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美术教学中“课堂氛围”的重要性

2020-12-14 09:39马宁宁孙汉亮
锦绣·上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互动性课堂氛围沟通

马宁宁 孙汉亮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课程的多样性也是显示了国家对于青少年的格外重视,而对于学生来讲,美术教育属于他们接触美学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并且也是他们拓展眼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经济大发展,许多电子产品的相继出现,许多老师和学生都依赖于电子产品查找资料,当然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利用电子产品的关系,课堂沟通与互动次数几乎为零,学生与学生的沟通急剧下降,基本没有了当初的那种互动性极强的学习氛围。所以在利用电子产品的同时搞好课堂学习氛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关键词:互动性;沟通;课堂氛围

一、影响美术课堂氛围的原因

(一) 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能力

美术教学方法是美术教师传授美术知识,答疑解惑的一种很有效的办法,同时也是保证师生间相互联系沟通的一种途径。为了取得最佳学习效果,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通过一些讲授法、讨论法、情景再现、等之类的,保证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所以教师在注重教学和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考虑学生们的全身心和学习能力方面,其次,我们在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情况下,教学能力也是每位美术教师应该有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多少、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表达能力的程度,以及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的大小,这些都跟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控制好课堂气氛,老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也必须要求很强。多采用鼓励的方法,巧妙设计,开窗竞赛游戏、情景再创等活动吸引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控课堂,掌握课堂。

(二)美术教师的“兴趣引入”

从古至今,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而对于现如今的学生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出现,学习慢慢的变成了是最无趣的事情,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感到排斥,无聊,没有兴趣,提不起精神等现象,如何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学习课堂氛围?就要要求美术老师在能保证知识讲解的同时,还要有足够的兴趣引入来吸引学生们了,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拥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因材施教的能力这是最基本的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有的职业文化素养。选择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做兴趣引入,这样一来,即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们也会慢慢对学习的知识越来越感兴趣,从而带动其他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美术教学中的课堂评价

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鲜明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这种独特的年龄段及所体现出来的美术学习特点,不但需要我们认识和理解,更需要我们的保护和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激活课堂氛围。例如,在某一实验小学,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组成员在介绍完自己喜欢的绘画大师之后,此时老师的做法应该给予评价的,但此老师未给予任何的言语或行为评价,孩子们顿时黯然失色。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另一所的小学里,在孩子们滔滔不绝的介绍完自己最喜欢的画之后,老师及时的给予了积极看法与评价,因此,从孩子们坚定的眼神里看到的都是信心滿满和被肯定的愉悦感,所以,无论是过程中,还是课程结束后,一个简短的课堂评价是增强学生们学习美术的自信心,维持好课堂气氛一片祥和的关键所在。

二、拥有良好的美术课堂氛围的策略

我们都知道教育本身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职业的特殊性,也要求教师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性格,不同文化程度的孩子们,所以教师要真诚的面对每一个学生。策略如下:

(1)兴趣的引入;良好的兴趣的引入,是维持课堂继续下去的关键,也是保证课堂气氛轻松祥和的调味剂。

(2)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接受知识的大小程度等,这些都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应考虑的关键因素。

(3)教学课堂中的良好互动:在长时间的课堂授课中,学生们难免有些乏累,这时就要有一些教学方式的“活动”来调节课堂氛围了。比如:老师多采用以情境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情境法,欣赏法等,让学生们情景再现,达到良好的沟通互动,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们产生情感共鸣。

(4)及时的课堂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来活跃课堂的气氛。例如,在课堂上应多赞扬,少批评,必要时还可以放大个别同学的“单元”优势,提高其自信心,也可以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等。

三、结论

整个社会都在关注青少年的未来,所以课堂氛围的好与否,决定着学生是否真的能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中。老师的本身也要时刻谨记着,及时对专业素养的补充与学习。从教学的观点出发,在生动、幽默、气氛活跃的课堂上,孩子们的积极性会更高些,互动起来也会全身心的投入,并且也会带动身边的其他学生融入激烈的讨论中,这样对于内向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来融入大环境。当然,我们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活跃的课堂氛围会形成一种具有感染性、振奋人心的学习情境中去,使学生们受到感化,慢慢敞开心扉,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更加积极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谢雱.《中学美术教材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郑勤砚.《中国美术教育史略》[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尹少淳.《走进文化的美术课程》[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互动性课堂氛围沟通
学龄前儿童科普类书籍设计的多维互动性表达
玩转表演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物”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