家国情怀和冷漠的人性使他们忘记了祖国的培养之恩,反而背道而驰,成为侮辱同胞、诋毁祖国的网络喷子。但同时,这也恰好暴露出我们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不足,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2.一些学生担当意识、责任意识缺失

疫情的发生,使得很多高校不能正常开学。延期开学的决定打乱了学生的学习进度,隔离在家的封闭式空间也导致矛盾积累。有的高校学生疫情防控意识匮乏,在疫情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就无视国家的规定,仍组织群体性聚集活动,或外出旅游,或私自返校,给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诸多负担。还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并未感染新冠肺炎,距离疫情严重的地区也远,就觉得疫情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在网络上散布关于疫情的不实言论。例如有些大学生针对疫情问题,发表负面情绪,在网络公共空间中与同学交流互动,造成不好的舆论影响。这类高校学生他们缺乏战胜疫情的自信心、责任心和公共道德意识,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要求格格不入。同时,他们也没有表现出一个大学生应有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而是抱怨多、付出少。疫情期间,在学校组织进行网络教学的过程中,他们不认真学习,敷衍了事。空闲时间里,在家也不愿意帮父母做家务。自我约束力变差,总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空间,纵情自我,对疫情防控和家国时事表现得漠不关心。

二、战疫形势下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

人之信仰,国之脊梁。高校学生作为时代主力军,他们的政治信仰、道德底线出现了问题,就意味着国家缺少了进步的根基。我们清楚的知道,根基不可动摇。所以,高校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打下成长成才的基础。[2]

(一)帮助高校学生解疑释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目前,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懵懂、好奇心强的探索阶段,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当碰到误导性观点或问题时,自身难以甄别对错,容易造成疑问和困惑,而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指导,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解决所遇问题,用睿智的人生态度解答疑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丰富高校学生精神需求

疫情背景下高校主要开展网课指导,导致部分高校學生面临着学习效率低,知识掌握不及时等问题。另外,高校毕业生也面临着论文撰写、答辩以及就业等困惑,这都使得高校学生极易产生焦虑、紧张和极大的心理压力,而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在关心、服务学生的过程中,加强身心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走出疫情的恐惧,缓解情绪波动,以满足必要的精神需求。

(三)引导高校学生成长成才

大学时期是高校学生探索发展方向和确定人生目标的重要抉择阶段,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满足高校学生成长的需求和期待。加强理论知识教育,推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引导和规范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激励高校学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迎接时代挑战,找准人生定位,培养优良的品质、健全的人格,为高校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三、战疫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针对疫情过程中高校学生游离在校外,联系困难、管理难度增加等特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方面要及时借助先进的网络平台,不断拓宽教育教学途径,构建舆论导向新阵地。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教学资源,加强队伍建设,整合教学形式,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并采用一切有效措施,搞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有效利用网络新媒体展开教育

1.利用线上平台,创新教育体系

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期间,紧紧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任务,优化教育结构。一方面,有效借助钉钉、慕课、学习通、腾讯会议等平台进行师生线上课程教学,有效设计在线答疑、主题讨论等环节,推进教学方式的创新。另一方面,开通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对疫情过程中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以良师益友的身份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坚持思政导向,构筑网络阵地

2015年3月,国家网信办公布的“民众信息获得模式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率已经接近100%。还有调研报告显示,九成以上大学生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为互联网。[4]所以高校应积极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新媒体的时效性,推进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建设,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加强网络育人,有效利用微信、微博、知乎等传播媒介,重点建设一批高校思政类教育公众号、高校官方微博号等,牢牢把握思政教育网络领导权,提升高校网络教育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引导高校学生从正确渠道获取信息,提高对网络环境的认知判断能力。

(二)把握思政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1.设计主题教学,强化理论引导

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整体规划授课内容,重点围绕以“当代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疫情防控形势”等主题,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背景相融合,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创新性、延展性,推动理论学习落到实处,加强高校学生对我国国情、社情的科学认知与了解,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真正做到理论掌握有成效,思想境界受熏陶。

2.讲好战疫故事,厚植爱国情怀

充分挖掘抗疫过程中的丰富素材融入课堂分析。一方面,发挥榜样的先锋示范作用,通过以“李文亮医生”为代表的抗疫人员精神风貌和奉献精神,传播正能量,引领高校学生筑牢坚定的信念。另一方面,利用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权威性专家在疫情下的发声,带给大家足够的信心和安全感,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在祖国的坚强后盾下,有科学的预防方案和强有力的社会保障,这场战疫一定会赢,激发高校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三)落实思政教学队伍人才化

1.提升能力支撑,打造质量教学

拓宽思政课教师视野,培养思政教师的全局观念。一是提高思政课教师对当今热点问题和局势探究的分析能力。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极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而且要紧跟社会动态,了解局势发展,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二是推进思政课教师探索线上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技能。增强网络课程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涵养学生品德,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2.加强队伍建设,凝聚育人力量

推进思政课教师团队建设,一是严格控制思政课教师准入门槛,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历结构、增强专业素养适应教学需要。二是加快人才引进,增加思政课教师人员数量,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岗位,[5]减轻思政课教师教学任务,争取教学效果显著化。三是加强对思政课教师培训,打造一支知识理论稳、政治素养深、专业能力强的教学队伍,形成思政课教师团队凝聚力,整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四)推动思政教学形式多样化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效组织线上教育

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一方面,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体制建设,制定在线教学研讨方案,组织线上集体备课,统一教育指导思想,以分工协作和沟通互助相结合的形式,发挥思政教学科研室有效合力。另一方面,增强思政课教师与班主任、辅导员的线上沟通,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及时反映,实现多角度了解学生的近期思想状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召开云上活动,凝聚青年共识

发挥学生群体的主体地位,组织师生进行线上交流。一方面,定期组织高校学生思想交流会,以及利用重大时间节点开展系列抗疫分享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引导学生堅定地围绕在党中央周围,共同打赢疫情防控战。另一方面,组织形式多样的抗疫主题竞赛活动,比如微视频、云打卡、一封家国书等比赛等方式,在表达高校学生对抗疫英雄的敬意的同时,丰富高校学生文化娱乐活动,以赛促学,展现青年学子独特的精神风貌。

3.鼓励学生劳动教育,深化实践育人

发挥高校教师的指引作用,由学校通过“线上”提供指导,“线下”开展实践的教育模式。一方面,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利用好疫情最长假期,积极参与家庭劳动、服务乡村建设,通过多渠道劳动服务,提高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发挥所学专业优势,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社会,推广高校学生服务涉及面。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结语

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百年树人的根本,是铸魂育人的根本。大学阶段是政治信仰形成和确立最关键时期,对于战疫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我们要利用全方位、多渠道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强化高校学生的价值认同,引导高校学生树立勇于担当历史使命,为其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而提升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李依环,岳弘彬.北京高校思政课:疫情防控宣传队和学生思想稳定器[Z].2020-04-16.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http://edu.people.com.cn/n1/2020/0416/c367001-31676300.html.

[2]《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J].国家电网,2018(06):60-61.

[3]转引自:马国超,云兵兵,王景波.新冠疫情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20(22):69-72.

[4]魏强,周琳.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03):27-28.

[5]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J].儿童发展研究,2020.(01):70.

(作者单位:怀化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