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文化繁荣兴盛

2020-12-09 05:42齐丽梅
山东青年 2020年1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文化

齐丽梅

摘 要: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个性魅力的体现,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为深入推进“我文明德州文明”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培育文明社会风尚,以实际行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关键词: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个性魅力的体现,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一、我市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得以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扎实推进

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深入推进“我文明德州文明”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培育文明社会风尚,以实际行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二)文化惠民工程成效显著

“五馆一院”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德城区、乐陵市、夏津县综合文化中心及平原县、齐河县、宁津县图书馆新馆开工建设,预计今年投入使用;深入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扎实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建有国家三级以上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134个,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921个,达标率100%。乡村两级文化建设和服务效能走在全省前列,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第三方考核中,德州抽样达标率100%,分别位居全省第二名、第一名。省对市考核指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取得满分。

(三)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2019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396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实现旅游消费总额226.81亿元,同比增长13.7%。坚持实施旅游项目带动战略。全市有11项文化旅游资源和10个文化旅游项目列入全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全市在建旅游项目71个,计划总投资141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23亿元,2019年完成投资95亿元;齐河博物馆群项目等4个项目列入山东省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单。坚持实施“旅游+”战略,打造旅游新业态。

(四)文化遗传产保护取得一定成效

加强大运河保护利用,四女寺枢纽船闸保护与展示工程基本完成,德州码头(仓储)保护展示工程进入验收阶段,北厂漕仓遗址考古勘探工作初步完成。申报省级重点文保项目资金1102万元,普查革命文物点52处,105处文保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完成第六批省保遴选推荐工作。推荐《古贝春酿造技艺》《马堤吹腔》申報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编制非遗旅游资源34项。

二、我市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精神认可度低,城市人文环境培塑动力不足

1.德州地域文化挖掘不充分,总结不精炼,使得德州城市精神的民众认可度较低。区域间的竞争表面上是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实际上却是文化实力的竞争。城市精神的缺失使德州在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中失了分。

2.德州城市人文精神的培塑缺乏科学严谨的顶层设计和一代接着一代干的历史担当。德州人文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方能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二)城乡公共文化资源不平衡问题突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力度有待加强

1.德州市城乡公共文化资源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普遍不完备。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水平不高,部分文化服务项目供需信息不畅,政策补贴项目与基层群众文化需求不匹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资金、人才等配套保障水平亟待提升,文化事业经费预算比例偏低,公共文化经费投入普遍缺乏制度保障。

2.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比较单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广度和力度都有欠缺,亟需加大培育和引进社会组织的力度。基层文化服务队伍力量薄弱,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消费依然存在着城乡差异。

(三)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地域旅游品牌标示性不显著

1.德州代表性文化资源尚未得到系统梳理和有效开发利用。目前对全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和分类研究工作尚有很大欠缺。比如对接国家黄河流域开发、运河文化开发的相关文化资源名录、开发现状和整体设计都未明确。

2.德州文化旅游总品牌形象没有完整塑造,城市风貌、文化景观应凸显的文化元素有待明确。全市文化旅游区、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企业,以及购物、休闲、住宿、餐饮等品牌尚未很好构建。文化旅游低端化、碎片化、封闭化问题依然没有得到破解,结构性消费显著,要素生产率不高。

(四)大运河德州段遗产保护压力巨大,开发协调机制亟待加强

大运河沿线遗产保护难度大,碎片化保护现象突出。多元投入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遗产考古挖掘进展滞后。沿线区域合作和利益分享机制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现行遗产保护、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规划内容和政策措施存在矛盾冲突,制约了大运河文化带的整体保护开发和建设。

三、推动我市文化繁荣兴盛的建议措施

(一)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1.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灵魂主线和根本任务,坚持认知认同与实践养成并重,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从政府、社会和个人等不同层面努力营造真抓实干的氛围,讲求实效,杜绝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2.运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建设具有德州文化特色的阅读服务品牌,为全民阅读提质。以城带乡、以点带面,与不断增加的城乡阅读新空间互联互通,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满足读者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二)建设创新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动以精准送达为目的的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

建议在全市范围内推动开展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在全市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中开设全市公共文化内容供给统一采购平台。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各区县人口比例为基础,结合区域特色、资源分布、民众个性化需求,建立并不断完善本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清单,配送资源持续向文化发展基础差的区县倾斜。

(三)加快旅游业产权流动,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内涵丰富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品牌

建议通过股份制改革,采取拍卖、出售、产权置换、入股等方式,实现旅游景区与企业管理之间的整合。根据德州实际,选择一批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好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资金注入、发行企业债券、资助项目开发、相关资产转换等方式给予支持,最终培育出优秀的旅游管理企业集团,实现旅游资源的市场化优化组合。

(四)构建科学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统筹利用物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产业升级

1.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之上合理开发,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如提升公共博物馆开放服务质量,引导民营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对外开放等,让更多文化遗产资源走近大众。利用科技力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并走入百姓生活。分期分批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文物修复,通过VR、AR等数字化技术丰富文化遗产展示形式,提升展示质量。

2.以大运河德州段的开发为主要脉络,将我市所有与运河文化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开发进行顶层设计,实行清单化管理。充分挖掘运河作为“廊道”的功能,打造“生态廊道”“人文廊道”“美食廊道”。探索相关各部门联合办公的机制,抢抓文旅融合大发展的机遇,将德州全域旅游提升到一个全新层次。

(作者单位:德州市委党校,山东 德州 253000)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