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分寸

2020-12-14 04:23严丽君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师生关系

严丽君

【关键词】师生关系;学生管理;适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79—0078—03

作为班主任,处理学生问题时最难把握的恐怕就是“分寸”二字。处理轻了,担心达不到教育效果;处理重了,又怕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效果适得其反。这就跟医生看病一样,药对症了那是救人,药不对症就有可能害了人。那么,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该如何把握分寸呢?

口红事件

那一天,我正在上课,突然一声“报告”打断了我上课的节奏,我下意识地朝门口瞥了一眼,是小A。小A因为家里有事,家长已提前给我发过请假信息,所以我没有过多询问就准备让她进教室了。突然,我发现她嘴唇上竟然抹了口红。一直以来,只要跟小A有关的问题处理起来都比较棘手,因为她经常说谎,甚至会用耍无赖的方式逃避自己的错误,家长也拿她没办法。这次我该怎么教育她呢?

我快速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并努力回忆有没有看到过类似事件的处理办法,遗憾的是什么也想不起来。我当即决定:首先不能立刻处理这件事,否则会影响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但如果不处理,小A一定会觉得老师也不能把她怎么样,这也不利于今后的班级管理。可是,万一她有什么难言之隐不得不抹口红呢?不管怎样,不能让她就这样走进教室,得让她擦掉口红。打定主意后,我快速走到教室门口,小声地对她说:“小A,你怎么抹口红来上课了呢?初中生是不能抹口红的哦,赶紧去卫生间处理一下。”

小A自知理亏,没有进行任何辩解,迅速跑向卫生间。我回转身来,继续讲解刚才的教学内容,同时布置了几道随堂练习,以便留出时间思考这件事。

不一会儿,小A回来了,但嘴唇仍是红的。难道是我判断失误?但如果没有问题,我刚刚让她去清洗的时候她怎么不辩解呢?一团团疑云再次涌上心头。本来想快刀斩乱麻,现在却是剪不断、理还乱。目前这种情形,强制肯定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于是我选择了“打太极”,我对小A说:“清水洗不掉,是吧?那老师帮你跟同学借一张湿巾,我来帮你擦擦看。”就在我转头面向其他同学的时候,小A对我说:“老师,不用借了,我再去洗一下。”

令我高兴的是,再次回来的小A擦干净了嘴上的口红,但我知道这件事情还没有结束,我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小A好好聊聊。

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我给小A的爸爸发了一条信息,想了解下最近小A在家有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以便更好地与小A沟通。令我意外的是,她爸爸提出放学后到学校当面处理这件事。于是我又快速梳理了整件事,确定了和小A及其爸爸的沟通思路。

放学后,小A爸爸把小A带到我办公室,开口就吓了我一跳:“今天爸爸在,老师也在,你跟我们说说到底是什么情况。”

“我没有。”小A立刻反驳道。

“既然没有,为什么嘴唇跟抹了猪血似的?”小A爸爸严厉地问道。

说实话,听到这句话时我内心有点慌张,我担心是不是我的处理方式让家长不满意了,我也为没有事先和小A交流感到不安。

“昨天晚上喝红糖水喝的。”这时候小A坚决的语气让我愈发害怕。

小A爸爸随即干笑了几声:“你骗三岁小孩啊,喝红糖水能把嘴巴染红?”

“是的,你不相信的话,你去问我妈。”小A死咬着自己的理由,眼睛里满是怨恨,和早晨时对我的态度截然不同。

本来只是想纠正小A的不当行为,现在看来,这只是问题的表象。我想更深层次的原因应该和她的家庭环境有关,于是我向小A爸爸提出了让我和小A单独聊聊的请求。

小A的爸爸离开办公室后,她带着哭腔告诉我:“老师,我爸和我妈关系不好。我爸总欺负我妈,我妈的身体不是很好,我最近不太舒服,担心她看到我的脸色不好会难过,所以就抹了点口红……我想让我妈开心点。”

“在家里可以抹口红哄妈妈开心,可是进学校前应该擦掉啊。”面对我的询问,小A低下了头,小声地说道:“后来我发现我抹口红挺好看的,舍不得擦了……”原来如此!

