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家禽业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2020-12-12 13:24廖明
北方牧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新城疫家禽禽流感

廖明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广东510000 )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家禽企业的影响

1.1 家禽产品流通停滞,消费低迷,养殖者亏损严重

部分种鸡场停孵种蛋, 处理种苗, 有的禽场淘汰幼禽, 以减产止损。

1.2 人工紧缺, 生产周期延长,正常生产受阻

跨地区运输饲料受限制; 养禽场出现饲料不足、工人不足、养殖周期延长、对禽群管理不到位、防疫工作滞后、养殖成本加大等问题;家禽屠宰企业的屠宰量骤减。

1.3 影响禽群的正常防疫

禽场的卫生消毒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家禽的免疫程序被打乱、疫苗接种不及时、抗体水平低下。从全国的禽流感发生情况来看,2020 年的禽流感主要以H5N6 和H5N1 为主。2019 年比较重要的家禽病毒性传染病包括禽流感、新城疫、禽白血病、鸭坦布苏病毒和雏鹅痛风。 其中禽流感以H5N6 亚型和H9N2 亚型病毒流行为主,H5N1 和H7N9 亚型流行毒株偶有出现, 疫苗保护效果良好, 但也发现部分流行毒株的抗原性与疫苗毒株有明显差异。 新城疫疫苗保护效果好, 局部地区仍有散发性。 而对于禽白血病来说,种鸡场净化效果明显, 种鸡带毒率持续下降, 但进口品种的祖代鸡再次引入禽白血病病毒的案例表明, 该病的防疫时刻都不能松懈。 水禽方面,鸭坦布苏病毒发病率显著升高, 蛋鸭和肉鸭均有发生, 尤其是南方地区的肉鸭中,危害很大。 鹅痛风发病率高达70%, 死亡率达10%~40%,导致肉鸭群出栏率均在80%以下。

2 当前怎样做好养禽场的防疫

2.1 积极面对、坚定信心,保证家禽生产稳定、健康开展

中国家禽业经历多次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冲击以及市场周期性剧烈波动的影响, 依然根基稳固蓬勃发展; 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管理办法,以保证饲料、养殖、屠宰等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解决养殖企业的燃眉之急;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家禽会稳步发展。

2.2 组织员工有序复产,加强养禽场员工的个人防护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多样、发病率高,由其引起的疫情形势严峻复杂; 养禽企业应根据当地疫情的状况,按照政府的指引,有序组织员工尽快复工。 养殖场需加强员工人工防护工作, 做好人员的健康监测, 确保人员健康的前提下复工, 避免工作人员感染后造成全场员工隔离的局面出现。

2.3 不能销售的家禽和产品需科学处置,避免污染养殖环境

部分企业将无法及时外销而积压的蛋、胚、禽苗,甚至活禽等进行淘汰,这时必须做到无害化处理,避免造成污染环境, 给今后的家禽生产带来新的危害。

2.4 需要特别加强生物安全意识,谨防病原体进入养殖场

“开工不易,防疫更难”。一切生产活动都必须将生物安全理念贯穿其中,各项防疫措施决不能马虎;对运输车辆、笼具、人员、家禽等均需按正常工作流程中所要求的消毒程序进行; 坚持自繁自养或从健康无病原感染的种禽场购进雏禽, 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 控制养殖数量和密度, 建立企业内部的生物安全隔离区。

2.5 理性控制产能,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免疫

冬春交替季节,温差波动较大,寒潮等极端天气容易出现, 是各类禽病尤其禽流感等病毒性疾病的易发期。 养禽场需要加强通风保温、光照、饮水、供料等饲养管理工作,保证家禽健康生长, 增加其疾病抵抗力; 加强新城疫等重要传染病的疫苗免疫工作,坚持“科学免疫”,做好免疫效果监测。

2.6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抗风险能力

审时度势,建立“以疫病防控为核心,以产品安全为目的”的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养殖模式,顺应“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 的社会需求以及环保、 食品安全、公共卫生、饮食习惯改变带来的影响;在市场销售端,尽快实现由活禽销售向屠宰、产品加工销售转型;加快养殖技术的转型升级; 生物安全将立法并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必须未雨绸缪, 制定和完善企业应急措施,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猜你喜欢
新城疫家禽禽流感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山西省赛鸽新城疫抗体水平监测与分析
商品化鸡新城疫活苗分类及特点
比利时:商业家禽养殖场爆发新城疫
当前鸡新城疫流行特点和防控建议
禽流感
发现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