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庄炎林

2020-12-10 09:00宋汶洮
福建党史月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名片夫人

宋汶洮

可亲可敬的庄炎林老人突然走了!我久久凝视着庄老今年的名片,这是最新一版,也是最后一版了。背景是鲜红的五星红旗,充满朝气,庄老昂首挺立在红旗下,目光坚毅而温厚,胸前佩戴着习近平总书记亲手颁发的抗日纪念章。庄老的名片是一道风景,通过名片,他传递人生感悟,总结养生心得,分享健身经验,歌颂党和新时代,抒发永不言老、奋斗不休、为国奉献的壮志。上到总书记,下到普通劳动者,都得到过这张名片。

可是,2020年7月27日凌晨,那个到处赠送名片的老人、那位登山临水赋诗言志的长者,那位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革命前辈,骤然与世长辞!古人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聊作此文追怀,回忆我所知道的庄老。

生活俭朴,热心公益

庄老在全国侨联主席任上离休,级别和工资都高,又是富家子弟出身,父亲庄希泉还是国家领导人,却一生节俭。他的鞋和衣服很旧了还在穿,夏天的T恤有的竟是二三十年前出席活动时所发,上面还印着活动名称,袖子上有破洞。“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他的日常用品也是一样,纵然破旧也不舍得扔掉,因此房子里的东西堆积如山,只留出狭窄的过道。废纸及旧纸箱也都攒着,等待收废品的人上门。饭菜也从不浪费,总要尽力吃得干干净净。

庄老自奉虽然俭约,但对公益事业却毫不吝啬。上年四川庄严宗亲总会前任会长庄永良得了重病,庄老直接捐了一万元。每次各地发生严重地震、水灾,庄老都主动捐款。今年疫情,中国侨联本没有发动离退休干部捐款,但庄老主动让我打听捐款渠道,最后通过中组部捐了款。一些远亲向他借钱,包括孩子上大学的费用,他都是来者不拒。他还带领庄希泉基金会每年做公益,大量捐款。由于他的慷慨,目前基金会账户已所剩无几。

与人为善,照亮世界

2019年10月,庄炎林在纪念南下干部入闽7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

庄老是个善良的人,非常好说话。哪怕最基层的百姓有事找到他,他也会热心帮助,搭上自己的时间、精力,帮忙找领导,协调关系,讨回公道,挽回损失。有请求合影的,他都有求必应。哪怕在外奔走一天,近百岁之躯已非常疲累,他还是保持微笑,配合一轮又一轮的合影,满足他人的心愿。我们在旁边都替他担心,他却甘之若饴。有人求字,他也是尽量答应。庄老早年高台跳水时右手受过重伤,一直颤抖,必须用左手扶住右手艰难地写,写一个大字约需六七分钟,可他仍坚持认真地写,就像坚持锻炼那样,有时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他又不肯应付,不满意就重写,有时写完一幅字已挥汗如雨。求字的人哪知其中艰难?他夫人说,年纪太大该封笔了,这样很耗气血。可他就是不听。

庄老不愿麻烦别人,有人陪同坐车参观,他想上厕所了常常是憋着不说,以免耽误人家时间。他真诚关心别人,今年到北戴河休假后,他的司机张广园只是陪同,并不开车,却先犯颈椎病,接着嘴和脸一起肿了起来,庄老每天见我就问:“广园好点了没有?”见到张师傅本人,他也会关切询问,并热心探讨病情,提出建议。还让张师傅搭乘中直管理局给庄老安排的车一起去医院,打完针后,还专门在那里等张师傅,好让他能“蹭”上自己的车。他去世前两天,7月25日,我的膝盖被钉子扎了,受了点小伤,他关心地说,“你这个伤要紧吗?你就别下水了”,不让我陪他下海游泳。

各种归侨侨眷的活动、基层老干部的活动、庄严宗亲的活动、校庆活动,或者抗日纪念活动等等,有人邀请,他都尽量前去,不忍拂人之意。哪怕在穷乡僻壤,他都不辞劳苦颠簸数小时坐车前往。也从不嫌条件差天气热、蚊蝇四处飞,总是与人方便,笑容灿烂,其中甘苦只有自己知道。

庄老性格极好,鹤发童颜,可谓青春不老,每到一处总是欢声笑语。在广西,他用桂柳话结合刘三姐的曲调现编歌词,与学生军的后代们对山歌。中国侨联的新春联欢活动中,他还上台演唱和朗诵。出席活动时,他常常上台背诵自己的诗作,有时也唱歌,每次都气宇轩昂,中气十足。

