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2020-12-14 19:58魏永年
锦绣·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主体构建

魏永年

摘要:由于家庭教育、社会因素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一些学生存在着思想认识的模糊,具体表现为自私、任性、贪玩,缺乏协作和艰苦奋斗精神,缺少责任心和使命感。有的学生在校一直没有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虽然形式上接受了关于学习目的的教育,却不明白为什么来上学,他们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单纯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学习并没有变成他们的自觉需要,出现了随大流、混日子的现象。学习动机长期停留在短浅、消极的水平上,是不可能对学习产生强大的稳定的推动力的,因此,这些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平时表现都处在较底水平。这部分学生虽然较少,但对其他同学及班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还有一部分同学确实很好,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关心班集体,团结同学,有礼貌,有上进心,学习成绩也都很好,是班集体中的榜样力量。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学生;主体;构建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传统概念的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如何才能做到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转变思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尊重、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如 “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的教学,在学习这一课前,学生已经知道公民、权利、义务的含义,如果教师单纯的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学生对两者定义的理解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我认为思想品德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我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思想品德知识和观点的认识,让每个学生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驽驾能力,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会到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以前授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对某些重、难点,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机会不多,不少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学能力被埋没。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首先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 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知道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其次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引导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凡事问个为什么,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提高课堂效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实意义

其一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导学案”导学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不知道如何预习,有了“导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导学案”逐条看书,初步了解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主动学习,自觉进入预习状态,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其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导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导学案”,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分析上。

其三提高学生素质“导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培养特长、发展个性的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其四教学相长。学生在自学时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都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及时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教学相长。

总之,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效课堂”组织教学,打破了以往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导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效课堂”课堂教学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教学法,以导促学,促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学生素质得以真正提高。我们坚信这是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走的一条适应社会发展的“低负高效”之路,是时代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冯立进.《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参考.2018

2. 姜桂东.《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几点体会》山东教育.2017

3. 曹运生.《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自主學习能力的培养》现代阅读(教育版).2018(12)

猜你喜欢
初中思想品德主体构建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