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2020-12-11 09:01
家庭医药 2020年18期
关键词:人员研究

深睡眠越长越延寿

快速眼动睡眠(REM)是一种深度睡眠,此时大脑处于非常活跃、容易做梦的阶段。婴儿的睡眠时间里有50%是深度睡眠,成人接近20%。美国斯坦福大学近日一项新研究发现,深度睡眠较长的人,寿命也更长。

研究团队对2600多名平均年龄76岁的男性进行了12年的随访,同时还收集了近1400名平均年龄52岁的男女参试者数据,数据随访时间为21年。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深度睡眠不良与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发作风险升高有关。深度睡眠在睡眠总时长中的占比每减少5%,中老年人的早亡率增加13%~17%。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神经病学》期刊上。

研究人员指出,深睡眠不仅可帮助身体缓解一天的劳累,还起到修复大脑的作用。因此,在保证睡眠总时长的前提下,确保不同睡眠阶段之间的平衡很重要。对于深度睡眠占整个睡眠不到15%的成年人来说,通过临床干预的方式增加深睡眠时间,有望降低多种疾病风险,延长寿命。此外,神经学家需要尽快找出打断患者深睡眠的原因(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绞痛或某些处方药等)。

常做面部操年轻3岁

衰老是美丽的天敌,想赶走横生的皱纹,靠昂贵的护肤品、手机里的美颜滤镜,或医美整形,可能都不奏效。美国西北大学一项新研究给出的方法是,坚持每天或隔天做30分钟面部操,就能让中年女性看起来至少年轻3岁。

研究团队招募27名40~65岁的女性志愿者,展开了为期5个月的随访试验。研究人员教参试者学习32个面部肌肉动作,比如微笑、吮吸等,并要求她们每天在家中练习30分钟,坚持8周,从第9~20周,隔天练习30分钟。研究开始和结束时,研究人员分别拍摄参试者的面部照片,让多名医生从专业角度评价她们的面部和颈部状态,估测年龄。结果显示,参试者照片的平均估测年龄从50.8岁降低至48.1岁,她们的脸颊更饱满,看上去更年轻。研究报告刊载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皮肤病学卷》上。

该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做面部操有助于增加、强化面部肌肉,减少面容下垂等肉眼可见的老化痕迹。通过锻炼,面部会显得更加紧致、结实、有型。

体重超标女性更易出现更年期症状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一些女性更易出现盗汗等更年期症状,这与月经初潮时间较早、体重超标等风险因素相关。

昆士兰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刊物《BJOG:国际妇产科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超过1.8万名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的中年女性健康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月经初潮在11岁或更早时间的女性,与在14岁及以后的女性相比,进入更年期后出现潮热、盗汗等血管舒缩症状的风险要高50%;超重或肥胖会进一步加剧这种风险。

“超重和肥胖本身就是导致血管舒缩症状的重要因素,月经初潮较早的女性在童年和成年后也较容易体重超标,这给她们的健康带来累加的潜在威胁。”昆士兰大学医学院博士钟欣芳说到。研究人员认为,相关风险因素较高的女性应该注意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想减肥,先提高心肺耐力

许多人将减肥计划的重点放在了撸铁等大运动量抗阻力训练上,但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减肥之初先锻炼心肺耐力,才能达到更好的瘦身效果。

研究小组以60名超重和肥胖的成年人(平均年龄41岁,平均体重指数35,女性80%)为对象,实施了为期18个月的减重试验,包括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参试者每周做中强度到高强度运动300分钟,并从运动开始6个月、12个月、18个月后,分别测量减重效果。在研究之初的负荷试验中,33%的参试者心肺耐力较低,而试验最终结果发现,这部分参试者在训练的18个月中,高强度运动时长的增加量比心肺耐力正常者少40%,平均减重水平(4.3公斤)仅达到心肺耐力正常者(8.2公斤)的一半。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研究结果对提高减肥计划质量很有帮助。对于心肺耐力低的人,与其急于进行高强度运动训练,不如从帮助提高心肺耐力的有氧运动开始,比如健走、慢跑、游泳、跳舞、跳绳等。

