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建议

2020-12-15 11:24缪祥虎陈克开周红芬田有霞
云南农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曲靖市全市经营

缪祥虎,陈克开,周红芬,田有霞

(曲靖市农业农村局,云南曲靖 655000)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农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改善,农村第一二三产业(“三产”)深度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传承农耕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曲靖市强化机制建设、规划引领、投入整合、管理服务、宣传推介等关键举措,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发展现状

曲靖市为探索发展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增产增收、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 2011年10月,曲靖市人民政府研究出台了《曲靖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企业评选奖励办法》,多措并举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2019年末,全市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533个,其中农家乐418个,休闲农庄73个,休闲农业园39个,民俗村1个,其他2个。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从业人数达1.31万人,其中农村就业人数1.17万人,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6.2万户通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增加收入。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实现营业收入25.1亿元、利润总额4.58亿元、上缴税金9400万元。

二、主要经验及成效

(一)主要经验

1.抓机制建设。 一是成立协调机构。在市级成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组建由农业、旅游部门牵头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项协调机构,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统筹纳入全市乡村旅游规划中一同组织实施及管理。二是落实工作责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战略部署,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作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内容。三是协同配合全市农业、旅游、发改、财政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共同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各项工作。四是出台政策。制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支持措施,从宏观管理层面规划、引导、鼓励和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2.抓规划引领。编制了《曲靖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方向、目标、布局、对策等作了明确规定,为推动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3.抓投入整合。全市各地紧扣自身农业及自然资源特点,充分开发具有地域及产业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协调整合农业、旅游、水利、交通、工信等项目资金和民营资本,建设种养加基地、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食宿、停车、展示等辅助设施,打造了一批集生产加工、示范推广、科普展示、信息交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村、企业、点)。

4.抓管理服务。市县两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立足自身职能职责,从产业定位、项目规划、发展目标、建设内容、运营模式、经营管理等方面入手,因企制宜、一点一策,全力做好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业主地管理、指导和服务,促进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5.抓宣传推介。围绕地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举办云南罗平油菜花旅游节、中国宣威火腿美食文化旅游节等全国性节会,邀请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开展油菜产业高峰论坛、养生小黄姜高峰论坛、蜂业高峰论坛、宣威火腿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高层次专题研讨活动,发展产业兴旅游、依托产业办节会、专题论坛促发展,有力的提升了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国内、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取得成效

1.经营队伍不断壮大。2019年末,全市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533个,其中市级示范企业(点)73个、省级示范点8个、国家级示范点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中国美丽田园2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已发展成为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后,带动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

2.带动能力逐步增强。通过533户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带动,全市有直接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人员1.31万人,其中农村就业人数1.17万人,直接带动6.2万余户农户从中受益。

3.促进了乡村文明进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加快了全市与国内国际以及城乡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流等交换互动,对农民综合素质提高、乡村文明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4.美化了人居环境。通过整合各类资金投入广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条件、优化接待环境的同时,促进和带动广大农村农民积极投资投劳,大幅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1.经营主体多而不大。533户经营主体中,规模以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只有35户,大部分经营主体营业收入仅有几十万元,经营主体规模小、竞争力弱。

2.同质化问题突出。533户经营主体中,近80%都是农家乐,大部分以食宿为主要经营服务内容,综合性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民俗村(镇)等占比还不到1/4。

3.综合服务功能低下。大部分经营主体以追求食宿消费盈利为导向配套服务设施和功能,娱乐设施设备单一,管理及服务的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水平低下,观、教、学、游、购、娱等综合服务配套设施和能力欠缺。

4.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全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道路交通、网络通讯、公共卫生、宣传推介等软硬件设施配套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加快发展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瓶颈。

(二)对策建议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是曲靖市覆盖范围最广、群众受益面最大、产业融合功能最强大的新兴产业,对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需要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规范管理、优化服务、营造氛围。

1.完善工作机制。市县两级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项领导协调机构,构建全市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发力共同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2.编制专项规划。市县两级立足地区自然、农业、民族、人文等资源特点,编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指导全市广大城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布局和发展。

3.规范发展标准。探索制定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经营的设施建设、经营管理、服务接待、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引导休闲农业规范发展、提质增效。

4.明确专项投入。各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采取直接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对获得国家、省、市、县认定或表彰的经营主体进行奖补;整合农业、旅游、林业、扶贫、工信、交通、城建、国土等有关部门投入,共同夯实发展基础。

5.培育人才队伍。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大力引进、培养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化人才,着力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6.加大宣传推介。省、市、县各级分别研究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宣传方案,农业、旅游、宣传、招商、商务等相关部门强化协调配合, 通过举办节会、论坛、市外专题推介、开设专题网站、广播电视网络宣传等途径,全方位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扩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国内国际知名度、市场影响力和认可力,带动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打牢城乡产业基础。

猜你喜欢
曲靖市全市经营
曲靖市成立“珠源少年宣讲团”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曲靖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前景展望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福建会馆今景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