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及发展对策

2020-12-13 21:51张晓明
防护林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农田

张晓明

(凌源市五家子国合造林站,辽宁 朝阳 122500)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始于1978年,建设范围涵盖我国西北、华北北部以及东北西部和新疆建设兵团,我国多数的风沙危害区以及水土流失区都在这些区域,具体的建设区域结合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目前来看,实际防护林建设都超额完成了规划任务,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因此,将工程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及经验进行总结,对于后期的工程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 三北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

1.1 森林总量显著增加

工程实施以来,建设区的森林总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得到增强。工程实施初期,建设区的森林面积为1 560万hm2,森林覆盖率为5.05%,到2017年,建设区的森林面积增加到2 918.53万hm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3.02%,森林面积净增长3 850万hm2,森林覆盖率提高了7.97个百分点。森林的蓄积量也由建设初期的7.2亿m3增加到2017年的20.98亿m3,建设区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经济实现了稳步增长[1]。

1.2 生态效益显著

工程建设开展以来,建设区的水土保持林面积稳步增长,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其中,按土壤的侵蚀级来看,极强度级的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92.6%,强度级的水土流失面积减少94.6%。农田防护林面积由1978年的31.80万hm2,增加到2017年的166.21万hm2,农田得到了有效防护,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改善,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得到提高,粮食实现了稳定增产。自工程实施以来,沙漠化面积到2000年一直处于增长态势,之后开始逐年减少,从2000—2017年,沙漠化面积减少了186万hm2,其中,极重度和重度沙化面积分别减少了39.7万hm2和91.8万hm2。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以及呼伦贝尔沙地等地的沙化土地逐年减少[2]。

1.3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1.3.1 主要经济效益 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同时,建设区同步实施了经济林、用材林以及薪炭林等工程建设,结合特色林果加工、林下经济以及森林旅游等产业,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工程开展以来,经济林的建设面积发展到目前的465万hm2,重点建设区的林果收入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通过林下种植以及林下养殖等立体经营模式,合理的利用防护林空间,实现了林木以及林副产品的同步增长,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经验。三北地区到2016年共建设森林公园8 570处,很好的利用了森林资源优势,开展森林旅游,累计接待游客将近4亿人次,旅游直接收入将近500亿元,带动了其他服务行业的良好发展。

1.3.2 主要社会效益 三北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北工程的成功实施为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典范。具体的表现为:第一,从工程实施到目前,吸纳了约3亿人参与到营林造林、林业产业发展中,促进近1 500万人实现了脱贫。第二,三北地区的生存空间得到了扩展,在防护林建设推进的同时,建设区域的村容村貌以及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第三,人们的生态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三北工程不仅遏制了三北地区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还转变了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模式,更重要的是工程建设区的人们的生态意识得到提高,这比单纯的国家层面的生态治理意义更深远。第四,促进了我国其他地区的生态建设,在三北工程的带动下,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以及辽河流域等多项防护林工程相继启动,提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治理效果。第五,提高了国际影响力,三北工程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得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全球500佳奖章,在应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造林保存率低,防护林质量差

从造林的实际效果看,工程开展以来,累计造林面积4 612万hm2,保存面积3 015万hm2,成林面积2 163万hm2,保存率65.4%,成林率45.8%。成林率低主要受前期造林存活率的影响,早期的防护林栽植密度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受能力,水量不足,导致林木生长受到影响。加上后期的抚育不及时,经营管理理念滞后,导致成林率低下。防风固沙林的经营主要是通过修枝来促进其更新,水土保持林通过补植进行经营,水源涵养林通过间伐进行经营,而且经营比例都不高,尤其是水源涵养林以及水土保持林,经营比例为10%和3%。

2.2 农田防护林呈现衰退趋势

农田防护林种主要以杨树为主,目前,多数的杨树开始出现生理衰退,防护效果降低。早期的造林为了尽快构建防护林体系,多数都选择了生长快的杨树,尤其是东北地区的农田防护林几乎全为杨树,造林时间集中,没有形成不同树龄层次,而且树种单一,导致病虫害严重。从实际调查来看,2010年开始,农田防护林的防护功能出现下降,主要是由于农民对于农田防护林营造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毁林种粮的现象,加上三北工程对于农田防护林的更新改造滞后,导致农田防护林问题严重。

