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石柱土家族耍锣鼓文化的变迁

2020-12-12 02:03陈佩麟
关键词:锣鼓石柱土家族

陈佩麟

关于土家族锣鼓文化的研究有很多,大多集中在艺术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探究其功能、变迁和影响的却很少。本文将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锣鼓文化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变迁过程,分析其变迁的因素。

土家族耍锣鼓根植并广泛运用于土家族民俗活动中,服务于本地民众的生产和社会生活,有利于凝聚民族精神,是族群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耍锣鼓文化的生存空间逐渐被挤压,其功能、社会地位和传承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影响其变迁的因素也是多样的。

一、石柱耍锣鼓的变迁

(一)从功能角度看耍锣鼓的变迁

1.社会功能

劳动中的使用减少。打溜子源于土家族人在大山深处的劳动生产。薅草锣鼓是由耍锣鼓逐渐演变而来,一般在农历五、六月份,村民互相帮助薅草,打薅草锣鼓的艺人在地里为大家表演,起到鼓舞士气、提供娱乐的作用,进而提高工作效率。而近些年,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田间劳动减少,加之农耕机器的使用,使薅草锣鼓在石柱的田间地头已基本消失。

耍锣鼓在丧葬场合中的规模减小,但依然在使用。土家族人重視丧葬文化,锣鼓在丧葬场合是不可缺少的。但如今,音响、乐队的出现,管弦乐器的加入,使耍锣鼓在丧葬场合的使用规模逐渐减小,一般只有一个锣鼓班。虽然规模减小,但锣鼓在丧葬中的地位没有被代替。

娱乐功能中“耍”的变化。耍锣鼓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在农闲时或日常生活中起到娱乐作用,带给人欢快、轻松的氛围。现在,石柱县除了由文化馆组织少数爱好者耍锣鼓外,很少有人主动耍锣鼓了。作为土家族特有的文化,耍锣鼓经常以表演的形式出现在特定的舞台上,失去了“耍”的精髓。

民族认同感的增强。20世纪80年代以前,石柱县的开放程度还很低,大多数人在本地务农、工作、上学,与外界交流很少,所以认为自己的文化风俗跟其他地区相差不大。而现在,情况却大有改观。很多人都明白石柱土家族与其他民族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也清楚了耍锣鼓属于土家族文化之一。

2.实现个人价值功能

耍锣鼓对于艺人的意义发生了变化。耍锣鼓在石柱流行的那些年,人们热衷于打锣,不仅仅能得到收入,更重要的是个人价值的体现。通过耍锣鼓给亲戚朋友义务帮忙,利于人际交往,并且也能展现自己的技艺,得到大家的认可。

现在,对于老艺人来说,耍锣鼓变成简单的事情了,其目的变成了消磨时间,自娱自乐。而对于传承人来说,则肩负着传授、宣传锣鼓文化的重任。

(二)社会地位的变化

此前,耍锣鼓是石柱土家族人娱乐和重大场合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民俗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缺少锣鼓的陪伴,民俗活动就显得很单调,所以也衍生出不同的锣鼓种类,如:摆手舞锣鼓、玩牛锣鼓、龙灯锣鼓等。现在耍锣鼓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一些民俗活动逐渐被人们遗忘,甚至很多都失传了,锣鼓的用途也越来越少,得不到广大群众的重视,社会地位急剧下降。

(三)传承方式的变迁

近些年,耍锣鼓的传承方式和地点发生了改变。曾经,家里的长辈、亲戚都有会耍锣鼓的,所以就可以在家跟着父辈们学习。如今,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断头锣鼓”,县文化馆组建了“土家断头锣鼓传习所”,之后又在一些学校建立了非遗传承基地,老艺人义务教学生们打锣鼓。

(四)耍锣鼓表演内容的变化

传统的耍锣鼓由4至5人组合,乐器也是传统的“鼓”“锣”“马锣子”“钵”。现在,根据表演的需要,会加入笛子、二胡和电子琴等,增加了锣鼓的趣味性,更耐听。

二、影响石柱耍锣鼓文化变迁的因素

根据多次田野调查和查阅文献,可以将影响石柱耍锣鼓文化变迁的因素分为外在和内在两部分。

(一)外在因素

1.娱乐方式的改变

娱乐大众作为耍锣鼓重要的作用之一,受到现代娱乐方式的影响。看电视和手机成为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耍锣鼓的传承。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

2.现代化与科技的发展

学生们的学业压力大,老师也不愿意压缩学生学习的时间,导致学习耍锣鼓的人越来越少。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大量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农村人口逐渐减少。此外,现在农村的发展,机器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人力,使得耕作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耍锣鼓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农民的文化生活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人们可以跳舞、看电影等。以前耍锣鼓制造喧闹气氛、宣传重大事件的作用,逐渐被音响代替。

3.外来文化的冲击

乐队的表演形式多样,声音更大,更能起到营造热闹氛围和娱乐大众的作用,因此成为许多人的首选。西洋管弦乐队的规模大、演奏多元化而且新鲜,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因此被广泛使用。

4.环境的影响

受环境的影响,耍锣鼓文化一度被中断。改革开放后,提出了“双百方针”,带给了耍锣鼓新的生机,并且恢复了它原有的地位。近些年,石柱县政府加大了宣传和保护的力度,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了土家锣鼓传习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耍锣鼓活动,耍锣鼓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二)内在因素

一件事物的存在都有着它的作用,当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影响逐渐减小,甚至变得可有可无的时候,就会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耍锣鼓由于在人们的生活中用得少了,所以逐渐被手机、现代音乐所代替。

学习耍锣鼓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熟记许多锣鼓引子,还要跟乐班的搭档们磨合,在学习上是有一定难度的。有老艺人表示:“引子也不一定会打,我那个儿子还在教书呢,他说来学打锣,我说你来嘛,把本本递你学,我教他这个是钵,这个是鼓,这个是大锣,怎么个打法,他还是大学出来的,一样不想学。”

锣鼓文化虽因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影响而发生了改变,但它仍然是土家民间风俗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石柱的“断头锣鼓”虽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保护和传承,但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较少,仍面临着消失的困境。

猜你喜欢
锣鼓石柱土家族
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石柱迷宫
Dancing for theDead
土家族情歌
蘑菇石柱
土家风情惹人醉
软槌锣鼓 声震九州
薅草锣鼓,田间楚音
巴勒贝克发现第三根超巨大石柱
欢迎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