他毫不吝惜自己剩余的光和热,在世一天,就要照亮和温暖别人一天,就要用自己奋发有为、达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影响大家一天。用他自己的话概括就是:“尚有一分热,欲发十分熹。夕阳青山照,耄耋有何祈。老骥为兴华,昂首行万里。”

温厚待人,谦和有礼

庄老以近百年的修行,几乎达到“无分别心”的境界,不以富贵而骄人,不以寒微而忽人。他尊重每一个人,从不居高临下,对打扫卫生的、看大门的、开电瓶车的都一视同仁,温和友善。他有一个招牌动作,就是给人发名片,几乎走到哪发到哪,出去开会也是这样。在北戴河休假期间,不论是院里的司机、马路上执勤的交警,还是食堂和海滨浴场的服务人员、实习生,他都一个不落,亲自把名片递到他们手里。有时发过又忘了,第二次见到人家还发。那些年轻人就赶紧说:“庄老,您给过我了,谢谢。”庄老就呵呵笑道:“你看过了吗?请你多指正。”

我作为庄老的最后一任秘书,有时做事粗心,有时忘带东西,他从不曾指责过一句。庄老为人宽厚,在他跟前我们轻松自如,无话不谈,也不拘于礼节。在北戴河休假的那个院子里,他常常见到一个人就问我“他是谁”,通常我也不认识,就会说,要是他们都像您一样给别人发名片就好了。庄老说,管理部门应该印一份休假人员的名单发给大家好交流。

我到中国侨联工作的第一年,就碰上庄老,看到他居然给我发名片,我顿有受宠若惊之感。2013年1月以来,他再三找我谈,想让我给他做秘书,我那时舍不得部门工作,竟一直没答应。而他也不以为忤,没有依仗自己的地位压制我这个小干部,每次见面还是很亲切地喊我小宋,邀请我到家里去做客。此后多有往来,他每次见面都很高兴,还主动拿出奥运火炬、抗日纪念勋章与我合影。我也偶尔带亲戚朋友和侨界专家去拜访,他十分欢喜,热情地和他们聊天并合影。我结婚几个月后他才知道,还怪我不早告诉他,一定要我收下他补送的礼物。我是何等的小人物,居然蒙老前辈如此垂青。直到上年7月1日,我才真正给庄老当秘书,可是仅仅过了一年,他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个人间再也没有温和可亲的庄老了!现在想起,仍令人唏嘘伤感。

2019年12月,庄炎林(后排右4)在纪念南宁昆仑关大捷80周年活动中合影。

严于律己,锻炼持恒

庄老每天早早起床,六点就开始做热身和八段锦,然后洗冷水澡,从不间断。多年冬泳冷浴炼就了他的坚强毅力和健康体魄,近百岁的他毫不怕冷也不惧热,在北京的冬天只穿一条单裤,上身穿一件夹克和秋衣。只要有条件他就天天去游泳,不问寒暑。上年12月在厦门时,他每天早上七点叫我去游泳池,游一个小时回来,雷打不动。今年7月在北戴河也是每天下午三点多下海,大多游六七十分钟,有时游九十多分钟。风浪也阻不住他热爱游泳的脚步,真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别人劝,他就说:“这点浪算什么?下暴雨我都游!”怎么也劝不住。2019年,他还坐到秋千上要荡,我们赶紧过去扶住了。虽然他走路已经步履蹒跚,但仍努力坚持健步走。有天晚上都九点半了,我看到他还独自在院里竞走,赶紧上前陪护。他的毅力真是常人所难企及啊!

勇往直前,永不止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算得上是庄老晚年的写照,他永远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奋进姿态,从不服老,从不怕苦。文如其人,他的诗中充满了发挥余热、继续奉献的思想,比如“身心康泰不言老,桑榆非晚为国酬”。

他的字典里没有停歇两字,只要站起来,他就会毫不迟疑地一直往前走。我们说等等雨伞、时间还早、等车到了再走、先坐下休息一会再走,他都不肯;在泳池里也一刻不停,自始至终都在游。爬山也是如此,上千米的山路,无论峨眉山、乐山还是昆仑关,大家都劝他歇歇,还搬来板凳,他却一概谢绝。他做什么都是马上去做,从来没有等待、暂停和休息。只要车一停下,他就马上打开车门出来。所以我必须急速下车,跑到前面开门、搀扶,否则他自己就出来了。