2.3 乔灌林比例不合理

早期的营林主要以生长快的乔木为主,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乔木营造面积比较大。到2017年,三北工程净增的乔木林为806万hm2,灌木林净增1 123万hm2,从数量上看,灌木林多于乔木林,但是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差,多数属于半干旱、干旱地区,约为50%的乔木林都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 mm的地区,这些区域灌木更适合成长,更容易成林。因此,从三北区域的气候特点来看,灌木的营造比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3]。

2.4 防护林的沙化治理作用低于预期

三北地区的沙化面积随着工程的推进,增长的速度放缓,但一直到2000年都处于增长状态,之后才出现减少的趋势。防风固沙林的实际贡献率不足15%,而且多是在轻度沙化地区起作用,在重度沙化区,防护林的防护效果不明显,尤其是乔木防护林的作用更低。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制约以及营林密度不合理导致防护林的防护功能下降。除此之外,由于人为的有害干预,乱砍滥伐、放牧过度、毁林种田等,使得造林对于沙漠的治理速度不及人为的破坏速度。

2.5 资金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

防护林工程建设是公益事业,政府是投资的主体,但由于中央财政投入不足,地方财政造林补贴不足,与之配套的经费严重不足。而且工程造林投资仅限于前期造林,不包括后期的抚育管理以及经营费用。而且科技投入不足,原规划将总投资额的5%用于科技投入,但实际的科技投入比例不足2%,远低于初期规划投资额。科技投入的不足,导致林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而且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导致工程管理的水平不高。

3 发展对策

3.1 统筹规划,构建完善的林网体系

要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统筹规划,将水资源、气候以及土壤等条件充分考虑在内,统一实施对湿地的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沙化土地治理等工作,统筹开展防沙治沙、生态保护和修复、科学造林。从长远出发,把三北工程规划做到科学合理,在把握人工生态系统脆弱以及不稳定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三北防护林工程,真正做到统筹全局,因地制宜,从而构建新时期的集山、水、林、草、田为一体的系统的林网体系。

3.2 加强后期抚育管护力度

后期的抚育管护不足是导致防护林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目前来看,前期造林资金有保障,但是后期的抚育管护以及改造的资金严重不足,因此,需要加大对于后期管理的资金投入。三北工程的成果得来不易,需要加大保护的力度,尤其是在风沙源区要建立保护区,从源头对风沙进行控制,减少风沙危害。同时,加大对于成熟林以及过熟林的更新、改造,通过接近自然经营,提升造林质量。将立地条件差以及树种选择不当、病虫害严重的林分改造同造林一起纳入到三北工程建设中,通过多元治理,有效解决防护林衰退问题以及防护效能差的问题。

3.3 构建生态工程保障体系

三北工程长期以来是国家财政投资为主,地方辅助以及群众出工的方式,但是三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配套能力不足,加上后期造林成本的提高导致工程推进缓慢。因此,要完善生态工程保障体系,在以国家投资为主的基础上,实施地方政府有效配套,群众积极参与的策略,确保生态工程利民富民。对于防护林的更新问题,需要重新科学规划农田防护林建设用地,为科学的植树造林提供基础。此外,搭建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加强对于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林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促进工程建设向更高质量发展。

3.4 统筹构建生态三北区

三北工程实施以来,各地因地制宜,相继启动了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工程,但是主体的建设内容与三北工程建设类似,都是以生态环境治理为核心。从实际来看,三北地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难度大,而且肩负着生态环境改善,调整农业结构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的职责,因此,需要统筹规划布局,在协调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全方位、系统的进行生态治理,不能顾此失彼,要从全局出发,提升生态治理效果[4]。要将建设区性质类似的工程进行整合,集中进行三北生态区建设,推进三北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全面系统的进行自然生态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环境的需求。

3.5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建设区科技含量

防护林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程,工程建设推进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持,只有实施科技创新,才能为工程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让建设的质量不断的提高。因此,加大对于重大生态工程构建理论以及经营理论的研究,明确生态构建与经济发展关系,构建稳定性原理以及景观生态学原理的重大生态体系理论。同时,稳定高效的发挥生态工程的功能,需要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维持以及衰退与修复原理,构建生态系统经营理论。加大重大生态工程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的研究,这是生态工程构建与科学经营的基础,研究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多区域的生态工程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三北防护林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三北工程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北工程:将沙海变成林海
黑板像农田
自家林地充“三北”“村官”骗补想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