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与LPR改革

2020-12-14 04:06王雪夏宏建聂海飞汪海心阳新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市场化

王雪 夏宏建 聂海飞 汪海心 阳新宇

[提要] 中国仍存在一些利率“双轨制”。在中国的存贷款方面,仍然存在难题——基准利率,货币市场的利率,纯粹被市场所决定,但是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却大多以贷款基准利率来制定,这样的双轨制导致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的不一致,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和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而改革后的LPR利率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药。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LPR

本文为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9tlxydxs079)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8月28日

一、概述

2019年8月人民銀行发布通知,对LPR进行重大改革,此次改革的矛头直指利率双轨制的问题,它是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也是推进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稳定高效发展的必要途径。接下来,笔者通过阐述中国近些年利率市场化的措施,来提出一些想法。

(一)利率市场化简介。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已经提出了有几十年的时间了,它的本质就是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让金融机构自己决定降低或者提高利率,然后逐渐形成,被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关系所决定的独立的市场利率体系。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政策利率的影响,发挥市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必要的,它是中国市场经济向前发展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二)利率市场化历程。由于当时国际形势以及生产力水平,我国刚开始采取的是计划经济的模式,对金融资源的配置采取严格的把控,存款和贷款的利率都是人民银行自己调控,这样才能创造一个稳定的经济秩序。

但自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经济开始高速稳定地发展,包括对市场经济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持续着,所以此时存贷款的利率再完全由人民银行调控,在金融市场上就显得颇有些乏力了。此时,人民银行对利率的调控也逐渐出现了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调控利率不连续。金融市场中,资金的供给方与资金的实际需求方出现了偏差,所以导致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需求无法真正地反馈出来,导致各种金融政策的不连贯。并且从国际整体形势上观察,利率市场化也成为经济变法的常见措施。像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甚至已经走到了利率市场化的前列,因为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并且良好的利率市场化,可以提高我国资金的合理匹配效力,提高资金的效率,让金融市场更加完好,给银行和企业带来更多发展的好机会,从而让中国金融市场更加发达。

以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利率市场化中走出的关键性的几步:第一阶段,也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比较初级的起步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央行开始打造我国银行间拆借市场。这个阶段,中国的经济模式仍然以计划经济为主要的经济模式,所以利率市场化推动较为缓慢与困难,主要对利率管制开始逐渐放松;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开始逐步统一,形成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货币市场利率,该利率由市场自由决定。第二阶段,也是中国利率市场化平稳前进的阶段。此时存贷款利率开始放松起来。20世纪90年代末期,对商业银行针对不同企业贷款利率,分别设定上浮和下浮幅度,大额协议存款的利率变动也开始放开。2002年左右,我国开始尝试进行将大额外币存款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2003年左右,我国开始改革农村信用社,将它的贷款利率向上变化的区间扩大。2004年央行开始将贷款利率的下限抛弃,同时将存款利率的上限抛弃。这些措施也加速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第三阶段,也是中国利率市场化发展得比较迅速的一个阶段。贷款、存款的利率放开,LPR和大面额存单开始推出。

从2014年到2015年5月,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开始逐步变大,变成了基准利率的1.5倍之多。2015年,9家大银行开始第一次发行大额存单。2015年开始,央行决定把存款利率变化区间的上限放开。2018年5月,央行发布新文件《2018年第1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将两个利率轨道变成一个。2019年8月,央行开始使用LPR。

(三)问题与现状。中国仍存在一些利率“双轨制”。尤其在存款和贷款方面,还具有基准利率。这样的双轨制问题,导致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的不一致,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还有资金使用的效率低下问题,所以为了解决利率市场化中这些棘手的问题,央行开始培育贷款基础利率LPR,让它改变利率市场化的现状。

二、LPR改革具体内容

原先国家的贷款方式是:贷款基准利率,即利率=基准利率×(1+浮动),其中基准利率是由中央银行即人民银行决定的,而浮动则是由央行、国家政策、银行、个人所决定的。其中,央行可以规定某些贷款的情况下,它可以上下浮动;银行需要收益,所以需要适当上浮;而个人抵押资质等越好的,利率下调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种贷款基准利率的模式下,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利率双轨制的大问题。因为市场利率和政策利率是不一致的。市场利率是市场对于资金的需求程度决定了利率,而政策利率是按照人民银行来定的,不用去管市场的情况,所以此时就出现了市场利率和政策利率极不一致的情况,而这就是贷款利率最大的问题。故央行进行了LPR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以下是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报价频率改为每月报价一次。报价次数较之前增加,能更及时地反馈金融市场动向,进而促进金融机构的自我调节。

(二)报价方式也有所改变,变成按照公开市场操作的利率,加点形成,即LPR=MLF+加点。这是改革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区别其他利率的重要一点。其中,MLF利率,也就是公开市场业务利率是由人民银行来制定,另外加点则是由商业银行自行决定,这给了商业银行更多的自主权。当然,因为每个人的信用以及企业的资质不尽相同,所以商业银行要对个人和企业进行一定的评估,为了一定的利润以及风险补偿,必须进行加点的操作,进而确定最后的利率。

(三)LPR的数值由18家银行一起来报价决定。它主要增加了城市商业银行,比如台州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比如渣打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互联网银行,比如微众银行;等等。这些银行服务不同特色的人群,反馈了不同领域的资金需求以及现状,让利率的报价更具有代表性,更能全面反映市场的全面动向,让利率定价更加精确,适应不同的人群。

