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专科医院门诊抑郁障碍患者处方分析

2020-12-14 04:20陈雪丽周义湘陈彬彬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29期
关键词:精神科

陈雪丽 周义湘 陈彬彬

[摘要] 目的 了解本院精神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处方特征。 方法 收集本院门诊2019年11月抑郁障碍患者处方2797张,对其处方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男性1030例,女性1767例,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抗抑郁药物中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占比最大,其次为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使用量排名前五种分别是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度洛西汀、舍曲林和阿戈美拉汀。单一使用抗抑郁药的有2750张处方(99.98%),有47張处方(0.02%)为两种抗抑郁药联合使用。与抗抑郁药合并使用的药物主要是苯二氮 [卓]类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心境稳定剂。 结论 本院门诊抑郁障碍患者以单一用药为主,新型抗抑郁药已经成为抗抑郁治疗的一线用药。

[关键词] 抗抑郁药;抑郁障碍;处方分析;精神科

[中图分类号] R749.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29-011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escri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in our psychiatric clinic. Methods A total of 2797 prescriptions for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s were collected from our clinic in November 2019, and their prescrip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1030 males and 1767 females.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female patients than male patients.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antidepressants, followed by serotonin and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 The top five types of usage were escitalopram, venlafaxine, duloxetine, sertraline and agomelatine. There were 2750 prescriptions(99.98%) using antidepressants alone, and 47 prescriptions(0.02%) using two antidepressants. The drug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antidepressants were mainly benzodiazepine sedative hypnotics, antipsychotics and mood stabilizers. Conclusion Out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s in our hospital are dominated by single medication, and new antidepressants have become first-line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s.

[Key words] Antidepressants; Depressive disorder; Prescription analysis;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续的心境恶劣与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精力不足为主要临床特征,常伴随认知或精神运动障碍或躯体症状等,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明确[1]。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对抑郁症的发病都有着明显的影响,抑郁症已经是一种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具有高复发率和高自杀率的特征,抗抑郁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在临床上以药物治疗方式为主,因此,抗抑郁药物的应用与选择非常的关键[3],近年来使用心理干预治疗手段也取得较好的效果[4]。本文对我院抗抑郁用药处方进行分析,了解我院抗抑郁药使用及合并用药的情况,并对抗抑郁药使用现状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9年11月1日~14日我院门诊诊断为“抑郁障碍”“抑郁症”“抑郁状态”的处方,对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抗抑郁药及合并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2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或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收集到2797张有使用抗抑郁药的处方,男1030例(36.83%),女1767例(63.17%),女性患者接近男性的2倍。最大年龄91岁,最小年龄9岁,平均(38.81±17.97)岁,年龄分布特征见表1。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18岁)有371例(13.26%),老年人(≥60岁)有411例(14.69%),19~30岁有756例(27.03%),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2.2 抗抑郁药的使用情况

目前治疗抑郁症的一线用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使用最多的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共有1456例,其次为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共有818例。所有抗抑郁药中使用量排名前五种分别是艾司西酞普兰(687例)、文拉法辛(461例)、度洛西汀(357例)、舍曲林(342例)和阿戈美拉汀(187例),见图1。其中单一使用抗抑郁药的有2750张处方(99.98%),有47张处方(0.02%)为两种抗抑郁药联合使用,未发现三种及以上抗抑郁药联合使用的情况。

2.3 合并用药情况

本调查结果有1515 张处方(54.17%)合并使用其他类型药物,仅使用抗抑郁药的有1282张处方,合并的药物主要为苯二氮 [卓]类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心境稳定剂,见表2。结果显示,有1360例(89.77%)合并使用苯二氮 [卓]类,其中排名前三位分别是氯硝西泮(471例)、劳拉西泮(449例)、右佐匹克隆(146例)。有73例合并使用抗精神病药,排名前三位分别为奥氮平(33例)、喹硫平(19例)和阿立哌唑(9例)。有24例合并使用心境稳定剂,主要为丙戊酸盐(7例)和碳酸锂(3例)。

