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生种业新格局倒逼行业加快装备智能化升级

2020-12-14 09:02通讯员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0年8期
关键词:库斯佩特种业

通讯员

□ 左优芊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让2020年全球经济发展笼罩在阴霾之中,种业行业亦无法独善其身。

疫情重创种企

据中国种子协会一项调查显示,90% 以上种业企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特别是在疫情猖獗的第一季度,不少企业因停工损失较大,有42 家企业反映停工一天损失50 万以上。

疫情高峰期,企业因遭遇到运输难、开工难、用工难等因素,多数流通企业门面不能正常营业,农民出行购种难,导致种子生产、加工、销售、推广、科研、等方面均受到影响。春耕之前是种业公司种子销售发货旺季,恰逢疫情大范围肆虐之际,有近40%的企业种子发出量为零,发出量不足3 成的企业占比75%以上。由于疫情导致基地生产停工、加工包装也困难,导致包装开销增加,制种工作和质量无法监控;因缺乏技术人员,导致种子科研工作受到较大影响,新品种区试、引种试验等难以落实。

随着全球疫情蔓延特别是欧美等国疫情汹涌,让种业外贸形势更加严峻。因国际运输受限、进口国检疫要求改变和保险工作无法正常办理等因素,海关和检验机构工作也受到影响,疫情期进出口手续办理难以推进。

疫情还导致约一成企业资金链濒临断裂,约一成企业反映由于融资难度大、资金链面临断裂,因无法按时履行交易合同需支付违约金,存在资金缺口的企业更达一半以上。行业人士预计,疫情将导致今年种企利润收窄甚至亏损。

随着第二季度疫情逐步好转,目前种企呈现回升之势全力挽回损失,但是疫情对种业造成的伤害已定,对种业发展格局也造成深远影响。如疫情让一些种苗企业员工滞留家乡,有的甚至不再外出,导致招工难、用工成本上涨,复工复产受阻,种苗不能按时交付。据介绍,4月份之后,种子、农药、化肥等主要农资价格环比呈上升,但同比仍是下降趋势。

行业格局演变与市场新业态

在种协调查的1330 家企业中,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其中,100 人以上的约占5%,这其实也是我国种企的基本面。分析显示,受疫情影响较大、勉强维持的企业约占40%,而受冲击严重、濒临倒闭的企业近5%。

已持续半年的疫情,进一步强化了种业领域的“马太效应”。总体看,目前我国种企行业集中度低、中小企业众多、产能相对过剩。2014年以来,杂交稻、杂交玉米等种子生产面积居高不下,种子大量库存积压,行业利润率下降,玉米种子库存可供一年使用。疫情防控前期,农资行业整体开工不足,进入二月下旬春耕备耕关键阶段,又值非洲蝗虫肆虐、草地贪夜蛾威胁和国外新冠疫情暴发,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将农资行业列入保民生的重点行业优先支持复工复产,很多地方出台了农资重点企业名录,在防疫、人工和资金方面需求予以倾斜。在此期间,一些中小企业因复工复产困难失去部分原有市场;而得到重点关注与扶持的企业则不同,因复工因复产较早,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促进了种业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分析认为,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在短期内也难看到彻底被拟制的迹象。另一方面,由于粮食及农业生产不能放松,随着各类农业服务主体将获得快速发展,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服务公司等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的规模化发展,将推进种子规模化需求进一步提升。

疫情还催生了种业商业新模式与行业新业态。尽管2014年前后种子就现网上销售,但因种业行业的特殊性,传统经销模式的惯性和政策不明朗,网上销售并不是很活跃。但新冠疫情让传统销售模式受到挑战,网络销售模式由于交易双方不接触,受到鼓励并呈现井喷式发展势态。

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一个较典型的案例是,业内著名的智种网尝试探索了种业投资发展新模式:通过研发资产(自交系和杂交种品种权)入股和现金入资方式引入投资人,研发资产(自交系或杂交种)品种权出资方式:即通过将已经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或已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自交系、杂交种品种,入股到目标公司,以出资时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通过国家审定或省级审定资质,占有目标公司的股权比例,以资本化、股份化,可估值的合作方式,从研发早期到研发产品成果后期的商业化转化等方面,形成一个更加深入的合作模式。这群有理想有情怀的年轻人,还希望吸引有志于支持中国玉米种业创新发展及植物新品权规范使用的业界同仁共同参与。

总体来看,目前种业线上销售有四种方式:一是通过京东、淘宝等大型电商平台销售;二是通过专业化的第三方垂直网络平台销售;三是种业公司在自己的门户网站上提供线上销售服务;四是通过微信、快手、抖音等新型社交媒体和其他各类“微商”平台进行销售。

业内专家认为,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种子需求向规模化发展,并促进种业生产向重点企业、龙头企业集中。

推动种子加工“智能化”升级

在严峻的内外围形势之下,中国种业企业的出路在哪里?如何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胜出,在新一轮行业经济复苏浪潮中占得先机?

种子加工技术方案提供者、德国佩特库斯中国区负责人胡明认为,疫情让种子加工技术面临新一轮发展与竞争势态,国内企业亟须改变过去传统发展模式与路径,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提升技术红利,推进国内种业转型升级。

目前刚好处于科技迭代当口,新一代技术产品将引导产业革命,让种子加工更加自动化、智能化。胡明举例说,未来生产加工会依托智能化技术,尽量减少人工干预,现在这个阶段是一个交汇期,有点类似当年黑白大电视对平板彩色电视;普通按键手机对智能触屏手机的时代。种子加工机械设备属于投资型产品,一朝买进至少5年内不太会替换,这个时间窗口的存在,足以让一家种企“落后同行一个时代。”

据了解,作为全球领先的种子加工企业,这些年佩特库斯在华加快了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力度,去年已有玉米种子加工老客户用上新一代走步板式玉米果穗接收系统,解决了果穗接收时堵塞和高落差摔伤等问题;佩特库斯为客户的加工厂设计了果穗色选机,大大减轻了人工压力,提升了清选效果。

此前,佩特库斯新一代包衣机产品问世后,尽管老款C200 仍属于拳头产品,但公司仍决定淘汰下线。新一代包衣机和丸粒化机,集全新设计和众多技术优势于一身,全电脑数字化的比重选在很多客户中得到应用,不仅操作非常方便,且性价比高。据悉,佩特库斯在华还会引进最先进、全电脑化操作的智能化风筛选, 通过触摸屏用一根手指即可完成控制。由此可见,新一代智能加工设备将会把种子加工设备带进一个新时代。

在稻谷种子加工领域,尽管佩特库斯已经做到亚太区领先,鉴于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水稻生产大国,佩特库斯表示,未来还打算在中国南方替客户打造一个全世界最先进的水稻种子加工线。佩特库斯项目经理说:“我们将打造一个世界级水平的水稻种子加工线,让中国水稻种子加工中心领先世界。”

在国际市场,进口种子加工设备技术主要来自丹麦、德国和美国等国家,但随着丹麦设备供应商被美国企业收购,市场上主要是美国企业和德国企业的竞争,而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有加剧的趋势;在国内市场,农业生产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土壤退化、植物病害等各种挑战。中国种子加工企业需认清形势,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特别是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对企业后续发展带来的影响。

猜你喜欢
库斯佩特种业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佩特罗面临要为哥伦比亚人兑现变革承诺的挑战
哥伦比亚十万人 见证左翼总统就职
我是草莓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库斯途
能食用的披萨包装盒
成长小说视野下的《安第斯山脉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