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内科护理

2020-12-10 09:52李雨丝
关键词:内科脑出血病情

李雨丝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天津 300480)

高血压性脑出血这种疾病病例在医学领域并不少见,并且其因病情复杂多变的缘故而被一些人称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具有几大显著特点:(1)患有此病的患者在发病之前并不会感觉到明显的发病预兆,经常发生在病人难以提前防备的时间段。(2)患有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其身体状况会处于极度危险的边缘,需谨慎对待。(3)由于这种疾病本身所具有的威胁较大,因此为之丧命的几率居高不下。经过医学专家对大量患者的病情研究,我们发现造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中枢神经功能异常。除了这一主因之外,壳核区域、丘脑区域、小脑区域等出现病变也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出现的原因之一。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一般为脑出血。医学专家通常在接诊这类患者之后给出的治疗方案均为手术治疗结合日常药物调养。这种治疗方式虽然不能保证病人能够完全恢复健康,但对于抑制病情的恶化还是很有效的。目前这种治疗方案对于病人来说是最为合适的了,不仅对病人的二次伤害性小,没有明显的副作用,而且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相较于其他治疗方案来说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配合治疗方案一同实施的还有护理服务,为了探究内科护理效果是否理想,我们特做了以下实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本次实验主要是为了了解内科护理方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恢复有多大的作用,为了保证探究结果具有说服性和可靠性,我们特从我院抽选了62位于2018年期间就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与我们一同分析实践。为了满足实验条件,这些病人需要一分为二,平均分为两个小组,使其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内科护理结合常规护理这两种护理手段。之后按照事先制定的护理方案一步步往下进行,以便能够观察到内科护理方式明显的护理效果。其中一组需要按照常规护理的标准进行护理,另外一组需要实施内科护理方式。前者我们可以叫做对照组,后者我们称其为观察组。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分组时不可带有个人感情,分组方式可以采用随机形式。分组之后,我们需要记录对比两组的基本信息:其中观察组的病人男20例,女11例;年龄38~80岁。对照组的患者男21例,女10例;年龄39~79岁。在实验正式开始之前,我们让所有参与对象都签署了一份意向书,旨在证明患者的行为均在神志清醒的状态下进行,且无任何强迫行为,同时还向病患普及了一些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的基本知识,方便病人对该疾病有一个笼统正确的认知。根据两组病人基本资料的对比,我们发现在这一方面,两组患者没有较大差距,可以继续进行接下来的实验环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

根据实验规划,我们应该对对照组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行为,其中具体内容如下:护理人员要定期查房,嘱咐病患多休息,尽量不要下床走动,给伤口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给予病人脱水治疗、颅压减少处理、补血治疗等。护理人员需要在病人所住病房内设置一个温度计,当室内温度不在正常范围内(22摄氏度~24摄氏度)后,及时采取措施恢复正常,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通风,让病房空气长期处于新鲜状态,不能让病人处于闷蔽的环境中,不利于病人病情的恢复。护理人员还需要时常为病人清理身体,保持病人皮肤的清洁度。

1.2.2 观察组患者

对于观察组的患者来说,常规护理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础上还额外增加了内科护理的内容,与对照组服务雷同的部分我们就不再多做赘述了,我们主要来分析内科护理主要包括什么内容。(1)输液护理。病人在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需要为病人进行输液调理身体,在开始这项工作时,护理人员首先要为液体药物与病患搭建平台,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静脉通道,并需要根据病人输液情况辅以适合的药物,还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对静脉输液进行适当调整。例如有的病人颅内压较高,这时护理人员就可以为病患提供甘露醇类药物,并对药液注入速度进行合理调整。在病人进行液体输入这一段时间,护理人员要时刻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以便对静脉输入进行改善调整。(2)心理疏导。病人由于疾病的困扰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由于身体状况不佳,病人很有可能会出现情绪上的失控,对此内科护理方式中设立了专门的应对之策,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迅速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突破病人的心房,让病人的情绪能够得到合理的宣泄。

1.3 统计学方法

科学严谨的实验结果必然少不了大量统计数据的支持,正是由于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难以通过人工方式进行管理,为此我们才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数据移交给SPSS 19.0软件,利用计算机技术整理分析数据。按照统计资料的不同类型分别采用x2分布检验或者t分布检验,结果以百分比或者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当P值处于0.05以下之时,研究数据的差别符合统计学原理。

2 结 果

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利用统计学整理归纳了两组病人的护理情况,观察组患者中正常密度的患者有16位,出血灶密度减少的患者有12位,其余皆为无效或者恶化患者。对照组患者中正常密度的患者有13位,出血灶密度减少的患者有7位,其余皆为无效或者恶化患者。统观以上数据,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一些。

3 结 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因其复杂莫测的病情带走了无数病患的生命,这些患病者大多数都为老年人,由于本身身体条件的衰退再加上疾病的侵袭,根本难以抵抗生命的流逝。为了让患病者有一个良好的就医体验,我们以治疗效果为出发点进行了探究分析。

现在应用最为普遍的治疗方案还是要数内科治疗手段,与其相比,保守治疗虽然风险更小一些,但也有多种缺点,治疗周期长而缓慢,病人一般为老年人,很难有精力与病魔打持久战。为此我们尝试以手术的方式代替,虽然效果显著,但一般家庭难以负担高额的治疗费用。

为了弥补这些方式所带来的不便,我们提出了内科护理的治疗方式,它并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而是作为辅助工具出现在病人面前,其涵盖面积非常广,不仅包括基本的身体治疗,还能够帮助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根据实际研究以及上述种种,我们可以用事实证明这种护理方式具有极高的治疗价值,值得受到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内科脑出血病情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内转科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