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op.58)第一乐章演奏版本比较与演奏分析

2020-12-09 05:42吴蔚柳犁
山东青年 2020年11期
关键词:奏鸣曲肖邦个性

吴蔚 柳犁

摘 要: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op.58)是肖邦的代表作,本文选取阿图尔·鲁宾斯坦和郎朗及李云迪所演奏的四个音响版本,通过客观的声学分析,同时结合乐谱以及Vmus软件分析,分析不同音乐家音乐演奏中的所表现的共性与个性,在完善自我演奏效果的同时,补充肖邦奏鸣曲的研究,同时为准备演奏该曲目的演奏者提供合理化参考。

关键词:肖邦;奏鸣曲;演奏版本比较;共性;个性

一、作品及演奏版本概况

《b小调第三奏鸣曲》(Op58)完成于1844年,此时的肖邦正与乔治·桑(George Sand,1804-1876)在隐蔽而宁静的法国诺昂同居,而同时期的他也深陷国难家亡且为结核病所纠缠的苦痛中。甜蜜的爱情与安稳的生活使得肖邦此时的身体状况也渐有起色,也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与激情。这一时期的创作与他早期明朗清新的风格有所不同,细微之处更加沉稳内敛,情绪起伏更多元化,在倾诉悲痛时更能催人泪下。

本文选择如下版本进行比较:(1)阿图尔·鲁宾斯坦,Chopin:Piano Sonata No.2 in B-Flat Minor,Op.35 & No.3 in B Minor,Op.58,索尼唱片,2016年发行。(2)Chopin:Piano Concerto No.2 & Piano Sonata No.3,朗朗,DG公司,2012年发行(3)Chopin:Recital,李云迪,環球唱片,2001,(4)2019,李云迪巡回演出现场。

二、演奏对比分析

1.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演奏对比

作曲家在乐曲开头标记了Allegro maestoso的速度标记,即庄严的快板。在演奏主部主题段落时,鲁宾斯坦的平均速度是144.3/拍,郎朗的平均速度是148.5/拍,李云迪在2000年演奏是的平均速度为167.3/拍,而他在2019年演奏时的平均速度为158.4/拍。

而在力度表现方面,除了李云迪2000年的演奏版本,其他三个版本均以强力度进入,与原曲弱起的标注有出入。不同的是,在演奏2-4小节的跳音上行式和弦时,郎朗陡然加重了演奏力度,且使用了渐快的趋势。鲁宾斯坦在处理2-4小节的跳音上行式和弦时,并没有使用跳音来弹奏,而是缓缓的推进,将和弦视作多声部旋律的连接,他并不是完全按照谱面上的最基本要求来做。李云迪在处理这3个小节时,使用力度较为平均,并未表现出激动的情绪。

随着主题的发展,第八小节的﹟F主音在第二拍出现,笔者认为此时的力度应由6-7小节的上行和弦层层推进,此时谱面也标记了力度fz。而鲁宾斯坦依旧保持稳稳的力度,并不夸张。其他两位演奏家则是加重了力度,突出了这一强有力的重音,再次强调主题。

12小节第三拍出现第一动机第一次变奏,双手同时呈下行的分解和弦,且谱面标记了p的力度。三位演奏家都保持了力度的减弱,和主部主题第一次英雄式庄严有力的演奏形成对比。相比而言,鲁宾斯坦虽加重了这一段的力度,但没有其他三位所表现的夸张,音色更加细腻纯净,感情也是高度聚焦式的,十分紧凑。

2.呈示部的副部第一主题演奏对比

在该部分,旋律音由第二拍进入,作曲家以p的力度标注,并标注sostenuto的表情术语。演奏者也以不同于主部Ⅰ主题铿锵的力度来演奏这段歌唱性的旋律,用小力量入键。

