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社会治理的变迁过程与基本经验

2020-12-14 09:21杨蕊
理论与创新 2020年20期
关键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社会治理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各个领域均取得了巨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纵观社会建设发展进程,我国社会治理发展形成了从政府管制、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发展脉络。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治理的历史演进进行梳理,提炼出我国社会治理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社会治理;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1.新中国成立70年社会治理的历史变革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和组成部分。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纵观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笔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治理领域发展的历史变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1第一个阶段:从1949年至1978年,我国的社会治理处于“政府管制”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处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特殊历史时期,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及社会运动,来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在这一阶段,由于高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缺少流动并且阶层固化,国家权力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国家与社会高度整合,表现为国家—社会一体化特征。

1.2第二个阶段:从1978年至2012年,我国的社会治理从“社会管控”进入“社会管理”阶段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1978年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从阶级斗争转变为人民内部矛盾。然而,长期的国家垄断导致社会活力低下和基层社会自治能力不足。因此,国家通过公共权力来直接管理社会事务。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仍然延续着管控型社会管理体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社会治理进入了“社会管控”阶段。

2004年,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社会管理”概念,首次把社会管理作为国家顶层设计中的一项重大任务进行部署,社会治理随之进入“社会管理”阶段。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要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在这一时段,我国对社会治理领域的认识和实践,在许多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3第三个阶段: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开始,我国真正迈入到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治理阶段

重要标志是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由“社会治理”概念替代了“社会管理”,并且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对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新的部署。这标志着党对社会治理理论和实践认识走向了系统和全面,达到了新的高度。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体现了我们党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新的历史时期,对处理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取得经验的深刻总结,意味着从政府自上而下的一元化管理向政府和各类社会主体平等协商共治的转变,凸显了在社会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基础性地位。这阶段,开辟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的新境界。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通过党中央在社会领域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和创新,我国的社会治理思路越来越清晰,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格局日益明确,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社会治理成效日益彰显,尤其是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社会组织日益肩负起组织载体、职能补位、竞争互动的重要作用。

2.新中国成立70年社会治理取得的巨大成就

经过70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社会治理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就:

一是基本实现了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向现代社会治理体制的重大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制取代了以往高度集中、统得过死的社会管理体制。初步确立了由党委领导,政府、市场、社会、公众多元主体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二是基本形成了一套宏观社会治理基础性制度与微观社会治理运行机制。构筑了新型社会治理制度的“四梁八柱”和系列基石,现代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三是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社会治理体系和国家安全建设体系。包括公共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系、社会组织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应急管理体系等。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迈出强有力的步伐。四是改變了传统社会治理方式。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道德和科技等多种手段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推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和综合治理,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总体上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得以蓬勃开展。

在我国长达70年深刻和急速的社会革命中,社会体制、社会形态、社会结构的演变充满了变数和矛盾。面对极为艰难的社会转型和曲折复杂的改革过程,能够始终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无疑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奇迹。

3.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治理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

现代化的治理形态必将是多元可变的,而不是单一、固化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的理论认识、制度逻辑和实践创新都在不断变革和演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进程形成了以下7个方面的经验。

3.1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推动社会治理理论创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产党通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党的社会治理理论创新,去除了传统落后思想和理念的束缚,纠正了过去普遍存在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社会治理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无疑得益于我们党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勇于打破固有路径依赖、敢于用世界眼光和时代发展要求审视社会领域现状和问题,坚持用新思路、新理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3.2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开拓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之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毫不动摇的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发展道路,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改革当中充分体现中国现实国情,并且始终保持政治定力,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建设和治理中,积极研究和借鉴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益做法,然而绝不照搬复制别国模式。坚决抵制意识形态的渗透,确保社会治理发展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3.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群众创新社会治理

新中国70年,亿万中国人民实现了翻身做主人、主宰自己的命运。人民是国家的坚实根基,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这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真正秘诀。70年来中华民族创造的伟大奇迹,正是依靠党的领导和人民的伟大力量创造出来的。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只有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

3.4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以往“大一统”的政府包办模式,不但抑制了社会活力的激发,还给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只有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才能够解决社会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探索创新并灵活使用各种有效的治理方法,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实现“从上到下”的社会治理和“从下到上”的社会自治的结合,兼顾好治理与民生、社会活力与公平秩序的共同推进。

3.5坚持运用多种手段,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实践表明,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走政府包办社会治理事务的老路,也不会走西方过多依赖社会组织的道路。做到刚柔相济、宽严适度,实现社会治理从单一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并用转变,使社会既活跃起来又有序运行。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打造“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把现代科技融入社会治理之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3.6坚持统筹协调推进,构筑社会治理创新坚实基础

在宏观层面,要推动社会治理与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生态治理互相促进;在微观层面,要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推动公共资源、管理、服务向基层下移。在转型中国,社区治理已经成为撬动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支点,“社区中国”时代已经到来。建立协商民主制度、畅通民主渠道。完善村规民约、市民公约等自治准则,打造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一的中国特色基层治理体系。

3.7坚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共产党既是元治理的唯一核心,又是多中心治理中的领导主体。在社会治理中,只有党才能发挥既居于社会多元治理主体之上,又能凝聚多方之力的作用。党建引领是加强社会治理、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通过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核心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多元治理主体的互动参与、平等协商和治理资源的调动整合,推动政府、市场、社会三大主体合作共治。推动“互联网+党建”,优化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实现“党员在哪里,活动管理和服务就拓展到哪里”,确保了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坚如磐石。

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性的治理工程,需要我们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相结合,在互动和探索中不断改革、优化和完善。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继续奋斗!

参考文献

[1]江必新.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1).

[2]窦玉沛.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J].行政管理改革,2014(1).

[3]魏礼群.社会治理:40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8.

[4]聂应德,张旭.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予社会活力提升路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

[5]燕继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探索与创新[J].教学与研究,2017(9).

[6]张平,周立.中国城市和社区治理报告(2018)[M].北京:中國社会出版社, 2018.

[7]王海荣,闫辰. 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问题与发展[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2).

作者简介:杨蕊(1984.12-)女,汉族,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中共西安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与基层党建。

猜你喜欢
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社会治理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政府网站建设及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