(四)LPR在之前的一年期品种的基础上,多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5年期以上的品种。因为在2019年LPR改革之前,一年期的利率品种使用的范围非常狭窄,许多贷款定价没办法去参考,所以为了培养LPR利率的曲线地位,并且使品种更加全面,能反映中国更长期的经济趋势,让人们对未来的经济态势有一个比较详实的理解,特地增加了5年期以上的LPR利率品種,促进了长期市场化定价的稳定性,并且LPR新增品种对买房等按揭贷款等方面也有重要影响,让它们有了定价的基准,更有助于实现“房住不炒”的大目标,让百姓能安居乐业,有利于市场经济更好地建设。

三、意义

(一)促进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让金融市场的钱流向它最应该去的地方,比如贷款给中小型的企业等等,让他们快速发展,如果市场的钱多流入股票市场或者房地产市场,那么一定会导致实体经济的萎缩,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对实体经济的依赖,同样实体经济也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所以这些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都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促进两轨合一轨。解决了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总是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贷款基础利率的市场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再也不用同时调整MLF利率和基准利率来缓解金融借贷的矛盾了,让金融市场更加独立,让它的发展更能依靠自身的调节而不是外力的干扰。所以,取消政策利率是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市场经济。

(三)促进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给市场提供了新产品和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影子银行、非法民间借贷机构的兴起,都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所以需要适应新时代下的利率管理措施,这样才能稳稳地促进金融创新产品的持续发展,才能使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得更加完善,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以,这些改革促进了贷款利率市场化,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让市场的金融资源被更加合理地分配。

(四)减少了传导的过程。通过这样全面具体的改革,人民银行就可以摆脱基准利率的影响,制订方案的时候就可以不再考虑政策利率,增强了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每一次人民银行只需要通过调节MLF(即公开市场业务)的利率这个货币操作,然后再根据市场的实际反馈情况,商业银行会把每次的报价提交给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再进行决定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政策利率的干扰。

所以,现在的贷款基础利率的定价模式,不同于之前,它是一种市场化的定价模式,这种模式帮助促进中国的经济模式向更高的方向发展——向市场经济靠拢,于是就把中国的两个利率轨道变成了一个利率轨道,让利率更向市场利率靠拢了。

四、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建议

(一)进一步全面完善LPR机制。(1)前期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幅度较大,所以要积极完善金融市场,促进金融市场度过适应期、过渡期,让改革后的LPR更好地适用于金融市场。(2)改革后的贷款基础利率让市场化程度变得更高了,银行几乎不可能再协同设定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并且促进监管机构对银行进行监管,那么下限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资金就能更好地流入中小企业,促进他们的发展。

(二)还可以完善Shibor,将它作为市场利率的风向标,即基准利率。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是在2007年年初正式运行,由18家商业银行每天报价,确定Shibor的数值。Shibor的波动反映了各大银行的银根松紧情况,当银行资金宽裕时,市场拆借的需求低,Shibor的价格自然会下跌。以下是具体措施:(1)加大Shibor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推进Shibor在各市场化产品的广泛应用,让Shibor更能适应当前的金融市场的形势。(2)加强Shibor的知名度,持续提升Shibor影响力,作为利率市场化的备用手段。

(三)其他措施。促进银行的进一步改革,让类似的隐性下线问题不再出现,并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认真彻底地完善中国金融的监管体系,因为它是稳定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得比较迟缓,所以现在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市场整体还比较脆弱,需要积极维护监督金融市场,避免出现大的纰漏,从而给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一片祥和的环境。

五、LPR实施效果

从2019年8月20日起,“新版”LPR实施已经有将近一年了,LPR改革效果明显,对于减少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以及其他同类型的问题发挥积极作用,也让金融市场开始活跃起来,小微企业开始稳步迈进。并且从央行日前发布的文件来看,《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LPR改革后,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开始下降,而且幅度较为明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个问题,就是小微企业融不到资金的问题,让小型企业能在正规的金融机构借到利息更低的钱,极大地调动了小微企业参与的兴趣,让更多的中国公民可以享受国家政策带来的红利,这样可以更好地反哺国家,促进国家更好地发展。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虽然政府积极救市,但目前来看第一季度的经济还不是非常理想,股市在年前年初也迎来了较大的跌幅,但纵观全世界各个国家,中国经济复苏得非常好,A股也很坚挺,开始回调,不再跌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第一季度的GDP同比下降6.8%。(表1)

所以,为了促进经济增长,2020年以来,LPR的报价稳中有降,并且政策传导效率突出,企业贷款利率显著下降,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LPR进一步下调将释放强化逆周期调节信号,在短期内带动企业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进而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通过这样LPR的改革,人民银行就可以不再考虑基准利率(政策利率),每一次央行只需要调节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利率,商行再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把报价提交给人民银行,然后央行再次决定一个LPR利率即可。所以,这样的模式是一种市场化的定价模式,我们更向市场经济靠拢了,于是就把两轨合并成一轨了。

综上,目前LPR改革较为成功,能有效传导货币政策,促进贷款利率的下行,打破银行贷款的隐性下线,所以LPR值得继续实行,这样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答记者问[EB/OL].金融界,2019.8.17.

[2]吕婧.金融集聚对企业融资成本影响的研究——基于A股制造业企业的分析[D].西北大学,2018.

[3]林语涵,魏冰玲.利率市场化推进之路[J].人民论坛,2016(02).

猜你喜欢
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市场化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2020年河北省人民银行系统机构、人员情况一览表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让金融市场发力
河北省人民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