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及措施

2020-12-14 04:07许延兰张士超王芳李琳
求知导刊 2020年42期
关键词:高中教育班级管理

许延兰 张士超 王芳 李琳

摘 要:远大的志向激人奋进,激扬的风帆催人向前,亦使人在枯燥无味中寻求实现自我的快乐。“少年养志,成年养德”,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少年末期和成年初期,是志向确立和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在现实中,他们大多容易感到迷茫,很难主动学习,也难以找到学习的乐趣,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所以在高中教育中,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重视开展立志教育,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让他们通过立志来构建自己的未来。

关键词:立志教育;班级管理;高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2-0008-02

引 言

北宋哲学家张载曾说:“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古人的话语透露了自律的重要性,每个人身处充满诱惑的世界中,势必会受到各种欲望的诱惑。有了自律,人才会向自己的目标更进一步[1]。由此可见,志向能引导我们保持自律,自律才能使我们实现志向。“少年养志,成年养德”,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从少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是志向确立和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刚上高中,学生满怀斗志;进入高二,熟悉了环境,便容易被周围事物吸引,忘了初心;到了高三,学习压力大,思想变化多。当前,教师应加强对高中生立志、自律教育的研究,厘清新形势下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立志教育的必要性

1.学生的现状

笔者通过对自己所在学校学生的观察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父母缺乏理解;对父母、教师、同学缺乏感恩之心,通常对自己过于宽容,对他人则过于严苛;对学习、家庭缺乏责任心。这一问题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学生缺乏学习动力,遇到困难总是找借口。

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够努力学习,但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心血来潮时,他们会暗下决心要与游戏、网络、闲书说再见,要立志考上好大学[2]。但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笔者执教的班级学生成绩平平,按照往届同等水平的学生预测,班内只有十多名学生能考上一本学校,且并非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笔者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班内有十多名学生表示希望自己能够考入复旦大学等“985”大学。但这些学生更多的只是随便说说,其努力与自己的野心并不匹配。他们不明白的是,考入“985”大学只是实现梦想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2.家庭教育现状

县级中学的学生家长学历普遍较低,缺乏应有的教育思想,他们在家庭教育中过于强调结果[3]。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树立了具体的目标,但过于盲目——考上一所好大学,将来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即可。但具体哪所大学、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学生完全没有考虑过。家长也不注重或不懂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导致学生缺乏内源性力量。学生低年级时还会对家长的权威感到畏惧,被动地完成家长布置的任务。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高中生,到了高中阶段很容易感到迷茫,不愿主动学习,也难以找到学习乐趣,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

3.社会的影响

由于一些“网红”、主播、电竞选手虽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使得一些人盲目地认为读书无用。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每个领域都面临着自己的竞争,我们能看到的这些电竞选手或主播,也在自己的领域里具备过强的实力。然而,在这一环境下,一些家长对孩子采取放养式教育,使孩子受到这些社会思想的影响,盲目地立志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

由此可见,学校的立志教育必不可少。

二、立志教育的重要性

1.立志能使学习目的明确

远大的志向犹如一盏指路明灯,志向给人们克服困难、勇于向上的动力和支撑[4]。周总理从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如电影《银河补习班》中父亲说的一句话:“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所以在高一班级管理中,教师要重视立志教育。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我的志向是什么?这也是在帮助学生确立一个“射箭的靶子”。这样一来,学生就确立了未来三年、十年,甚至一生的奋斗目标。有了奋斗目标,人生就有了奋斗方向,学习就不再是教师、家长强加给学生的任务,而是自己实现梦想的奋斗途径。有了奋斗目标,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內驱力,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成就感,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也会随之改善。