3 讨论

本研究共收集到2797张门诊抗抑郁药处方,分析结果表明,中年患者为抑郁症高发群体,其原因可能为此年龄段人群的生活和社会压力比较大。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其原因包括女性承受着来自家庭和社会以及生理上变化的各种压力比男性要大,部分育龄期妇女产后抑郁症的诊断或部分误诊的严重问题,导致治疗效果不太理想[5]。即妇女在产后出现抑郁症,如果没有正确认识而且使用抗抑郁药,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定转躁狂发作,甚至增加自杀风险。另外,更年期女性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对应激事件更敏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女性患者明显大于男性[6]。所以需要社会给予女性更多的关爱,以预防和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2750张处方单一使用抗抑郁药,占绝大多数比例;两种抗抑郁药联合使用的是47张。符合尽量单一用药,不建议联合两种以上抗抑郁药的原则[7]。理论上两种抗抑郁药联合使用会加强药物不良反应,医生在治疗方案决策时须谨慎对待,以防联合用药发生严重不良的风险。这也说明本院用于治疗抑郁症的抗抑郁药物以单一使用为主,减少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物,避免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着焦虑、睡眠障碍、精神病症状、情绪不稳定的情况。苯二氮 [卓]类药物具有抗焦虑、催眠等作用,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尤其在急性期合并苯二氮 [卓]类药物,有助于降低抗抑郁药治疗早期的不良反应,加快抗抑郁药的起效速度,而长期使用会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突然停药时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失眠。由于苯二氮 [卓]类药物长期使用较易成瘾,在本院临床应用中遵循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早期短时使用或间歇给药多种方式使用较为合理。对于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往往合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作增效剂,具有增强抗抑郁药的效果,尤其是第2代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等,这类药物锥体外系等不良反应较少较轻,尤其是对于难治性抑郁症和老年抑郁症患者,常被推荐使用这类药物,这也与近年来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主流观点较为一致[8],故目前较常推荐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与抗抑郁药联合使用。心境稳定剂的主要目的为改善患者情绪的不稳定,使患者情绪稳定在较适合的水平,从而可减轻抑郁症患者服用抗抑郁药而引起的情绪波动过大,所以合并使用心境稳定剂更有助于提高抑郁症患者抗抑郁的治疗效果,防止复发。但是由于药物合用都有相互作用的问题,需注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会增加,所以当患者需要时须严格控制几类药物合并使用的剂量[9],以防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统计数据来看,SSRI是本院应用最多的新型抗抑郁药,主要有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六个品种。其中以艾司西酞普兰用量最多,其次为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物,广泛应用于严重抑郁疾病、焦虑症以及其他精神疾病的治疗,为西酞普兰的左旋异构体,为高度选择性的5-HT再摄取抑制剂,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作用微弱,作用为西酞普兰的100倍,不良反应较西酞普兰更轻微, 起效也更迅速,综合效果比较显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10]。舍曲林是一种强效特异性神经突触前膜神经元SSRI,强度为氟西汀的5倍,氟伏沙明的10倍,丙米嗪的60倍,对突触后膜5-HT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均无影响,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强迫症,起效较快,而且对女性治疗效果较男性好,对性功能影响较小,较少引起帕金森综合征、泌乳素增多等,故适用于女性和老年抑郁症患者[11]。SSRI与传统抗抑郁药相比,价格适中,副作用较轻,安全性高,没有过度镇静作用,服用方便,多为1 d服用1次,依从性较好,更有利于患者的长期维持治疗,既可用于治疗又可用于预防,并且适用于各种抑郁症,已逐步代替三环类抗抑郁药,成为临床一线用药。

SNRI类药物包括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在本院使用抗抑郁药中也占主流,比例为29.2%,SNRI类药物具有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的双重作用,对重度抑郁症或难治性抑郁具有较好疗效,并且复发率低[12]。其中文拉法辛用量也相对较大,是抗抑郁药物中缓解焦虑症状疗效最确切的药物,是混合型焦虑抑郁的首选药物。这类药物优势在于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耐受性较高,有利于患者长期维持性治疗,是发展趋势较好的1类新型抗抑郁药物。

