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县2019年水稻白叶枯病重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2020-12-15 09:55侯琴慧
云南农业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叶枯病病株侵染

侯琴慧

(鹤庆县植保植检站,云南 鹤庆671500)

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西横断山脉南端、 云岭山脉以东,大理白族自治州北端,地跨东经100°01′—100°29′、北纬25°57′—26°42′。年均降雨量959.5 mm,年均气温13.5℃,年均日照时数2 293.6 h,全年无霜期为210 d左右。海拔1 162~3 925 m,县内水能资源丰富,水稻常年种植7 466~7 933 hm2,水稻白叶枯病为常年发生较轻。但近2年来,前作是大蒜的乡(镇),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面积和程度增加,大蒜种植面积从2016年的1 826.67 hm2增加到2019年的3 846.67 hm2。发生严重的松桂镇勤劳村,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1.2%。常年水稻白叶枯病病叶率为8.2%~38.7%,病指为2.3~16.1;大蒜后作种植水稻,白叶枯病病叶率为23.4%~100%,病指为9.8~56.2。

1 水稻白叶枯病症状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细菌侵染所致的一种病害,其病原菌为黄单胞杆菌属的水稻白叶枯病菌。病害主要危害水稻叶片,也可侵染叶鞘,一般在水稻拔节期开始发病,水稻孕期至抽穗灌浆期病害加重,主要由种子带菌,风雨传播,一旦侵染危害、发生流行,则很难防控。该病与温度关系最为密切,氮肥施用过量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成株期症状可分为3种类型[1-2]:

(1)叶枯型。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品种抗病性不同,这一类型又可分为普通型和急性型。普通型:即典型的白叶枯病,由于病菌多从水孔侵入,病害大多数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少数从叶肉开始发生,产生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斑点沿叶脉从叶缘或中脉向下加长加宽扩展成条斑,长可达叶片基部,宽可达叶片两侧。在发展过程中,病健组织交界明显,分界处有时呈波纹状,由于各品种反应不同,病斑黄色或略带红色,最后为灰白色(多见于籼稻)或黄白色(多见于粳稻)。急性型:在环境条件适宜或易感品种发病时,叶片产生暗绿色病斑,几天内可使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像开水烫伤状,随即纵折干枯。

(2)调萎型。一般在秧田后期和大田分蘗返青期发病,最明显的症状是病株心叶或心叶以下1~2片叶尖失水、青卷、最后枯萎的症状,随后其它叶片相继青萎,但也是从下部叶片呈现青萎,以后引起上位叶片或心叶青卷枯萎。病株主蘖、分蘖均可发病,最后枯死。

(3)黄化型。病株的较老叶片颜色正常,新出叶则呈均匀退绿或黄绿色宽条斑,以后植株生长受抑制。在呈现症状的病叶上检查不到病原菌,但病株基部以及紧接病叶下面的节间有大量病原菌存在。

2 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原因分析

2.1 品种抗病性减弱

目前尚未发现完全抗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鹤庆县河谷区主要种植杂交稻,半山区籼稻、粳稻交错种植,坝区主要种植粳稻,糯稻少量种植。有的水稻品种连续种植3~5年,糯稻老品种自留种,品种抗性减弱,导致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

2.2 气候条件的影响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一般气温在25~30℃相对湿度在85%以上,多雨、日照少、风速大病害则易暴发流行。鹤庆县水稻白叶枯病近2年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局部地区尤其严重。2019年前期5—6月干旱少雨,7—8月阴雨天气偏多,为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导致白叶枯病发生流行。

2.3 大蒜面积增加

近2年来,鹤庆县大蒜面积增加。由于前作种植大蒜,后作种植水稻,大蒜整个生育期施肥较多,土壤肥料残留高,农户进行水稻施肥和往年用量相当,肥料施用过量,前期水稻生长嫩绿,拔节至抽穗期,白叶枯病大发生。大蒜种植面积增加,大蒜施肥种类多,施肥量大。大蒜整个生育期使用肥料品种有磷酸二氢钾、复合肥、尿素等,整个大蒜生育期施肥量为2.25~3 t·hm-2。大蒜残留肥料以及水稻分蘖期施肥,水稻旺长,抽穗前营养生长旺盛,叶片嫩绿,导致白叶枯病爆发,产量降低。

2.4 防治不及时

农户对病害的防治意识较差,未在最佳时期进行施药,也未做到统一时间进行防治,有的农户进行防治,有的农户未进行防治,防治效果差。

3 防治对策

3.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淘汰高感品种。加强品种轮换种植,避免单一品种长期种植,导致品种抗性退化和丧失,引发病害的流行。

3.2 加强种子消毒处理

种子带菌是白叶枯病发生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种子消毒可选用45%代森铵水剂500倍液等,浸种12~24 h,浸种后洗净再催芽播种。

3.3 清除病残体

水稻白叶枯病可以在稻种、稻草和稻桩上越冬。水稻收获后,及时清除病稻草、病稻,不能直接还田。不用病稻草捆秧,以防病菌传入秧田,带入大田,再次侵染。

3.4 加强田间管理

前作种植大蒜的田块,不能施用底肥和分蘖肥,分蘖期至孕穗期,增施磷肥、钾肥,使用复合肥,防止贪青徒长,加重白叶枯病的发生。前作种植蚕豆、大麦的田块施足基肥,及早追肥,巧施穗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在水分管理上,防止串灌、漫灌,做到浅水勤灌、适时晒田。

3.5 适时进行病害防治

大田在水稻分蘖期及孕穗期的初发阶段,当水稻出现病斑时,及时施药防治。可选用20%噻菌铜悬浮剂1 500~1 800 mL·hm-2,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 200~1 500 g·hm-2,兑水750 kg·hm-2均匀喷雾防治。连续防治2~3次,间隔7~10 d,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3.6 推广无人机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结合

推进无人机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的融合,充分发挥植保新技术效果和优势,发挥导向和示范带动作用。统防统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做到统一时间、统一药剂进行连片防治,做到省工、省力,提高防效,把白叶枯病的危害损失降到最低,获取水稻丰收。

猜你喜欢
叶枯病病株侵染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多年生稻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枯萎镰刀病菌侵染西瓜幼苗的过程特征
红掌帚梗柱孢叶枯病菌的鉴定
引种滨梅菌根侵染特性研究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幼苗侵染及生物产量的影响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韶关市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