“那你爸爸问你原因时,你为什么不说真话?”“我怕他打我。”小A哭着说。“他平时打你吗?”“只要我做错一点小事,他就打我。”她回答道。看来我今天要解决的不仅是小A违反校纪校规的问题,还有家庭教育方式的问题。我真的能处理好吗?

认真思考了几分钟后,我决定不去纠结过去了。我让小A把爸爸请进来,表示不再追究“口红事件”的前因后果,并跟他们父女分别提了一个要求:第一,孩子大了,不能用武力解决问题,武力是最低级的教育方式;第二,中学生要有中学生的样子,不能违反校纪校规。

事后,我专门为小A建立了成长档案,定期与她沟通交流,帮助她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同时,我定期与她爸爸电话沟通,指导他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及時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就这样,小A的笑容越来越多了,也没听到过她爸爸打她的消息了。

网课余波

2020年,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学生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寒假,也体验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网络学习。新学期开始后没有多长时间,班上平时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的女生小C,突然出现了各科成绩明显下滑的情况。一番交流后,她告诉我,她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好,前面刚适应了网课,现在突然回到学校上课,有点不适应。我快速回忆了小C上学期以及网课期间的学习表现:此前她在班级算是很优秀的,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也完成得很认真。如果非要挑剔的话,就是有些内向;网课期间表现平平,甚至还出现了好几次作业马虎、无故旷课的情况。我猜应该是网课的后遗症,但我不想直接批评她,因为学生的自我反思比教师的一味说教更有效果,我想把这个改正的机会留给她自己。于是我不动声色地问她:“以前有没有这种情况?”她回答得很含糊:“好像有吧!但没有这次严重。”我再一次追问:“那这一次怎么表现得这么明显呢?”她想了想,没再说话。我想她此刻的内心一定是纠结的,再追问下去,她可能会为了捍卫自己的面子将整件事情推向不可逆的方向。我笑了笑,明确告诉她:“不适应的根源在于心不定。是什么影响了自己?认真梳理下自己之前的学习安排,你会发现答案的。现在就调整,还来得及。”一句“谢谢老师”结束了我们的谈话。

我以为,她会很快调整好状态。可没过多久,值日班长告诉我,她又出现了抄作业的情况,看来网课对她的负面影响比我想象的还要大。于是我再次找到她,开门见山:“除了这项作业,还有哪些作业是抄的?”她固执地说“没有”。我不想当面戳穿她的谎言,只是轻声说道:“我这么问并不是为了惩罚你,而是想帮你找到成绩下滑的原因。”或许这句话让她觉得很放松,沉默了一会,她终于告诉我数学、物理、政治都是抄的。见她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作弊行为,我很欣慰,语重心长地告诉她:“这是最后一次,不能有下次了。咱们一起努力,你克制内心的懒惰,老师尽可能帮助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后来,小C的母亲找到我,说小C的学习压力很大,她很焦虑,希望老师能帮忙开导。担心之余,我也有了另一种猜测:她可能想通过放大自己的紧张情绪来回避学习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此来应对家长和老师的责骂。综合她平时的表现,我决定还是先安抚情绪,此后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法指导她自我发现,最终得出结论——紧张、焦虑的根源在于网课期间耽误了很多学习内容,一下子没缓过来。然后我跟她一起思考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家长参与进来。目前,小C各方面表现都有所进步。

同样是学生问题,为什么我的处理方式不一样呢?在第一个学生问题中,我对小A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没有做出处罚,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样的处理结果太轻率了。我们回顾一下小A爸爸到来后小A的辩解,不难发现她的成长环境有些复杂。处罚不仅不能从此规范她的行为,反而有可能使他们父女关系更加恶化,更不利于她的健康成长。由处罚转换为提醒,表面上看是无为,但实际上是给学生的自我教育留下空间,给学生的成长留下空间。而第二个案例中,小C出现了行为偏差而且情况比较严重,如果任其发展,小C可能会变成一个问题学生,所以我每一次的教育引导都直指她的问题,让她在外在刺激和内心反省的激烈碰撞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通过这两个案例的比较,我发现教育的尺度不在于法律法规赋予班主任的权利,而应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日常表现、家庭环境、同伴交往情况、性格特点、意志品质等。总之,班主任对分寸的把握应该建立在充分了解信息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以最恰当的方式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师生关系好很重要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策略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