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软腐病发生规律调查及综合防治技术

2020-12-14 04:10王迎春杨恒邓林清杨承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技术发生规律

王迎春 杨恒 邓林清 杨承霞

摘要    本文对新造油茶林林分软腐病的发病规律及发病症状进行了观察调查,即随机抽取小班深入林分进行全面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包括营林措施和化学防治等2个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油茶软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茶软腐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21-0145-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黎平县位于湘黔桂三省交界处,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全县人口56万人,境内居住侗、苗、瑶、水等多个民族。其中,黎平县是全国侗族人口数量最多的县,占全县人口的71%,称之为“侗族之都”。县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雨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6 ℃,年平均降雨量1 300 mm,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以杉、马、油茶、竹为主,森林覆盖率达72.72%。县城中心德凤街道,是一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古城,是黎平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民族的中心,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及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中心区。黎平县特色产业以油茶产业为主。目前,黎平县油茶产业发展规模有21 333 hm2,80%的林分均处于幼林阶段,幼林经营管理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经营模式以个体经营为主。

油茶软腐病通常称落叶病,也是油茶林常见的一种病症[1]。油茶是黎平县山区林农传统经营的主要树种之一,也是生态经济的树种,具有较好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近10年来,黎平县在发展林业产业中,大力营造油茶林,发展油茶产业。但在油茶产业建设中发现,在不同区域或不同气候生长发育的林分,有不同的生长抗性特点,日照时间较短或高温高湿的气候油茶幼林易发生软腐病,在暴发季节,往往几天内幼林感病率较高,受害树木整株叶片脱落而枯死[2-4],导致油茶林分生长质量受影响。因此,选择部分油茶幼林开展油茶软腐病害发生规律调查,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制定病害防治方案,探索出适合本区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的预防措施,可以控制病害感染蔓延,从而提高油茶经营管理水平,实现油茶早实丰产、群众增产增效的目的,促进山区群众早日走上致富道路。

1    调查概况

1.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1    调查时间。根据病害发生发展特点调查时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18年春季树木萌芽至树木抽梢至春梢木质化阶段;第二阶段,2018年6月上旬至9月;第三阶段,2018年秋季白露节前,果实进入成熟阶段。

1.1.2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选择黎平县德凤街道地西村2012年冬季营建的油茶林基地,林龄7年,为油茶幼林,规模为10 hm2。该基地立地条件,海拔为700 m,平均坡度在20°,坡位为中上部,土壤为红壤、黄红壤,pH值在5.5~6.5之间。种植品种为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等系列品种。造林苗木为黎平县培育的二年生嫁接苗,苗木规格为平均株高40 cm以上、地径0.5 cm以上;造林方法为块状和带状加大穴整地,种植密度1 650株/hm2,株行距为2 m×3 m;林地管理上,每年仅抚育1次,3年仅施1次复合肥,林分长势一般,平均株高180 cm,平均地径6.5 cm,植株已全部开花结果。

1.1.3    调查方法。按照油茶软腐病害发生发展的规律开展调查。春季树木萌芽后,在夏初4月开始至9月在不同气候、温度对油茶林发病规律进行观察。按照随机抽样选择固定调查线路进行林分踏查,在春、夏、秋季3个季节调查感病植株,对病株树冠叶片发生病症的程度进行调查,整株树冠叶片、枝梢、结果树果实观察,对病叶正、反两面及枝梢、病果等进行观察,登记病叶、病梢、病果等数量,并对病株周边植株进行观测和调查,有病株仍然登记。

1.2    调查结果

1.2.1    发病规律。据调查,4月中旬至5月下旬气温为15~25 ℃,雨多,潮湿天气较多,在山凹洼地、缓坡低地、半阴半阳地块,易发生软腐病症,并迅速传播侵染。在发病期,叶片在短时间从绿色变成黄色或黄褐色不规则斑块状,叶肉腐烂,仅剩表皮。2~3 d有病叶脱落状况。如在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通风、透光不良,管理不善,树势衰弱等也会导致病害发生发展蔓延,叶片感病5~7 d后,受害油茶树叶片、果实等大量脱落,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结果。雨季较长时节,气候长期出现中到大降雨,病害发生较快,林间相继出现新病株、病叶较多。6月至7月下旬高温季节,发病率较低。高温高湿气候,果实易发病腐烂落果。8—9月天气雨量减少,发病率也逐渐下降。

