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地区荒山造林面临的问题分析

2020-12-13 21:51裴翠香
防护林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荒山造林苗木

裴翠香

(甘肃省古浪县平顶山林场,甘肃 武威 733100)

荒山荒地造林主要是通过人工栽植方式在没有林木覆盖的荒山或荒地建立林地,提高绿地覆盖率,保护当地生态平衡,进而强化荒山改造工作,从根本上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涵养能力。影响荒山造林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不但需要分析考虑造林地的地理,土壤状况和自然环境,还要联系植物生长需要,考虑定植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进而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种植模式,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和质量。荒山造林工程可以分为2类:一是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在不破坏原有植物的情况下生长更多林木;一类是在造林之前原有植被已遭到严重破坏,需要人工干预管护,以自然恢复或人工培育原有植被类型。

河西地区地处位于甘肃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它东起乌鞘岭,西接新疆,北连大漠,荒山造林中水资源短缺成为影响造林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河西干旱地区造林中解决植株水分供给,提高造林成活率成为荒山造林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今后造林生产中,必须研究和选择抗旱效果较强的造林技术,以便妥善解决干旱区荒山造林。

1 干旱区荒山造林存在问题

荒山造林区一般自然环境恶劣,影响造林成活的因素很多,为了切实降低对造林的影响,需要深入了解荒山造林的各方面情况,并不断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适宜的解决方案。

1.1 自然环境条件恶劣

河西武威市荒山荒地造林地块多数处于土壤肥力瘠薄,属于没有灌水条件的荒滩戈壁,或者坡度较大,山高沟深很难进行人工灌水的荒山荒坡。但是,武威市年均降雨量很低,年均水分蒸发量却很高,是降雨量的数倍或数十倍,干旱指数高达10以上,而且全年降雨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7—9月,其他月份降雨量更少。在干旱少雨、土壤瘠薄的自然环境条件下造林,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活和质量。

1.2 造林地破坏严重范围广

在以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经济发展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了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不断将地理环境相对好,山地坡度较小,适宜农业耕作的荒山全部开垦,植被大面积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遭到深度破坏,导致造林绿化难度骤增。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发展,农田生产效率提高,农业人口流动,导致山区农田闲置面积不断扩大,也成为了荒山造林的区域,增大了荒山面积,加大了荒山造林绿化工程量,导致造林技术力量不能集中攻坚。

1.3 造林成本不断提高

荒山造林与平原造林差异很大,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巨大的工程,特别是造林初期阶段对造林地块的优化整地,不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还需要大量生产资料和土地治理工具才能保证荒山造林工作的顺利展开,这些生产资料和人力物力的投入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同时,随着荒山造林工作不断开展,多数造林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都已完成绿化造林,尚未完成绿化或绿化效果不佳的荒山都是立地条件较差,环境条件比较恶劣,交通运输比较困难,这就导致造林工程实施难度增大,农资、工具,以及人力运输成本提高。

1.4 造林力量和技术支持不足

荒山造林技术力量主要以各林场技术人员为主,部分技术人员侧重于育苗或荒漠造林,对荒山造林缺乏实践经验,没有有效的造林工程进行参考,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不能及时、有效、深入了解造林过程中各环节影响因素,导致造林速度缓慢。在荒山造林过程中采用单一物种也会对绿化进程产生一定阻力,致使种植苗木难以抵制恶劣环境,在遭受极端干旱或寒冷天气时导致苗木大面积死亡,或者由于造林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导致管理不到位,也会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降低。部分造林区域科学化水平较低,没有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科学造林技术,比如盐渍化土壤改良、降低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贫瘠等问题,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特别是适宜于干旱区荒山造林时适宜生长树种也需要通过科学驯化,这些先进生物技术也没有被广泛应用来支持荒山造林工程。

1.5 群众参与度和积极性差

“国家要绿、群众要利”,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并通过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来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建设,以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增收的双赢。由于山区群众思想觉悟不高和生活条件所限,对于免费提供苗木和粮食补贴的区域群众参与度和积极性较高,造林质量也随之提高,但是对于荒山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造林周期长,生态效益显著但经济效益很低,群众的自觉性和参与性明显不高,不能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做好造林抚育管护工作,必然严重影响造林的质量和造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2 荒山造林改进措施

2.1 加强封育管理

封育是比较有效的自然恢复方法,通过封山、禁止开垦、放牧等人为活动,减少人类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其本身恢复能力[2]。封育具有规模大、成本低、简单省事的特点,是最尊重自然法则的生态植被恢复方式,对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造林区荒山可以通过封育来保护,同时结合飞播实现宜“封”则“封”, 宜“造”则“造”,“造”与“封”相结合的适地适树和人与自然和谐理念[3]。

2.2 加大奖励性扶持力度

荒山造林受到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的严重制约,具有非常显著的生态效益,但是经济效益很低,不能使群众产生较高的积极性。荒山造林过程中不但要考虑不同山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坚持科学的造林思想,还要将群众切身经济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群众经济利益不受损伤,还可以有效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4]。因此,可以通过制定积极的奖励性扶持机制,加大荒山造林的财政投入和技术扶持力度,不但可以有效调动群众参与造林的积极性,增加群众经济收入,也有利于荒山造林质量不断提高。

2.3 强化新技术运用

新技术运用不但可以提高荒山造林质量,还可以降低造林成本和难度,有效化解造林过程中的困难。在荒山造林过程中必须将各种新技术新理念科学的应用荒山自然和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还要将各种造林技术之间进行合理协调,从而实现新技术与合理的管理制度有效结合,进而使荒山造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5]。目前,国内外荒山造林新技术有很多,主要有毛细渗灌育苗技术、保水剂造林技术、容器苗造林技术、蓄水渗膜技术等。毛细渗灌育苗技术主要是指在荒山造林时将渗透容器放置于定植苗木旁,通过渗透容器内部装置将水分直接输送到定植苗木根部。毛细渗灌育苗技术具有时效性长,安装一次可以连续2个月不用再次灌水,加大的减少了苗木抚育管理工作量,对提升苗木成活率具有明显成效。新型保水剂是一种具有特殊网孔结构的物质,可以吸收大量水分并长期储存,为植株提供相对稳定的水分供应。保水剂造林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荒山土壤水分流失快的问题,有效保持荒山土层中的水分,从而使树木成活率切实提高[6]。新技术新理念在造林过程的合理使用必须配合林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因此还需要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先进的意识和管理理念,逐步推进荒山造林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猜你喜欢
荒山造林苗木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把荒山打造成4A景区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荒山的“根”——“牛玉琴”式的老人齐军祥
数字
苗木供求信息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缪带弟:姐妹齐心 荒山生金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