去甲肾上腺素及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NaSSA)的代表药物米氮平,不良反应较少,在治疗伴有躯体性疾病的抑郁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13]。米氮平也较少引起性功能障碍,同时具有使用方便、耐受性好、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并且无明显心血管及抗胆碱方面的不良反应的优点,适用于老年人及伴有失眠和焦虑的患者。还有5-HT2A受体拮抗剂和5-HT再摄取抑制剂(SARI)类的代表药物有曲唑酮,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和轻微肌肉松弛的作用,但无抗痉挛和中枢兴奋作用,也可用于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質量。这两种新型抗抑郁药在临床使用也越来越受关注。

阿戈美拉汀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突破了传统单胺类递质系统,通过激活褪黑素受体MT1和MT2以及5-HT2c受体。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阿戈美拉汀除了改善抑郁的情绪,还具有调节睡眠和生物节律、性功能影响少、耐受性好、不影响体重、撤药反应小等优势。是第1个针对生物节律紊乱的抗抑郁药,在本院的使用也是较可观的。抑郁症患者普遍伴有认知功能障碍,以记忆力、执行功能、注意力等方面的损害为主要表现,而研究结果显示,认知疗法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患者,可改善抑郁程度、认知功能,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很高[14]。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副作用较多,使用的数量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尤其是MAOI类。曾经作为经典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有丙米嗪、氯米帕明、多塞平、阿米替林,曾广泛用于临床,疗效确切,价格便宜,过去一直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但因三环类抗抑郁药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也因为对心脏毒性较大、抗胆碱能副反应及对肝功能的损害较严重等不良反应使患者较难接受,导致临床使用受到限制,因此现在一般不作为一线抗抑郁药物使用[15]。从本院的数据分析情况分析,在本院的临床应用中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已经很少量,这也说明三环类传统抗抑郁药的使用呈下降趋势,已逐渐被一些新型的抗抑郁药所取代。

本院使用的抗抑郁药以新型抗抑郁药物为主,其中SSRI和SNRI两类药物为代表,其具有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传统抗抑郁药少,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6]。以单一使用抗抑郁药为主,联用苯二氮 [卓]类药物、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等增加抗抑郁药疗效,用药较为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抑郁障碍患者治疗的用药趋势[17]。

[参考文献]

[1] 于浚梅,白凤凤.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8):1120-1122.

[2] 代沐华,李德强,韩阳. 舍曲林对肿瘤伴发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7):91-94.

[3] 潘海燕,刘慧,徐静洁,等. 南京地区31家医院2013-2015年抗抑郁药使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35):4909-4912.

[4] 唐嵩潇. 谈抑郁症的心理干预方法[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34(12):75-77.

[5] 周敏聪,吴静,黄飞翔,等. 产后抑郁症的治疗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159-162.

[6] 汪周兵,陶晟,武文庆,等.女性复发性抑郁症共病心境恶劣的临床特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26(4):220-223.

[7] 司天梅. 抗抑郁药物的合理使用[J]. 中国处方药,2007(5):56-58.

[8] 黄梁镔,龙欣,王臬茂.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0,19(13):20-21.

[9] 褚庆文. 2005年我单位治疗抑郁症处方分析[J]. 中国医疗前沿,2007,1(6):118-122.

[10] 杜燕京,梁晓,穆林,等.2008-2010年卫生部北京医院抗抑郁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 12(4):305-308.

[11] 黄欣玮.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对比[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0):157-159.

[12] 黄旭衫,孙黎,苏克剑. 新型抗抑郁药的应用与临床评价[J]. 中国药师,2008,11(2):222-224.

[13] 肖雪. 米氮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0):75-77.

[14] 王章元. 认知疗法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1):44.

[15] 乐文清,刘猛. 2010~2012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抗抑郁药的使用分析[J]. 中國药事,2013,27(9):1006-1008.

[16] 石坚如,胡苑婷,梁莉君,等. 我院2017年抗抑郁药用药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8):236-237.

[17] 李燕平,胡新伟. 我院门诊抗抑郁药处方分析[J]. 中国执业药师,2014(1):7-9,15.

(收稿日期:2020-07-01)

猜你喜欢
精神科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以需求+胜任力为导向的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探索
标准化病人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质性研究
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的品管圈活动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精神科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的影响
提高精神科住院患者卫生合格率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护士压力来源及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