1.2.2    发病症状。叶片受害初期,病症在叶尖或叶缘上部位发生,叶片反面出现病斑(图1),病斑初期在叶上产生淡黄色斑点,其上有针头大小的圆点,有的连成片,病斑灰绿色,稍有突起,然后逐渐向四周扩展。病斑后期为暗褐色,边缘色浅,近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表面光滑且隆起,发病2~3 d,叶片以绿色样脱落,3~6 d树叶变黄植株整株死亡。连续遭受危害使油茶幼树枯死。调查结果显示,共调查350株,叶片感病株數为93株,叶片发病率为26.6%,单株病叶率为36%。发病株以分散型较多。

果實一般在6月开始发病,7—8月最严重。受害果实初期同样出现水渍状斑点,后扩展为土黄色或褐色圆斑,与油茶炭疽病症状相似,但颜色较浅,后期病部组织腐烂、发软且有水汁。其上也会生颗粒状菌体,天气干旱时病果开裂脱落。油茶软腐病在湿度大和生长衰弱的油茶林中较重,排水不良、杂草丛生的圃地发病也较多。调查结果显示,共调查330株,果实感病株数80株,果实发病率24.2%,单株病果率18%。梢芽半木化在气候多雨时易感病,在感病后,芽梢干枯。

2    综合防治技术

2.1    营林措施

2.1.1    抚育施肥。抚育施肥是控制病症发生的主要措施,是防止软腐病发生主要且有效的方法。当年对发病的油茶林分于5月、7月、9月连续开展3次抚育,采取除早、除小的原则,及时对林地进行除草、去灌、松土等抚育工作。结合松土进行林地施肥,加强林分管理,充分改善林分环境,使林地通风透气,阳光充足,保持林地清洁卫生,增加树体营养,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抗病能力,有效控制病情的发生。

2.1.2    修枝剪叶。油茶林发生软腐病一般表现在树叶上面,主要对部分发病率低、生长势差的林分采取修剪措施。对发病的植株开展修剪,修剪方法主要是剪去病叶、病枝、过密枝、交叉枝,砍除历史病株,将修剪下来的所有劣病枝清出林地外烧毁,消灭越冬病菌,控制其危害。其他时间如果发现病症,也要及时进行修剪,确保控制病源,早发现早剪除。

2.1.3    疏伐密株。树木过密的林分,通风透光不良,林内温度偏低,容易形成病源,树木叶片感病快,严重影响林木健康生长。对过密的林分要采取疏伐,调整林分环境,确保树木四周有阳光照射,降低病菌的侵染。

2.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针对叶、果感病率高、密集的林分采取的措施。化学防治选择晴好天气时进行。一般阳坡在上午10:00后,阴坡在中午露水挥发后进行喷雾防治。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按1∶1比例混合溶液对整片油茶林分进行喷洒,在树冠内外上下进行喷雾,隔3 d喷1次,连喷3次,完全可控制病源。

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油茶幼林植株在2周内树叶呈现健康生长状况。9月下旬对防治的林分进行调查显示,共调查350株,软腐病感病株为0株、单株病叶、病枝率同时降到0、单株病果率降到0。总之,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油茶林分病害得到有效控制,油茶林健康生长。

3    结语

油茶软腐病在油茶群落中感染较为普遍。在不同环境中,不同品种抗病能力也差异。一般在高温气候,阳光充足的地块感病危害程度轻,感病率低,危害面小。在背阴处或低洼处,温差不大,感病率较高。在黎平县临床防控中,极少出现整株叶片和果实感病。一般要求,在林分观察中只要发现在单枝的叶片和个别果实有病源出现,就要扩大周边观察面积。营建的油茶林要经常观察林分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症,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及时剪去病枝、病叶、病果,以防病害发生,提高林分的丰产度和产品质量。总之,油茶林分的病害防治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控制病菌感染蔓延,降低危害风险。

4    参考文献

[1] 束庆龙,张良富.中国油茶栽培与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 韦春义.油茶主要枝干病虫害空间分布规律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3):68-69.

[3] 邱建生,杨再华,余金勇,等.贵州油茶桑寄生种类及发生规律研究初报[J].贵州林业科技,2011,39(1):15-18.

[4] 罗扬.贵州油茶[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王迎春(1977—),女,贵州黎平人,工程师,从事森林培育与管理工作。

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   2020-06-20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技术发生规律
玉米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