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高校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研究

2020-12-14 04:21吴鹏飞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3期
关键词:产学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摘要】企业与学校开展产学研结合,符合科教兴国的人才战略,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创举,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产学研一体化符合现代社会的市场需求,学校可以按照企业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人才;企业要与科研单位实现资源共享,深化产品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校企合作平台,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路径。接下来,本文就基于校企合作高校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展开具体探索。

【关键词】校企合作  创新能力  产学研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3-0042-02

如今,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近些年来,高等教育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据相关研究表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局限性,不能满足时代的具体发展需求,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所以,为了实现科技的创新发展,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高校要积极进行教育改革,探索高校的教育新模式。笔者认为,要从高校产学研结合的现实困境入手,探寻高校产学研创新的育人路径,全面促进产学研的可持续发展。

一、基于校企合作高校产学研的发展现状

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创新型人才在世界竞争中占据重要优势。这就要求高校要培养出文化理论知识与综合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传统教育模式中,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仅仅依靠理论教育,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难以满足科技的发展需要。本科学习大多是以理论学习为主,课堂教学与具体的实践联系性不强,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推行,造成学生创造、选择、想象、质疑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学到书本上的知识,缺少实践动手能力。虽然学校会安排实验课程的学习,但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不利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所以,本科阶段的学习,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是高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浅层次合作。高校专业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并在企业创设实习基地,成立实习指导委员会,邀请业界相关专家,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合同,构成产学合作体。第二,中层次合作。高校通过为企业提供培训、咨询等服务,成立横向结合体,同时创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明确具体的岗位需求,开展人才定向培养工作。第三,深层次合作。企业与高校之间的相互渗透,学校结合企业的具体需求制定经济研究方向,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技能素养,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企业也要加强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力度,创建利益共享关系,保证“教学——科研——研发”的三位一体。

二、基于校企合作高校产学研的发展困境

“产学研结合”指的是围绕知识增值的核心目标,企业、知识生产机构、政府等为实现科技创新而实施的创新组合模式。从高校产学研的发展概况来看,主要由资金、技术、人才和平台等四个因素构成。而我国大多数高校产学研结合尚停留在表层,合作模式比较单一,缺少实质性的内容。

(一)理念困境

高校对产学研结合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当前国内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忽略了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工作。高校师资力量不强,教师日常的教学负担过程,造成其对产学研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更有高校简单地把产学研合作模式认为是“校企合作”,将其作为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渠道。从整体情况来看,高校的产学研依旧处于较低水平,忽略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机制困境

高校产学研结合机制尚不健全,难以做到有效协同。由于产学研主体涉及得比较多,可能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导致协同过程比较艰难。更重要的是,高校过于注重科研成果的输出,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政府在乎GDP的发展,这导致高校产学研结合陷入困境。

(三)转化困境

如今,产学研结合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因为缺少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服务体系、高效的转化平台,当前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比较低,多数创新成果尚停留在实验室研究层面,难以转化为经济层面的东西。

三、基于校企合作高校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高校肩负着科技、知识创新的重要使命,在信息化背景下,构建“互联网+”平台开展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创设良好的协同创新文化氛围,确保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要加强与企业、政府及社会机构的合作,探究协作创新的模式。

(一)建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应用工学交替的方式,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岗位實践能力、专业技能等综合职业素质。根据学生的就业意愿,对后续学习计划实施科学调整,弥补知识、技能方面的局限性。按照学生的专业方向,由学院推荐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试用,深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此同时,要结合相应的实践活动,开展与电子技术基础相关的教学活动,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本专业的工作内容、职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学生接受相应的职业素质训导,提升其生产技能。学校要拓展合作企业数量,拓展订单培养规模,让学生参加企业实际生产任务。根据之前的经验积累,要为学生建构专业技术平台,应用分方向的订单教育模式。