鲁宾斯坦延续演奏主部主题时平稳的音乐表现,在这一段演奏中变化较小,心平气和,没有一丝滞留和迟钝,旋律线条流畅,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感,将每一个音符低吟浅唱般“叹”出,就像歌唱家正在追忆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郎朗在演奏这部分时做出了夸张的处理,速度上的加快,力度上的加厚,都让听众感受到滔滔热情如洪水般泛滥,当时的郎朗正处于演奏的巅峰水平,对音乐的塑造富有朝气。在演奏第43小节中的8个上行的八分音符时,郎朗给与了强烈的力度来宣泄情感,音响效果更宽广。

李云迪在2000年演奏的版本速度快于鲁宾斯坦的平稳,慢于郎朗的激动,声音颗粒感较强。而李云迪2019年的演奏对这一段的处理有意的拉长了旋律线条,声音带有一丝犹豫和踌躇的感觉,并且不断的降速,起速保持在100左右,平滑且均匀,从听觉上来说,是一段欲言又止含蓄的语调,每一句乐曲都像一句娓娓道来的情话,就像是演奏者对听众一段的倾诉。

3.再现部的副部第二主题演奏对比

从音响版本中可以明显感知,在乐段开始时力度差异非常明显。一种风格是鲁宾斯坦和郎朗对这段的处理,由于此处高声部旋律由单音构成,二者都是延续了前段乐句的力度,于174小节第一拍的强有力的﹟F之后做了减弱处理。速度上也都是平缓的渐慢,八分音符颗粒感十足而不急促,三连音处加重了力度,平缓了音乐的进行,拉长至八分音符后逐渐稳定下来。

另一种风格是李云迪,虽然两个演奏版本间跨越了19年,但在对这一段乐段的处理时,他均以缓启动的手法开始,从166小节开始,高声部八分音符旋律音乐流畅并加速前进,三连音洪亮明快的陈诉在高音达到顶峰时,又缓缓的降下了速度。在力度方面也和副部第一主题的再现形成对比,在165小节第四拍遵照谱面标记的p来演奏副部第二主题的再现。

在175小节开始三位演奏家的音乐表现差异化明显。作曲家在这段使用了复调的写法,旋律为高声部,且出现了四次,由右手小指演奏。此时演奏风格亦分为两种,一种是鲁宾斯坦和2000年的李云迪演奏版本,另一种是郎朗和2019年的李云迪演奏版本。前者加重了此时的演奏力度,后者是减弱了演奏力度。

4.再现部的结束部

乐曲到此处以渐进尾声,由D大调变为B大调,即从平行大调移至同名大调上,为进入尾声做准备。作曲家在184小节标记表情术语dolce,并注以p的力度,踏板的标记也是一拍一换。三位演奏者均在此处降缓了速度,力度也渐渐减弱,在195小节时,达到最慢速度40左右。此时的谱面标记有一个五拍的渐强记号,标记着此时音乐即将进入华彩的尾声段落。三位演奏者也又最低速逐渐加速,通过196小节的主和弦上的华彩,推动着音乐走向最后雄壮的和弦。

同时,三位演奏家第183小节均做了降速处理,遵照谱面标记的ritenuto降速后,在184小节回归乐曲原速。四个演奏版本均在音乐进行到187小节第二拍的﹟G音时,降至最低速度。此后再一次进行加速演奏分解和弦,直到音乐进入尾声。演奏这一段分解和弦时,鲁宾斯坦依旧保持述说的口吻,在这一段长旋律中,流畅连贯,左右手衔接流畅,力量均匀,触键力度同另外两位相比较弱。

之后的184-195小节中,随着音乐的走向愈来愈往上,郎朗在旋律达到最高音﹟G(187小节第二拍)时加厚了触键力度,非常有他个人演奏风格。但在189小节,他又放慢速度,将﹟C的波音弹的机具颗粒感,之后便匀速前进,且逐渐加厚力度,以一种气势如虹的效果向尾声进发。

在李云迪两个演奏版本中差异之处是如何处理短乐句间的起伏。2000年演奏的版本中,短乐句速度变化较为明显,他在每一个短句中都做了速度上的强烈的起伏,而2019年演奏的版本中,他使用了相对柔和的速度,不再短乐句中做较大的起伏变化,而是拉长了语句,演绎了一段更加行云流水的旋律。

