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绘本元素设计开发幼儿美术活动的实践

2020-12-14 04:23孙莉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落叶绘本美术

孙莉

随着绘本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优秀绘本给幼儿带来了故事和图画双重美的愉悦体验,特别是绘本中风格各异、适合幼儿审美心理和思维方式的图画,更是给他们带来了丰富的审美感受。绘本蕴含着多种美术元素,如造型特点(线条、颜色、材质、构图)、表现形式、故事情节、情绪情感、时节特点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的有效素材。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就能设计开发出丰富有趣、寓教于乐、深受幼儿喜爱的各种类型的美术活动。

一、选择适宜的绘本开发幼儿美术活动

(一)选择适合幼儿理解和喜欢的绘本

幼儿对自己能理解和喜欢的绘本会更加主动和投入,所以教师要选择幼儿理解和喜欢的绘本,挖掘其中的美术元素进行活动设计和开发,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如绘本故事《爱吃水果的牛》就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师发现幼儿对绘本故事中“神奇的奶牛喜欢吃水果,而且吃完不同的水果后能挤出不同口味的牛奶”感到非常惊喜。于是就设计了小班美术活动“好喝的水果牛奶”,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通过粘贴和涂色的形式表现这头牛还会吃什么水果?会挤出什么水果口味的牛奶?完成作品后,教师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语言与同伴互动:请喝一杯(蓝莓)牛奶吧!因为借助了幼儿喜欢的绘本,小班涂色活动变得更加巧妙、生动,幼儿的心情也更加愉悦、投入。

(二)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和经验的绘本

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最容易理解的课。”当绘本故事融于生活又来自生活时,幼儿的注意力才会更易集中,思维更加活跃,更能自主与绘本“对话”,他们的美术创作才会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从而产生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所以教师在选择绘本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样幼儿就容易产生共鸣,对绘本内容也能更好地理解,在美术表现时才能有效达到美术教育的目标。

(三)选择符合美术活动目标和需要的绘本

教师在选择绘本时既要对绘本图文进行观察研究,寻找好的美术教育资源,同时更要明确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和实际活动的需要。目前,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绘画、手工和欣赏三种类型。这些类型有的在绘本中能找到相应的元素并进行迁移,有的则没有。所以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美术活动的具体需要选择适宜的绘本。

二、借助绘本中的元素设计美术活动

(一)借助绘本中的创意元素,设计启发幼儿创意表现的美术活动

一本优秀的幼儿绘本不仅具有优美的图画,而且包含丰富的想象力和特别的创意元素,这些创意元素部分来源于故事内容和情节,部分来源于独特的画面设计和构思。有创意性的、新颖的绘本能够为幼儿打开一扇思维的窗。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绘本中的创意点,并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和能力特点,结合美术活动的需要,设计和开展相应的创意美术活动。

如绘本《风中的树叶》中的创意点是落叶在不同场景中发挥不同作用。孩子们对图中的叶子鱼很感兴趣,中班教师敏锐觉察到这一创意点,于是就设计了树叶添画活动“叶子鱼”,孩子们在自己捡的造型、颜色丰富的落叶上描画着喜欢的鱼,看着一条条生动的叶子鱼,孩子们很开心和满足。大班教师则借助该绘本画面中的创意点:落叶飘向哪里?谁捡到了?用来做了什么?引导幼儿利用收集的落叶进行美术创作。他们有的添画叶子鸟,有的制作落叶面具、落叶皇冠、落叶服装、叶子小书,还有各种落叶的组合拼画等,在后续美术区域活动中更多创意的想法也在不断地出现。

(二)借助绘本中的角色造型元素,设计丰富幼儿表现技法的美术活动

幼儿绘本中的形象角色丰富而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借鉴绘本中丰富有趣的角色造型,从线条、形状、颜色、材质、表现手法等方面,引导幼儿在欣赏美和表现美中提升美术的表现技法和能力。

