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蓝光照射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12-10 10:28王燕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6期
关键词:持续性黄疸胆红素

王燕萍

(新疆温宿县人民医院,新疆 温宿)

0 引言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医学上将新生儿黄疸严格规定为出生28 d以内的新生儿的黄疸,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患儿自身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而造成的血清胆红素升高,由此在新生儿皮肤、黏膜及巩膜出现黄疸[1]。针对新生儿黄疸多采用蓝光照射的方式进行治疗,蓝光照射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通过蓝光照射后可有效解决新生儿黄疸现象,但新生儿可能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影响后期恢复。为研究间歇性蓝光照射和持续性蓝光照射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300例新生儿进行对比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3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男83例,女67例,年龄1~28 d,平均(7.18±3.26)d;观察组男 78 例,女 72 例,年龄 1~28 d,平均(7.47±3.55)d。对比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在照射前均进行补液、纠正酸中毒和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具体如下:将患儿双眼蒙上黑色眼罩,会阴处采用纸尿裤遮挡,随后将其放入黄疸双面治疗箱中进行照射,每照射12~16 h后间隔8~11 h,每日照射1次即可。观察组患儿采用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具体如下:照射前准备工作与对照组患儿一致,在照射3~6 h后间隔3 h左右再照射相同的时间,每日照射2次即可。在整个照射治疗过程中,医师需随时注意患儿精神面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若出现即可采取应对措施并将其记录。

1.3 效果判定

(1)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其中患儿黄染现象消失,血清胆红素水平完全为正常水平为显效;患儿黄染现象有所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正常水平有一定差异为有效;以上所有情况均未任何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泻、发热和皮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进行表示,经由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n(%)]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对比情况[n(%)]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在患儿出生3 d内出现,但在10 d左右即可自行消退,患儿无任何明显临床症状,而病理性黄疸则是在患儿出生1 d内出现,持续时间较长,虽然可能会自行消散,但是会复发,具有很强的危害性。一旦出现新生儿黄疸,患儿全身均可能出现黄染现象,病情严重时还会造成患儿精神不振、厌食、呼吸困难和高声尖叫等,甚至会诱发新生儿死亡,因此一旦发现新生儿黄疸需立即进行治疗,确保新生儿生命健康[2]。蓝光照射是借助纳米蓝光将患儿体内多余的胆红素分子吸收掉,而患儿尚未结合的胆红素能在蓝光照射的作用下转化为异构体,异构体能与患儿尿液和胆汁相溶,进而排出体外,但是也会造成相应的不良反应。通过本次研究也可发现,持续性蓝光照射与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效果差异不大,但是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间歇性蓝光照射和持续性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都具有不错的临床疗效,但是间歇性蓝光照射不良反应情况少,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猜你喜欢
持续性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2020年江淮地区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2016年华南地区一次持续性异常降水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