甜的喝多了很伤肾

中医和西医都认为吃得太咸伤肾,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近期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甜饮料喝多了,对肾脏的损伤也不小。

高果糖玉米糖浆作为食品添加剂被广泛用于甜饮料的加工中,为考察其对肾脏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了两项试验。第一项研究中,13名健康成人(平均年龄22±2岁,男性10名)先后摄入500毫升添加了高果糖玉米糖浆的饮料和同等量的水,之后利用多普勒超声测量参试者肾脏血流和血管阻力的变化,发现喝甜饮料30分钟后,肾脏的平均动脉压力和节段动脉的血管阻力显著上升。第二项研究中,12名健康成人(平均年龄24±4岁,男性10名)分别摄入添加了高果糖玉米糖浆的饮料和人工甜味剂(或蔗糖)的饮料。结果显示,在静息状态以及交感神经激活状态下,高果糖玉米糖浆饮料均可导致参试者肾动脉血流速度和节段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下降。这表明,高果糖玉米糖浆可导致肾脏血管收缩,造成肾脏损伤。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生理学杂志·肾脏生理学》上。

老人牙少易残疾

“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棒。”这句广告语曾深入人心。近日,发表在《日本流行病学杂志》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给这句话做了“注解”。新研究表明,老人剩余牙齿数量越多,功能性残疾发生率就越低。

该研究由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口腔功能与形态系老年牙科研究小组主持。他们以日本仙台市鹤谷地区574名70岁及以上社区老年居民为对象,进行了13年的追踪。最终得到的数据显示,与有20颗及以上牙齿的受试者相比,少于20颗牙齿的受试者,功能性残疾的风险上升33%。他们认为,少于20颗牙齿或许可以被确认为功能性残疾和需要护理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人员表示,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口腔健康状况不良与多种功能性残疾的发病率增加有关。鉴于此,老人在晚年生活中要保护好牙齿,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不要吃过硬的食物,注意口腔卫生,积极治疗各种牙病,尽可能减少牙齿的损伤,定期进行牙齿检查。

每周吃豆腐,心脏病风险降18%

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与几乎不吃豆腐的人相比,平均每周至少吃1次豆腐(150克以上,约半盒嫩豆腐)的人,罹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18%,且在停经前或未服用雌激素的更年期女性身上更明显。

研究人员认为,豆腐有保护冠状动脉的作用,很可能和豆腐中的大豆异黄酮有关。因此,建议大家平时可常吃富含大豆异黄酮的食物,比如豆腐、毛豆等,有助保护心脏。

柑橘类水果特别护心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被称为世界顶级“杀手”。近期,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项多用途队列研究表明,平时多吃以柑橘类为首的富含类黄酮的水果,可降低二成以上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

研究小组以8.7万名年龄在45~75岁之间、既往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中老年日本居民为对象,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平均为期13.2年的追踪调查。该研究将每100克中含有50毫克以上类黄酮的水果定义为“富含类黄酮”的水果,其中包括苹果、梨、柑橘类(橘子、柚子等)、草莓、葡萄等,并根据日均摄取量将参试者分为5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摄入量最多组与最少组相比,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降低了22%,其中柑橘类水果效果最为显著,摄入量最多组的发病风险降低了24%。研究报告发表在《英国营养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表示,上述水果中的类黄酮和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抑制动脉硬化和炎症、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脂质代谢等作用。以往曾有研究报告称,食用苹果与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有关,但由于类黄酮主要存在于苹果皮中,削皮吃苹果会对防病效果有所影响。

开灯/电视睡觉增加肥胖风险

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内科杂志》上的研究表示,睡觉时暴露于人造光会造成女性的体重增加。这是首次发现这种关联的研究,研究人员建议就寝时应关灯。