1. 直接借助角色造型特点

很多绘本中角色造型的线条丰富、色彩艳丽、装饰性强,极具美感冲击力。教师要分析这些绘本中角色的图案特点有哪些,这些图案特点适合哪个年龄层的幼儿欣赏和表现,再结合绘本设计相应的美术活动。如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中的大象艾玛正如绘本名称一样,身上彩色的方格子图案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强的冲击力,而且绘本中还出现了黑白格子的大象和各种花色图案的大象。绘本中“彩色方块特点和黑白方块特点的图案就适合小、中班幼儿进行欣赏和表现”,而“各种丰富装饰图案的大象”则适合让大班幼儿进行欣赏和表现。

再如,绘本《乌龟一家去散步》《独一无二的你》《落叶跳舞》,从表现材料上看,分别是布艺、石艺和落叶,在绘本中呈现出的效果和肌理是不同的。教师结合绘本材料元素设计了不同材料的美术活动。还有绘本的绘画方式不同:铅笔画、剪贴画、水彩画、油画、水墨画、泥塑等,都使画面呈现不同的肌理效果。教师也可直接借助绘本角色造型的不同表现形式,设计丰富的美术活动,充分让幼儿体验、感受和表现不同的美。

2. 巧妙迁移角色造型特点

教师灵活地引用绘本中角色造型特点并进行迁移,能帮助幼儿体验到多种表现方法的不同效果和乐趣。如小班水粉印画常规活动,幼儿借助蘸满水粉颜料的模具在紙上印出不同的图案,感受玩颜色和图案的快乐。在绘本元素介入美术活动后,教师就将此活动与绘本故事《好饿的毛毛虫》结合,在对绘本中毛毛虫不同形态和身体特点欣赏了解后,引导幼儿用圆形的模具蘸上喜欢的颜色,在纸上印出不同造型、颜色的毛毛虫。孩子们对自己能印出各种各样的毛毛虫很是惊喜,他们在活动中的技能学习和投入、愉悦程度都明显高于之前的活动。

绘本《佩泽提诺》中的主角小方块也是可以借鉴迁移造型元素的绘本。教师借助彩色小方块,设计了大班美术拼贴活动“神奇小方”,引导幼儿结合绘本造型元素,用小方块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组合拼贴。幼儿的作品丰富有趣,空间造型能力,色彩的搭配能力和想象力在这一过程中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借助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元素,设计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的美术活动

绘本中蕴含的故事情节能够为启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意提供有效的支持。如绘本《红狐狸和小鸭子》讲述了一只红狐狸和小鸭子超出常理的父子情的故事,教师借助绘本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红狐狸和小鸭子在以后的相处中会怎样?还会发生哪些故事?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活动后教师将孩子们创作的情节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本新的红狐狸和小鸭子的绘本,每一页内容都是孩子们自己创作的故事,他们从欣赏、创作到分享,每一个过程兴致都很高。

(四)借助绘本中的吸引力元素,设计让幼儿产生积极情感体验的美术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图画是儿童的情绪、思想和感情的一面镜子。在绘本情感智慧的带动下,幼儿能深入地感受心灵的呼唤,激发绘画创作的欲望。如教师结合绘本《我爸爸》设计开发了大班创意绘画活动“我爸爸”,幼儿通过绘画表现出自己爸爸的特点。他们对绘本中幽默有趣的表现爸爸特点的画面很感兴趣,而且能理解产生共鸣,所以创作中的积极性很高,创作后就迫不及待地与同伴介绍自己画中爸爸的特点和有趣之处。

(五)借助绘本中的时节元素,设计符合季节和节气的美术活动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对美的体验、感受与表现,其中包括幼儿对身边人事和对周围环境、季节中美的感受与表现。所以在选择绘本设计美术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对季节、节日及热点人物事件绘本的关注与利用。如绘本《雪人》《秋天的翅膀》《落叶跳舞》《小蝌蚪找妈妈》等能让幼儿理解和感受具体的季节特点,教师再设计相应的美术活动。再如,教师可以借助绘本《我爸爸》《爷爷一定有办法》《长大了做什么》等,在父亲节、重阳节和大班幼儿毕业前夕进行相应的美术活动,这样的美术活动由于有一定的节日和时间氛围,幼儿的美术表现也会更加应景。

猜你喜欢
落叶绘本美术
绘本
绘本
落叶
绘本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最后一片落叶
落叶知多少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