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加强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2020-12-10 10:29黄周茜李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6期
关键词:复发率精神分裂症依从性

黄周茜,李俊

(湖北省恩施州优抚医院,湖北 恩施)

0 引言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复杂,临床对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有明确定论,精神分裂症属于重性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行为、情感以及思维等各方面功能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1]。临床主要依靠抗精神疾病药物对其进行治疗,但由于精神分裂症具有复发率高和病情迁延不愈等特性,即使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仍可有较高的复发率,身心的折磨和经济的重担为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痛苦,精神分裂症处于急性期时通常需要进行住院治疗,而待病情缓和出院后则主要依靠家庭的支持。近年来,家庭护理这一概念在精神科临床上得到广泛关注,据研究称[2],有效的家庭护理能在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预防疾病复发,为探究家庭护理的实际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择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精神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列表分组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50,采取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n=50,采取家庭护理干预)。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18~63岁,平均(31.52±8.33)岁。病程 1~3年,平均(1.55±0.36)年。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19~65岁,平均(31.52±7.33)岁,病程 1~3年,平均(1.49±0.57)年。两组患者资料经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实施。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具体:①建立电话联系卡,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对每位患者的情况进行定期了解,同时定期给予干预措施。②心理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即使病情得到恢复,其心理问题仍旧存在,难以融入社会生活,因此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后续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定期通过电话或上门开展心理评估,同时给予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以免加重病情[3]。③亲情支持,对患者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指导患者家属尊重患者,接受其患病事实,从生活和心理的方方面面对患者进行照顾,及时给予患者安慰、鼓励,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支持,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疾病和后续治疗,指导家属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采取正确方式表达其对患者的关心和关爱,为其提供坚定的亲情后盾[4]。④用药指导,每周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对其进行用药监督,向家属表明定时定量服药对患者病情恢复的重要性,促进其正确服药,另外,告知患者及家属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导其定期进行复诊[5]。

1.3 观察标准

采用ITAQ量表调查患者自知力及治疗态度,ITAQ评分标准:总分0~22分,分数越高,表明自知力越好,治疗态度越积极。采用BPRS量表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总分18~126分,以35分为界限,<35分表示正常,>35分则存在明显精神疾病,分数越高表明病情越严重;采用SDSS量表对患者社会功能进行调查,共20分,分数越高,表明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6-8]。

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依从度=(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人数×100%。此外,计算两组患者复发率[9]。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情恢复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SDSS)评分、自知力及治疗态度(ITAQ)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分(BPRS)经对比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三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见表 1。

2.2 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86.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复发情况

经随访,观察组患者中共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8.00%),对照组中共12例复发,复发率为(24.00%),经统计学分析提示两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病情恢复情况(±s, 分)

表1 病情恢复情况(±s, 分)

SDSS ITAQ BPR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50) 13.22±4.36 7.55±2.63 6.89±1.88 17.55±5.25 38.55±5.21 32.14±4.12对照组(n=50) 13.08±4.22 10.47±2.77 6.77±1.74 13.25±5.11 38.44±6.12 36.08±5.74 t 0.162 5.406 0.331 4.150 0.097 3.943 P 0.872 0.000 0.741 0.000 0.923 0.000组别

表2 治疗依从性[n(%)]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以感知觉障碍、情感障碍、思维障碍和认知功能及行为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综合征,具有病情反复发作的特点,每次发作病情可加重,部分患者最终可出现精神残疾,有的患者经正规治疗可保持痊愈状态,但10%~30%的患者经治疗无效,被临床称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而言,其康复过程也被认为是重新适应和融入社会的过程。适应社会的第一步就是适应和融入家庭,因此家庭的支持对于患者病情转归有着重要意义。常规护理在患者出院后即终止了护理服务,因此导致部分患者在家庭中难以得到专业的照料,影响其恢复结果,而家庭护理则侧重于“以家庭为中心”,给予患者专业护理的同时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家庭护理面对的是患者整个家庭,患者所有家庭成员或陪护者均为护理的参与者,护理人员通过对其进行专业护理心理学的指导,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由家属辅助完成,最终达到干预目的,实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标。本次研究通过对不同组别实施不同护理的对比从而探究家庭护理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社会功能、病情程度以及治疗态度均有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家庭护理能有效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转归,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复发率精神分裂症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