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NIEHS)研究小组分析了43722名35~74岁女性的问卷调查数据。该调查记录了她们的睡眠习惯,包括环境中是否有人造光,分为4类:那些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睡觉的,那些在小夜灯下睡觉的,那些在卧室外面有灯光的以及那些在打开的电视或房间的灯光下睡觉的。

该研究结果显示,平均随访5.7年期间,夜晚睡觉时有任何灯光暴露的女性,肥胖的风险比没有灯光暴露者高19%。与睡觉时没有灯光暴露的女性相比,夜晚睡觉时房间里开着灯或电视的女性体重至少增加十斤的风险增加17%,体重指数至少升高10%的风险增加13%,超重和肥胖的风险分别增加22%和33%。

研究人员认为,暴露于人造光下的睡眠质量会受到损害。光线会干扰褪黑激素的产生,而闪烁的图像则是对大脑的有力刺激。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环境下的睡眠会导致肥胖。

素食者抑郁症发病率高

饮食习惯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和身形体貌,也关系到情绪和性格特征。近日,德国、美国的多项研究发现,相对于适度吃肉的人,从不沾荤腥的素食主义者性格更内向,抑郁症发病率更高。

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南印第安纳大学的研究团队对过去22年中的18项相关研究展开梳理分析,研究对象涉及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8584名素食者(不包含乳制品和蛋类)和15万名非素食者,参试者年龄为11~96岁。结果发现,素食者更易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自残倾向相对更高。研究人员表示,全球心理疾病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提倡素食主义相关理念的群体也在扩大。就新研究结论而言,有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需求的人群不建议素食。

为探究素食与体型及性格之间的关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认知和脑科学研究所同莱比锡大学医院联合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研究。研究人员对约9000名志愿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发现,严格的素食主义者或吃素多于吃肉的人,比“无肉不欢”者体重指数明显更低。同时,二者在性格上也有关键性的差异,素食者比肉食者更加内向。研究负责人维罗妮卡·维特表示,素食者日常摄入的深加工食物较少,膳食纤维较多,会对消化道微生物菌群产生积极效果。而性格内向的人通常比较倾向于选择克己自律的饮食方式,也更容易形成限制性的饮食习惯,因而成为素食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研究报告发表于《营养杂志》上。

赏花几秒就能减压

人们在送礼物、探望病人时倾向于选择花束,认为花朵能给人带来快乐。近期,日本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望月宽子团队的一项新研究首次证实了“花朵”对情绪的正面影响:即使只看看鲜花的图片也能起到减压效果。

研究人员向35名平均年龄24.4岁的参试者展示令人不适的图片(事故现场、蛇、昆虫等)6秒,随后展示花朵、绿树、蓝天等美景照片以及桌椅(中性图片)各6秒。每种图片出现10次,最后26秒不展示任何图片,期间监测参试者的血压变化。结果发现,令人不适的画面使人血压上升,变换后血压降低,出现花朵时降幅最大(3.4%)。

第二项试验中,研究人员向32名平均年龄21.6岁的参试者展示不适图片4分钟,花朵图片8分钟,检测他们唾液中的皮质醇(压力激素)含量。结果显示,产生不适感以后,看花朵的图片可使压力激素浓度降低21%。最后,17名平均年龄25.5岁的参试者一边观看不适画面、花朵图片、十字标志,一边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表明,花朵图片使大脑中控制情绪的杏仁核和管理记忆的海马体活动减弱,抑制了负面情绪和不快记忆。研究报告刊登在《环境心理学期刊》上。

研究人员表示,观赏实物花朵对于提升心理健康效果显著,而通过向大脑传达几秒钟的“花朵概念”,也可让心灵得到“治愈”。不过,赏花对改善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的具体作用尚待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人员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跟踪导练(四)
紧急疏散下的人员行为及建模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