辛勤笔耕,一丝不苟

庄老每年都写诗,还亲自修改各种文稿,包括庄希泉基金会和庄希泉纪念馆的请示、报告等文字材料,字斟句酌,力求工稳。他主动和我们讨论稿子,有时还会争论,致力于用词精准。他遣词造句的功夫也确实很好,不愧是早年做过记者、报社社长和宣传部门领导的人;却又虚怀若谷,在和我们讨论时,从不以老前辈、老报人、老领导自居,谁批评得有道理,他都会欣然接受。有时诗中一个字经几番讨论终于改好,他便喜悦地露出动人的笑容。

功夫不负有心人。庄老写的修身养生格言、古体诗得到广泛认可,被竞相传播,很多媒体也都介绍过这些名片。习总书记每年都会向庄老要新名片。在今年的中央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拿到了庄老第24版名片,并紧握着他的手说:“庄老,你每年都送健康长寿的秘诀给大家,祝你健康、健康、再健康!”

庄老去世前一星期还在修改诗作,又琢磨创作歌颂建党百年的诗。老人家最后一首诗是在北戴河完成的:

七月骄阳照幽燕,

劈波斩浪碣石湾。

沧海长天共一色,

心旷神怡不羡仙。

英雄虽已远去,浩气必将长存!

读书看报,学而不厌

一百虚岁的老人了,却一直坚持学习,在《白寿吟》中夫子自道:“年届九九称白寿,学以致用未应休。”他善于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本领。2013年,好多人还没有微信,92岁的他已经用微信发图片、发文件、发“朋友圈”了。他常常说“老人要向年轻人学习”,并真的不耻下问。

庄老每天必读书看报,报纸上的小字也能看清楚。即使出差在外,他也想办法看报纸。每次在机场贵宾室,别人去取吃的,他都是先要报纸。庄老让我在他手机上下载了八九个新闻APP,包括人民网、新华社等媒体。虽然离休近30年了,他还照样关心国家大事,看新闻、学习领会中央最新精神,这是出于他对国家和民族、对党始终保持着赤诚的爱。他一生不忘父亲庄希泉“永爱中华,此志不渝”的教诲,始终坚持“有利国家、有利民族、有利人民、有利社会、有利集体、有利个人”的“行为六利”。

博闻强记,头脑聪明

一直到去世前,庄老的脑子都非常好,正如他诗中所写“心平气和头脑清,耳聪目明手足灵”。

他讲话从来不需要稿子,且讲得很有水平,还善于和台下互动,每次掌声不断。他这一生,从16岁参加上海童子军到去世,工龄有82年之久,经历了诸多历史阶段,在福建、广西、北京等地,省、市、县、乡、村,机关、企业、学校、报社、军队,及非洲的坦桑尼亚等地工作过,接触的人更是数不胜数。让身边工作人员和传记作者称奇的是,那么多的人名、地名,相互关联、来龙去脉,他都记得住。有时讨论某段历史,别人忘了,他还能给人提醒。他还会各种方言,比如广东话、广西话、四川话、福州话、闽南话、上海话等,还能用英文交流。在广西领导临阳联队时,他凭一口流利的英语,救了美国飞虎队的两名飞行员。

正言正念,为人忠恕

庄老价值观始终很正,他心怀人民、一心向党,思想和行动随时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热烈讴歌新时代。他离而不休,常年接受社会各界邀请,发表演说,弘扬正能量,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在他广为传播的名片中,正面、向上的语句俯拾皆是,比如:“淡泊名利,去留无意。维护正义,伸张正气。寡欲清心,毁誉不惊。利国利民,身体力行。”“年方九十卑不惫,再献绵薄尚能为。兴国富民当尽力,往事俱已来可追。”