2.立志能提高学生的自律性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发现,相较于那些有天赋但没有目标的学生,有志向的学生,虽然自身能力一般,但能对自己的志向投入较多精力,自律性更强,他们更有可能获得成功。例如,笔者执教的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刚上高一时,他成绩中等偏下,但是他树立了坚定的目标,不断勤学。高一下学期,该生成绩已经到了中游,升入高三时就已经到全校前100名了,高考考入了山东大学。该生并非智力过人,但他严于律己。别人在打闹时,他在看书;别人在操场打球时,他在做题;别人周末出去玩或看电视时,他在整理笔记。目标给了他坚定的信念,让他有了持之以恒的动力。然而许多比他基础好、反应更敏捷的学生因为没有坚定的志向,不能持续努力,成绩平平,有的甚至到高二、高三时已经跟不上学习进度了。

在同样的教室里学习,学生获得的外界资源是一样的,虽然他们的天赋和智力因素在某些学科上能够发挥作用,但也只有当他们足够努力和坚持时,才能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当学生明确了“我为什么要奋斗”时,在日常学习中便能产生明确的学习动力,抵御各种干扰和诱惑,纪律性也随之提高。这样,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具有自主学习的意愿,他们会把所有精力集中到一个点——目标上。

三、在班级管理中开展立志教育的一些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采取了如下措施。开学时笔者根据“高中生未来职业规划”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七个方面了解学生:(1)你理想的职业是什么?(2)该职业需要学什么专业?(3)你理想的大学是哪一所? (4)你预期的工资是多少?(5)你想在哪个地区就业?(6)要实现目标,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7)要实现理想,你愿意舍弃什么?通过调查,笔者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三年,甚至更长远的未来进行预期。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些,他们进高中的目的就是“考大学”,这个目的很明确,也很空泛。在后来的班会中,笔者逐渐为学生介绍一些大学常见的专业,有哪些常见职业和本省一些大学的大致情况,让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先有一些了解。同时,笔者利用家长群,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在假期带孩子参观一两所大学,让孩子对大学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比较一下参观的大学与自己能去的学校和想去学校的之间的差距,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经常利用主题班会和主题板报加强立志教育。笔者先后举办过“我们的梦想从这里起航”“你的格局决定你的结局”“自律是人生进步的内驱力”等与立志和自律有关的主题班会。同时,在板报方面,我们也体现了班级阶段性目标及短期内对班内学生自主学习的期望、督促和表扬等方面的内容。通过高一上学期的努力,班里有坚定目标的学生,他们的自律性较没目标的学生更强,更有担当,成绩进步更大;但仍有几名没有坚定信念的学生出现了如上课违纪、作业不能及时交、成績下滑等问题。因为是自己班上的学生,两相对比明显,这在班级管理中对本班学生的教育比空洞的语言更有说服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同时,在解决一些个别问题(如学生的违纪、早恋、带手机、抽烟等)时,追根溯源可以发现,这些问题通常是由长辈的溺爱造成的。我们通过与出问题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交流面谈,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看清现状,明确其责任和义务,培养孩子的志向,重塑这些孩子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类学生志向不够坚定,易受外界干扰,遇到困难容易放弃,所以教育后仍有反复。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教师还需多加关注,寻找更有效的方法。

结 语

远大的志向激人奋进,能够给平凡的生活注入活力,使人在枯燥无味中寻求实现自我的快乐。一个人若是志向不坚定,便无法取得成功。世间虽有百工技艺,但任何一件技艺的掌握,其根本源于人们对技艺的追求与决心。综上所述,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只有让学生在志向的鼓舞下努力学习,才能使其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裴毅.高中学生立志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J].文学教育(中),2017(07):134.

周蕾.新生入学立志教育的必要性及措施探究[J].学理论,2015(27):184-185.

江文华,郝喜明.立志教育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2(12):149-151.

刘正晶,王立华,丁昌泉.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班级自主管理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05):42.

作者简介:许延兰(1976.2—),女,山东日照人,硕士学位,中学一级教师。

张士超(1984.3—),男,山东禹城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

王芳(1972.9—),女,山东德州人,本科学历,山东省临邑第一中学妇委会副主任,年级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德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德州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称号。

李琳(1982.2—),女,河北唐县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曾获省级优质课件一等奖。

猜你喜欢
高中教育班级管理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