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文明城市创建中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20-12-11 23:59秦征范浩阳白相国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承德文明城市志愿

文/秦征 范浩阳 白相国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一、引言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志愿服务实践与理论研究方面起步较晚,近年来已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为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弘扬社会政能力提供了更广阔平台。2017 年我党对志愿服务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2017 年国务院发布的《志愿服务条例》,对于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二、志愿服务的作用意义

进而树立崇高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其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从社会层面上,志愿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形成良性互补局面,在政府公共服务难以覆盖、市场不能提供但群众需求强烈的领域,能够发挥志愿服务渠道广、领域宽的独特优势,充分调动多种社会资源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为社会增温,实现政府、社会和公民三方良性互动。

三、承德志愿服务的现状与问题

志愿服务是一种助人自助、互助共享的公益模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高度契合。从个人层面上,通过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关爱帮助,传递社会关爱、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形成,使志愿者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自身的灵魂得到洗礼,实现自我价值,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城市的外在形象上,更体现在其内在精神里,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承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为满足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2005年承德市确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2016 年全面开展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2019 年承德跻身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这些均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奠定良好基础。提升城市志愿服务能力,构建城市志愿服务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更好地传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同时对承德市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和创新有推动作用,促使志愿服务在承德市未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承德市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和“承传文明、德行天下”的承德精神,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发展迅速,志愿者人数不断增加,志愿组织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内容日益丰富,打造了“魅力承德先锋行志愿服务队”“小青橙”等志愿服务品牌,开展“文明承德,志愿有我——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雷锋日’职工志愿服务”“访千楼万家,创建文明城市”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目前,承德正式注册的志愿服务团体已经达到近3 千个,志愿者28 万人,全市各类志愿服务组织、道德模范群体组织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40 余万人次,他们已经成为创建文明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塑造文明社区、文明交通、文明市民,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环境整治和脱贫攻坚等全市重点工作发挥重要作用。但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承德志愿服务还存在诸多问题,志愿服务能力还有提升空间:社会化动员能力欠缺,参与志愿服务的主体单一;志愿服务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激励和保障等机制有待优化;志愿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足,志愿者培训工作有待加强等。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体系,以发挥其在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四、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组织建设,积极动员多元主体参与志愿服务

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政府及相关组织的志愿服务动员能力。各级党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群众团体的沟通交流,积极建立联系工作机制,实现对组织内资源的充分动员,从多个层面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灵活把握政策,适当放宽志愿服务组织组建门槛和准入条件,鼓励更多的志愿服务组织依法登记,建立应急志愿服务机制,探索志愿服务预备役登记制度,提高短时间内快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能力,提升社会应对重大突发安全事件的水平;另一方面要拓宽社会成员参与渠道。依托属地高校、城乡社区和各类服务机构,建立志愿服务站点,简化不必要的程序流程,为参与志愿服务的公民提供便捷渠道,让每一个有能力、有意愿参与的志愿者都能如愿,善于运用高科技方法与手段提升组织化动员能力,如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手段招募志愿者、宣传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志愿服务队伍的规模与活力。

(二)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志愿者参与积极性

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使志愿服务精神变为社会主流价值取向,提升志愿者的精神归属感,通过民众喜闻乐见方式不断推广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各个层面社会成员以适合方式投身相关活动之中;另一方面要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并贯穿于整个志愿活动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积极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榜样激励、荣誉激励等具体手段开展工作,从多角度完善奖励机制,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针,使满足一定条件的志愿者享受医疗费用适当减免、公办旅游景区费用打折、城市公共交通免票等福利,对于党政部门与企事业单位人员,在个人职务职称晋升、招聘录用等方面予以倾斜,最大程度让公民在奉献后能够获得社会认同感和幸福感,最大程度提高志愿者工作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三)优化保障制度,加大对志愿服务政策引导

进一步健全完善志愿服务队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严格按照《志愿服务条例》和相关规定要求开展活动,在建设、管理、评估、激励以及监督等各个环节加强制度化建设,确保志愿服务体系运转科学、保障有力。党政部门要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要强化督导,将评估落到实处,将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度纳入干部年度考核体系,促使每名干部转变观念、主动作为。鼓励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提升对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综合利用行政、市场、社会等多种资源,通过税收减免、荣誉表彰、购买服务等多种手段,引导更多公共资源向志愿服务组织和公共服务机构倾斜,构建多层次、立体化长效保障机制,不断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向前发展。

(四)加强志愿者培训,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志愿服务培训对于提高志愿服务工作者的团队管理能力,激发志愿团队工作活力,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发展,提升区域志愿服务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要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使其得到专业化指导,不仅满足志愿者与被服务者双方的需求,更能提升志愿者自身专业素养,从而吸引更多人进入志愿者队伍,更加积极高效地投身志愿活动之中。政府、团体和相关企业要加强对志愿培训的把控,通过多种方式,优化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通过培训改变志愿活动“一窝蜂”、志愿服务“程式化”的状态,努力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培训,可结合承德地域文化特色和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开展契合承德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志愿服务培训,提高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承德文明城市志愿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以志愿,致青春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承德菲时博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文明城市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首次春节诗词晚会由承德电视台播出
文明城市创建有哪些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