庄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尤其是身体锻炼方面自律严苛;对待别人却非常宽厚,凡事留余地,给人留面子,从不言人之恶,从无负面言语。他与人交谈都积极向上,公而忘私,不以权势和年长压人。中央批准用于建设庄希泉纪念馆的土地房舍被某大学占用多年,至今没有归还。庄老从不利用自己的权力、关系去打压他们,也无怨恨,而只是去函协商,向有关部门写申请解决。更难得的是,他并不指斥该大学。起草和修改稿子时,庄老的夫人和我都写了批评该大学的内容,我们以为义正辞严、理直气壮,但庄老再三坚持要删去,其胸怀、格局之大令人佩服。也正因他凡事为人考虑,才导致纪念馆至今还没奠基!这并非他办事无能、效率低下,别忘了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一批旅游饭店——建国饭店、丽都饭店、兆龙饭店、长城饭店,都是他主持修建的!金陵饭店、虹桥饭店、白天鹅宾馆、中国大酒店、花园大酒店等,也有他的支持和付出的心血。他还参与领导建成了著名的援外项目坦赞铁路、福建重要水利工程古田溪水电站……对公事,他忠于职守、废寝忘食、不畏讥谤、忍辱负重、任劳任怨、期在必成;对家事,他却不甚用心,更无雷厉风行的手段和破釜沉舟的决心,得过且过、一拖再拖,终于长留遗恨于九泉,令人扼腕长叹!他的忠恕,成就了国事,保护了他人,却忽略了自己!

夫妻恩爱,伉俪情深

庄老是一位老英雄,充满革命豪情,同时也有浪漫的一面,疼爱夫人,珍视爱情。他去哪里都希望夫人能陪着,非常依恋。他本来是站起来就走,毫不迟疑的,但只有在等夫人的时候例外,每次出去必等待夫人同行,有时候夫人说我随后就追上来,庄老还是固执地等着。他有好吃的也念着夫人,吃饭时还挑一些夫人爱吃的食物夹给她,日常关怀溢于言表。有时没有同去,回家一进门就亲切地叫她的小名,甚为欢喜。他每次都让着夫人,如被夫人指责,也总是默默接受或稍微辩解几句,从不争吵发火,即便夫人的责备并不完全有理,他也安之若素。有时庄老想去哪里或做什么而得不到夫人允许时,他最终也会听从夫人的意见,如此委曲求全,克己从人。有人曾说,“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诚哉斯言!

德望素著,众所爱戴

2020年7月,作者同庄炎林(右)在北戴河合影。

无论是福州、厦门、泉州、安溪各处的老乡,还是海内外的侨胞,国内各省市的庄严宗亲,南下服务团成员及其后人,庄老抗战工作过的各地群众,临阳联队后人,广西大学、桂林中学、双十中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校友,各地侨联的老干部,提到庄老都非常崇敬和爱戴。我跟庄老到广西,常看到有人积极组织、踊跃相告、夹道欢迎,甚至连当地的小学生都知道庄老,争先恐后地跑来欢迎。孩子们自发鼓掌,经久不息,大胆一些的还跑到跟前与庄爷爷握手。我不禁被这一份对庄老的热情给震撼了。庄老故交、世交的后人更是如此,庄老生病,他们或倾力诊治,或针灸按摩,或早晚探望,体贴备至,让我这个年轻秘书惭愧不已。究其原因,是庄老父子有盛德大功于斯土斯民,且庄老年高德劭,修为极好,德泽广被。

无论每年在天安门城楼上看国庆阅兵,还是在地方一些简陋的场合讲话,庄老一样激情四射,热情饱满。他每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春节团拜会上与高层领导寒暄,不见卑躬,亦无得意,只是一如平常;他每次在山村土场或市井陋巷与乡野村民一同出席活动,不见傲慢自大,亦不见嫌弃挑剔,仍是言笑晏晏。有些活动杂乱无章,拥挤喧哗,有人还举止粗鲁,庄老也丝毫不以为忤,而是入乡随俗,客随主便。他与村民握手言欢,谈天叙旧,俯仰自如。他毫无阶层、势利的眼光,到处与群众打成一片。苏东坡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庄老亦复如是!

缅怀庄老的一生,从少年时参加童子军,历经抗日救亡、昆仑关会战、跟随南下服务团解放福建,到新中国建设、援助非洲、改革开放、奥运火炬传递等许多重要历史事件,为国家屡立殊勋,有太多骄傲的资本,他却从不自矜,以平常心对待人和事,鞠躬尽瘁,志存高远,始终不忘初心,平易近人,与人为善。

《菜根谭》里有句话说:“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老英雄庄炎林正以其常,所以不朽!

猜你喜欢
名片夫人
包包,也可以是你的名片
夫人与婆子
我家的环保名片
白丁少年大学史
《望天门山》
不会丢的创意名片
潇水夫人
天命夫人
会员名片
会展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