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环境流理论对环境治理分析框架的建构

2020-12-14 04:13李晓静黄煜阳
环境与发展 2020年10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

李晓静 黄煜阳

摘要:环境问题的时空多变性、复杂性、外部性和科学不确定性等特点随着全球化的加深正在急剧地改变着我们关于环境政策制定、环境国家和环境管理的传统观点,同时也推动着环境治理(Environmental Governance)的创新和发展。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的西方环境社会学理论——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环境流理论,在全面系统分析各类环境问题实质、辨识关键社会驱动因子和社会网络,并构建涵盖完整环境流的共治空间等方面,跳出了以往在科学研究中学科分割、在管理实践中部门分割、就事论事的局限,被视为面向可持续发展构建跨学科和多学科聚焦研究的理想框架。

关键词:复合环境流理论;环境治理;分析框架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1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10.127

Abstract:The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complexity,externality and scientific uncertainty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are changing dramatically with the deepening of globalization.Our traditional views on environmental policy formulation,environmental countrie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re also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In recent years,the Western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theory,which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ed and applied in recent years,is the social-economic-natural composite environmental flow theory.It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essence of va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identifies key social drivers and social networks, and builds a complete environment.The co-governance space of the flow has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previous division of discipline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division of departments in management practice,and consideration of issues.It is regarded as an ideal framework for constructing interdisciplinary and multidisciplinary focused research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Composite environmental flow theory;Environmental governance;Analytical framework

我國过去40年来的环境管理经验表明,仅仅依靠传统政府主导、自上而下、部门分割的管理方式已无法应对当前日趋复杂、严峻的环境问题。无论是围绕环保法修法、环保大部制改革、雾霾治理,还是土壤污染防治等产生的争议,反映了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各自角色的定位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都存在较大差异和冲突。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本文旨在构建一种全新的描述和分析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的分析框架,通过介绍复合环境流理论的内涵、特点、应用,探讨将复合环境流嵌入到复合生态系统中,构建一个研究和治理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框架。

1 研究文献综述

1.1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复合环境流

从有形的物质流到无形的社会流,流动性的不断提升是全球化的一大显著特征。在具有边界模糊性和流动性特征的现代社会,环境流是环境问题分析和环境治理的对象和起点。环境流的生物物理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但在传统的环境流研究中因为学科视角的不同而被分割开来,并产生了环境流研究的两大流派: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流研究和社会科学中的社会流研究。

环境流的社会学分析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只用社会因素解释和解决社会现象和问题的传统的社会学研究范式被打破,社会学家开始关注并试图探寻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以及社会问题的环境因素。在新的环境范式下,研究者把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归咎于人类对环境不断增加的索取,并逐渐发展出一门研究环境与社会间相互关系和互动机制的新学科:环境社会学。

面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环境流的日益全球化和环境治理复杂性加剧的挑战,以上两个流派的环境流研究范式都暴露出了先天的缺陷。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提出了第三种环境流的分析视角,整合环境流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即复合环境流的研究范式[1]。环境流的全景视角解决了过去环境问题分析和管理的不完备问题。

1.2 复合生态系统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是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和王如松等在总结了以“整体、协调、循环、自生”为核心的生态控制论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时(届际、代际、世际)、空(地域、流域、区域)、量(各种物质、能量代谢过程)、构(产业、体制、景观)及序(竞争、共生与自生序)的生态关联及调控方法,认为城市和乡村是一类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2]。

虽然中国的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西方的复合环境流理论分别植根于生态学和社会学,有着不同的学科传统和研究方法,但二者有着天然的契合点:复合环境流穿行在复合生态系统之中,人类社会系统是居于复合生态系统核心的子系统,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社会流在调控环境流行为中的重要性。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揭示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和动力学机制,复合环境流的研究揭示影响环境流行为的社会驱动因子和调控机制,二者的聚焦有助于展现环境问题的全景和实质,有助于宏观战略与微观调控的呼应,对可持续发展研究和管理实践都有大用场。

2 面对现实中环境流治理的分析框架

2.1 将环境流作为分析环境问题的共同对象

将环境流作为分析环境问题的共同单位,既能使环境问题的分析更加系统和全面,同时也能使各自为营的研究阵地形成合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因为没有从复合环境流的视角整合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科,这样得出的研究成果很难不失之于片面。

随着全球化影响的加剧,环境流的行为空间早已超越了一个具体的地点和时间的限制,环境问题在富有流动性的网络里成了环境流,流的空间取代了地方的空间,新的时空组织方式——无限时间和无限空间——诞生了,解决环境问题不能再局限于一时一地,应该从构成完整的流的每一环入手,解决环境问题更非某一领域的专家能独立胜任,我们希望在复合环境流的框架下形成应对环境问题的整体战略目标,然后各学科在其中完成自己的战术布置。

2.2 将环境流作为环境治理的对象

在环境流的基础上进行环境管理,最重要的概念是环境国家。环境流的管理和我国环境国家的功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尤其相关:(1)环境流对不同的环境介质影响不同,对不同部门的影响也不同,当把不同部门的环境问题纳入整体考虑时,环境国家的概念是有力的分析工具;(2)环境流的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角色并且赋予它影响环境流的责任。把环境学家、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民间社团纳入环境管理的网络,可以强化环境国家的作用;(3)环境流的超国家化,需要配套的环境管理也超国家化,在这个层面,环境国家在对话与合作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2.3 一种分析环境治理问题的框架

首先,确定研究的環境流对象,是水、食物或者某一种某一些元素;其次,描绘出流的完整的景观,它流经了哪些区域、涉及哪些部门、受哪些制度的约束,流的时空特性、动态特征等,需要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协同分析问题,也涉及一些专门的研究方法,如利益相关者分析,国家间的合作,从制度的角度对政策进行评估等;最后,在完整的了解了问题之后,研究者就可以提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突出的问题,可以是纯技术方面的,也可以是制度上的改进,如由学者提出的扩大的生产者责任等方法。

2.4 已有的实证研究

自复合环境流的理论提出以来,在全球范围内不同维度不同类型的实证研究已取得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成果。Van Koppen C S A.(2006)在生态网络语境下进行的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揭示了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动态变化[3]。Fischhendler I. (2006)研究区域用水协议中的风险管理问题,认为在协约的过程中吸收不同层级的不同角色,既能降低成本,还能为应对风险不确定性增加灵活性,在这些代表性实证研究中,环境流的分析框架是复合的,环境流的管理也是复合的。

Mol A P J, Dieu T T M(2006)对越南小村生产木薯淀粉的考察,则为环境流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个模板。作者通过研究越南南部一个典型而传统的生产木薯淀粉的村子Tra Co村,从探究生产过程到分析物质流提供改善环境表现的选择(闭合物质流),再到分析涉及生产的角色和制度,最后得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由此可见,复合环境流理论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有望为环境治理提供一个新的范式。

参考文献

[1]Mol A P J, Dieu T T M. Analysing and governing environmental flows: the case of Tra Co tapioca village, Vietnam[J]. NJAS-Wageningen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06, 53(3): 301-317.

[2]王如松.区域城市发展的复合生态管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3]Van Koppen C S A. Governing nature? On the global complexity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J]. Governing environmental flows: Global challenges to social theory, 2006: 187-219.

[4]徐方.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J].环境与发展,2018,30(01):133+136.

收稿日期:2020-08-09

作者简介:李晓静(1982-),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
治理视角下的环境审计模式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治理的法律机制分析
社会资本与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浅析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
论“互联网+”下的社会治理转型
浅谈《环境生物学》中生物修复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