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甘蔗机械化及其推进措施综述

2020-12-13 14:10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0年2期
关键词:收获机双高甘蔗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

农 娟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广西糖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4月视察广西时强调,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加大糖、铝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业重组实现“二次创业”。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四部委先后出台了促进糖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台了《推进“双高”基地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方案(2015-2020年)》和《加快推进糖料蔗生产机械化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政策,有标准、有目标、有措施,在着力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方面,可谓是一套含金量非常高的政策文件。

一、“双高”基地建设

从2014年开始,广西在“双高”基地上,从经营规模化、水利现代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等四个方面,逐年推进“双高”基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2018/2019 榨季,广西甘蔗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41%。其中,机耕水平96.92%、机种水平58.57%、机收水平13.2%,综合机械化率较2014年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

从2016年开始,为加快甘蔗机械研发、检测鉴定和机具选型,探索甘蔗生产宜机化技术,在崇左市扶绥县投入资金租用蔗地420.5 亩,构建大型糖料蔗机械试验检测鉴定基地,引导企业到该基地开展检测鉴定,鉴定效率比往年提高了2—3 倍。同时,在该基地组织甘蔗种植、收获技术模式试验,探索适合广西实际的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开展甘蔗收获机对比试验和选型,为技术推广、产品改进升级提供了参考数据。

二、资金倾斜政策

2014年以来,为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广西农机化管理部门协调落实各类项目资金2.248亿元同时,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优先保障甘蔗机械补贴。在倾斜政策下,购买甘蔗机械的购机者享受农机购置补贴中央资金总额的最高限额连年递增,从2016年到2018年,由500万元增长到5000万元。

尤其是,为了调动了各类主体购置甘蔗生产机具的积极性,甘蔗种植机、甘蔗收获机实行中央财政资金敞开补贴,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所需的机具获得大幅增长,120 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1.2万多台,比2014年底增加4000多台;2019年甘蔗联合收获机拥有量突破1000台大关,各种小型割铺机、分段式收获机械增至800多台套;具备开沟、施肥、覆膜等功能的甘蔗联合种植机达2500多台,比2014年增加1500多台;年作业能力达100万亩以上,预切式种植机也开始投放市场进行生产作业;植保无人机达400多台。

三、社会力量参与

据不完全统计,在“双高”“全程”两个实施方案推进下,拉动了8亿多元社会资本投入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主要用于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基地建设、装备研发攻关、机械作业信息化试点、“双高”基地生产全程机械化区域服务中心、农机购置租赁融资贴息补助、甘蔗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等,其中2017—2019年落实1.6亿元资金,对48个试点县的机种、机收、机械粉垄整地、机械植保作业实施作业补贴。

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培育壮大甘蔗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广西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可谓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效果明显。从2014年到2019年,以糖厂为主导,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公司联合经营“双高”基地的生产经营组织已有300多个,其中,经营服务面积超万亩的由3家增加到80多家。如,广西甘蔗生产作业服务公司投资2亿多元购置了各类甘蔗机械,本榨季投入运营的甘蔗联合收获机有180多台;皖江金融租赁公司投资3000万元成立作业服务公司,购置了27台甘蔗联合收获机投入作业服务。目前,在政策引导下,甘蔗种植主体通过组建合作社、成立民间互助组织、协会等方式,集资融资购置甘蔗机械设备,推动了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

四、标准化体系先行

2014年以来,广西农机化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立项编制了多项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地方标准,如,《甘蔗田间收集搬运机技术条件》《自走式中耕机技术条件》等2项标准已经发布;《甘蔗种植机技术条件》《甘蔗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规范》《甘蔗宽窄行机械种植作业技术规范》等3项标准已送审;《甘蔗宽窄行机械种植作业技术规范》《整杆蔗种切段机技术条件》等2项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适宜机械化生产甘蔗品种标准》《适合全程机械化的宿根性强甘蔗品种栽培技术规程》《平地蔗田无人机植保作业技术规程》《坡地蔗田无人机植保作业技术规程》等4项标准完成了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试验验证数据已基本完成,进入了编制阶段。

除标准化以外,还组织编写了《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要求》《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手册》《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主要配套机具》等技术资料,《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一书已交由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

五、博览会搭建交流平台

从2016年 起 至2019年,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分别在柳州市、来宾市和南宁市成功举办了四届,已经成为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甘蔗机械化专业展会,人民日报、农机质量与监督、中国农机化信息网等国家和行业媒体全方位报道,引起社会和行业高度关注,推动了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合作交流。该博览会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主办,南宁市人民政府、柳州市人民政府、来宾市人民政府、广西农机化部门、广西糖业发展办公室具体承办。

六、政企合作创新模式

1.探索创新经营模式。例如,“南糖模式”:以制糖企业为主导,以农机服务组织为载体,合力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二是“思源模式”:综合水肥一体化和耕种收机械化。三是“博东山区集运模式”:以降低劳动强度为核心。四是“现代农场模式”:发挥凯斯8000、迪尔570 等大型收获机高效作业优势,类似这种模式的还有,如东亚宾阳“慧拓宜机化模式”、武鸣“宽行距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等。经测试,在各种模式中采用东亚“现代农场模式”,切段式联合收获机可实现单日作业量500吨以上。

2.创新“四联”托管规模化模式。如,扶绥县、柳城县将“双高”基地片区的蔗地集中起来,按全程机械化建设标准,将整地、种植、管理、收获等4个生产环节统一委托给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形成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四联”托管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种植收益。

3.立足地头的“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广西柳工、洛阳辰汉、中联重科等3家企业分别在扶绥建立了“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农机服务中心,集机具研发、销售、维修、培训为一体;中联重科与东门南华糖业公司和扶南东亚糖业公司合作,柳工农机与扶南东亚糖业公司合作,由农机生产企业研发适用甘蔗生产机具,合作共建高标准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湖北国拓重工在江州区投资建厂,项目计划投资17亿元,可实现年产甘蔗整杆式收获机2000台、秸秆压包机300台,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6亿元,整个产业链产值可达110亿元规模。

4.各级政府引导企业协作终端。主要表现在,引导制糖企业加快喂蔗台、压榨槽等工艺改造。如,东亚糖业集团所有糖厂生产线已完成压榨前处理工艺设备改造,建立了多个北斗导航系统,可实现全天24小时作业;扶南东亚糖厂帮助大户、合作社垫资高达95%的购机费用;南宁糖业香山糖厂流转土地13万亩,组织农机合作社开展全程机械化生产经营。

5.示范引领争创标杆。南宁市武鸣区、崇左市扶绥县被遴选为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县(区),整合国家和广西资金向示范县(区)倾斜,优先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开展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试点,实行农机购置融资贴息补助,推动各类主体购买甘蔗机械。目前,两个试点县(区)甘蔗联合收获机拥有量达204台,完成核心示范区建设4.14万亩,核心示范区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4.12%。

猜你喜欢
收获机双高甘蔗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玉米收获机的规范使用与维护保养技术
玉米收获机械的结构特点与改进方向
玉米收获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玉米收获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展望
甘蔗的问题
甜甜的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