三、演奏启示

一、旋律与和声的处理

(一)旋律

笔者认为在演奏这段题旋律时,首先保证旋律长线条的完整,高声部的旋律音使用每个音抬指,明亮的奏出,而每一个旋律线条的句尾最后一个音一定要进行叹息式的弱化处理,注意每一句的语气,就如娓娓道来的一句话,不能生硬。虽然使用高抬指演奏旋律音,但是仍然要注意每一个音符的下键速度与力度,快速下键也会破坏温柔的语境。

(二)和声

在弱起小节的十六分音符下行长叹之后的1-4小节,作曲家使用的是一段上行的四度叠置柱式和弦,这也是贯穿全曲的动机第一次出现,而此时演奏这一段的和弦需要手指积极的层层推进,不需要下键至深,运用大臂和手掌的支撑,弹出明朗通透的和弦。并且这一组连贯的上行的和弦连接,是带有跳音、无连线的旋律,此时可参考管乐吹奏出的声音效果。这一段对指法的要求甚高,右手的四五指要做到高音旋律的连接,这样才能凸显出旋律。左手的八度也要牢牢抓住,控制好和声的力度和色彩。鲁宾斯坦在此处便没有使用跳音来演奏,更加的连贯。

二、踏板技巧的运用

在踏板的运用方面,肖邦颇具创造性,由于丰富的作品层次,踏板的功能有时是为了丰富和声效果,有时是为了延续歌唱性的旋律线条。如第148小节以左手低音F进入时,便有一个踏板一直延续到这一句的末尾。这是非常长的一段乐句,右手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跑动,左手伴奏只有单调的单音,在第149小节时保持成为一个短暂离调和弦,此时踏板的作用便是为左手服务,低声部单音对抗高声部的连续跑动显得十分势单力薄,踏板便给了低声部一个有力的支撑,让这一离调和弦站的更加的有力。在第155-160小节时,作曲家将乐句用连线划分为简单三句,但是仔细看一看踏板,却能发现在这三句中居然换了13次踏板。这是再现部的副部Ⅰ主题,调性变为B大调后,音色较为明朗,高声部旋律依旧是单音出现,左手伴奏也是大跨度的分解和弦。为了保持左手的连贯性与呼吸,肖邦先是六连音为一组的运用踏板,直到159小节的第三拍,则采用了三连音为一组便换一次踏板,加快了乐句的呼吸,以突出强调每组旋律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三、对Rubato的诠释

在肖邦的音乐中,Rubato节奏是十分重要的存在。肖邦音乐中一些需要自然地渐快或渐慢的音乐语言相对更加强调,使得音乐旋律中的情境对比更加明显,遵守音乐规律的前提下,音乐形象更加丰满。1如展开部第138-140小节。在这段将的乐句中,右手一组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将音乐推向了高潮,而左手则是稳定的柱式和弦。左右手同时推向最高音时,左手八分音符的上波音也让三位演奏家不约而同放慢了速度,对这一拍进行了Rubato的处理,接着又是铿锵有力的双手快速下行。笔者在练习这一段时,在处理140小节的第二至第三拍时,适当的放慢了节奏。此时由于右手连续十六分音符跑动较快,左手大跨度和弦,对于笔者自身来说是一段技术难点,故适当放缓和拉宽速度,将这一段当做Rubato来处理,从而避免与后一段的再现部衔接过于仓促,也符合音乐的情境,还算比较恰当。

[参考文献]

[1]張峻斌.肖邦《b小调钢琴奏鸣曲》唱片版本分析[J].钢琴艺术,2010.

[2]王卓.《肖邦第三钢琴奏鸣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3.5.

[3]卢青.肖邦《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的演奏要点[J]音乐探索,2013.

[4]杨程程.肖邦《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演奏版本中速度及力度的比较研究[J].黄河之声,2011.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猜你喜欢
奏鸣曲肖邦个性
“钢琴诗人”肖邦
手机上的奏鸣曲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肖邦
春天的奏鸣曲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