(二)创新课程体系,完善产学研合作育人机制

以产品生产项目作为重要的课程载体,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创新传统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独立的教学模式,将实训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物质载体,将其划分为独立的教学任务。教师为学生提供重要的技术资料,要求学生依据各自任务实施相关的学习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拓展“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强化课堂考核工作。通过创建产学研创新平台,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育人,完善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保证产学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内容要以项目为重要载体,通过课程核心技能知识实施单元划分,建构专业课程教学流程。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学生应用轮训的手段,实施顶岗实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实际工作环境,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常识,深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要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深化虚拟实验教学。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强化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在PCL教学中强化组态软件应用教学,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要强化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编排优质教材,全面推动课程建设。

(三)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建构“互联网+”对话平台

学校要创建专业师资队伍,实施专业教师轮岗实习制度,要求专业教师要强化与企业的交流活动,丰富其实践经验,深化其实践技能;积极开展校内实践技能培训活动,比如集体实施技术培训等;要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参观,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升学校师资力量。实施学校、科研机构以及校企单位的深度合作,真正贯彻落实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针,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对强化企业科学成果产业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与校企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建构教育实习生产人才培养基地,让教师体验实际的工作环境,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素养。

产教融合是高校发展的未来趋势,我们要将教育与产业衔接起来,做好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这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把教学实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企业要为高校办学提供重要指导,创建产学研的合作平台,让企业积极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高校要不断创新自身的办学思想,保证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从而实现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高校与企业要共同打造“互联网+创业就业服务”平台,保证资源共享,推动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这也是践行“产学研结合”的伟大实践。

(四)建构产、学、研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

工作结合模式的深入,只依靠校外实训基地是远远不够的,要立足于校内,建构产、学、研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要科学应用学院的资源,强化与企业的合作,接收企业产品加工订单。学生在车间中可以锻炼实践操作能力,车间的生产过程与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相契合。应用本生产车间的实际操作,可以真正让学生参与到产品加工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职业道德素养。与此同时,要通过实际产品的生产,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加强对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理解,实现学生创新型素养的最大化发展。当前背景下,企业亟需大量科技人才,同时也需要标准化实操技术的工匠型人才。要想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政府要充分发挥公共管理优势,积极解决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倡导校企双方的深入合作;校企双方要建构“产学研用”的协同机制,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筹发展。高校要积极拓展国际方面的合作资源,深化基础学科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为实施更好的大学教育,应保证产教融合的深度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同时,高校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具体需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此外,产学研必须要与社会情况结合起来,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保证政府、学校及科研机构的协同发展,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全面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生产实践活动,主要是应用产学研作为重要的契合点,是高校教育与实际工作能力相契合的创新教学,是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应用创新型教育模式的改革,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应用校企合作,建构产、学、研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创建双赢的合作教育模式以及运作机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开放性实验教学环境,实现教育教学、实践生产活动的契合发展。通过校企单位生产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强化了理论知识与单位的紧密联系,可以深入了解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发展。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深化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对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兰兰.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J].黑龙江科学,2020(1):36-37.

[2]赵霖.高校舞蹈专业校企合作教育发展研究[J].黄河之声,2019(23):122-123.

[3]朱軍,张红伟,屈磊, 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5):11-14.

[4]张华,汲霞,张平平.药学专业校企合作、产学研用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管理,2019(2):109-114.

[5]邹毅,王奕淳.产学研结合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校企合作创新改革[J].艺术教育,2018(014):113-114.

[6]刘武.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5):89,105.

[7]张传伟,周学刚,邢乐, 等.基于校企合作高校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时代教育,2017(3):138.

[8]杜丽娜.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试论高校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J].艺术科技,2018(12):45.

[9]吴春姗,胡宝伽,翁德会, 等.校企合作模式不断促进民办高校的专业建设[J].山东化工,2018(16):172-173.

[10]李小斌,吴宏岐,李银兴.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7(6):120.

作者简介:

吴鹏飞(1988.02-),男,汉族,山东省济宁市人, 硕士研究生,南京邮电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产学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