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社会农业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020-12-15 11:24王芷君
云南农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氏族狩猎职业

王芷君

(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呈贡 650504)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一书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要围绕生产劳动进行,把传授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技能,以及从事渔猎、采集和原始手工业劳动的经验作为基本的教育内容。因此,对生产技术学习必然成为当时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诸多史料中也记载原始社会的手工业、农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且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原始社会必然存在职业教育,但这种职业教育不是狭义的学校教育,而是更符合黄炎培先生“职业教育,以广义言之,凡教育皆含职业之味”论述。

一、原始社会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原始社会农业产生于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农业的产生是农业职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前提,农业职业教育又促进了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当时母系氏族制度有很大发展,人口显著增加,分布地区也逐渐扩大,采集和渔猎已经不能满足人类对稳定的生活来源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人们迫切开辟和扩大新的生活资料来源,如古书记载:“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榖。”其中“人民众多,禽兽不足”“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这些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需求,也是农业产生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妇女们在长期的采集实践中也逐渐观察认识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如在土壤、水分和气候适宜的条件下,有些种子可以发芽、开花和结果,有些还能移植。所以,农业的发明不是神农个人的功劳,而是人类的集体智慧。

(二)人类的相对定居也为农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在采集和渔猎经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人类可以在一个地区相对固定地居住下来,继而栽培农作物,农业的出现又促进了定居生活的巩固和发展。

二、原始社会农业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氏族的出现、定居的生活方式、劳动工具的进步、农业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生产力的巨大变革中,社会分工也相应发生变化,这就直接促进了职业的产生与分化,为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生产力及生产关系变革下的农业职业教育

火的使用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巨大变革。旧石器时代中期发明了摩擦取火,今周口店北京人洞穴遗址内还保存着最丰富、最确凿的用火遗物和遗迹。当时农业还未产生,人们主要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采集、渔猎。弓箭的发明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第二次巨大变革。新石器时代初期弓箭和石球的出现,不仅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为相对固定地定居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还为生产性的经济—农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金属器的使用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第三次巨大变革。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的翻地工具有铲、锄、耜、镢和犁等金属器械,考古还发现各遗址中的收割农具成倍地增长,窖穴容积增大、数量增多,大型陶瓮相继出土,这些均证明粮食产量有了显著提高。

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日益扩大的生产需要农业技术的传授,也就产生了最原始农业职业教育。中国原始社会是在原始生产关系的基础上,生产资料公有,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当时的农业职业教育主要是促进氏族生存与发展,发生在氏族内部长幼之间的的技艺传授活动。

(二)自然分工下的农业职业教育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畜牧业、渔业成为了原始社会农业的三大领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发展表现为:有了蚕豆、芝麻等种类丰富的农作物,也有了相对进步的生产工具;畜牧业的发展表现为:马、牛、羊、猪、鸡、狗六畜齐全;渔业的表现为:太湖周围的水乡渔业迅速发展。相应地原始社会农业职业教育的内容也逐渐丰富,包括取火的技术和用火的经验、种植技术、饲养家畜的技术、狩猎技术、捕鱼技术等。

不过,原始时代的社会分工主要是自然分工,即按照男女、老幼分工,当时的职业教育也是结合在生产劳动中,按照分工进行的。如母系氏族时期,青壮年男性负责狩猎、捕鱼和防御猛兽等;妇女的主要任务是采集植物果实和种籽、挖掘植物根茎、看守住所、烧烤食品、加工皮毛、缝制衣服、养老抚幼等;老年和小孩也从事辅助性的劳动。从这简单的分工中,妇女从事的采集经济比男子的狩猎更具备稳定性,是可靠的生活来源,而父系氏族时期,男子是居于生产活动首要地位的。

(三)职业分化下的农业职业教育

1.农业职业教育。最初的农业生产规模很小,是在住地附近及其它采集地点进行的。当时使用的是最原始的不烧不耕的耕作方式,农业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融为一体。如有资料记载云南独龙族将野生稻的种子撒在草地,然后把草拔下来,这样既清除了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杂草,又利用拔起来的土掩埋种子。

后来,人类经过长期探索,不断积累经验,把农作物的栽培扩大到田野上,开始使用火耕。火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耕作方法,又称“刀耕火种”,或称“砍倒烧光”。这时的农业职业教育内容变得更丰富,包括砍伐树木、焚烧草木、播种、看护和收割等。

继火耕而起的是耜耕农业。耜耕农业发展于距今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虽然当时火耕占一定比重,但是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不少翻地工具石耜,说明耜耕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农业职业教育内容更加复杂,其特征:一是普遍运用耒耜进行人工翻地,改变土壤结构;二是实行定期休耕和人工施肥,以增加地力,延续土地使用年限。

2.畜牧业职业教育。动物的驯养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正如农业的产生一样,一方面,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动物所提供的肉、乳、皮、毛等产品的需要愈来愈多,这是游移不定的狩猎经济无法满足的;另一方面,到了新石器时代初期,由于狩猎技术的发展、农业的出现以及人类的定居生活,为动物的驯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畜牧业职业教育也因此得到发展。当时的畜牧业职业教育内容主要是对动物的驯育,大致经历了驯育野生动物、繁殖家畜新种和人工选择3个阶段,比如将狼驯育成狗、将原鸡驯育成家鸡等。由于驯育凶悍的野兽需要强壮的体力,所以由男子完成并进行畜群管理。因此,原始社会的畜牧业职业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多为男性。

3.采集渔猎职业教育。其一是采集的职业教育,原始社会人类的采集范围十分广泛,如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存在大量的蚌壳、螺蛳,还有一些植物类采集品。关于采集的职业教育主要是教人分辨采集对象以及采集工具的使用,人们根据不同的季节采集不同的对象,如春天多采摘植物的嫩芽、枝叶,夏时采集花、枝叶,秋后收获果实,挖掘块根。其二是狩猎的职业教育。关于狩猎的职业教育很早就有记载,如《尸子》称:“庖牺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以猎。”当时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多为男性,教育内容主要是狩猎对象的分辨、狩猎方法、狩猎工具的使用等。矛、竹刀、木弩均是古老的狩猎工具,飞石索、弓箭出现后,狩猎有了重大发展。最初只能猎取较小的动物,后来便可获得较大的对象。此外,人类在狩猎过程中,还懂得将毒药涂在箭头上进行狩猎。

其三是捕鱼的职业教育。捕鱼通常与采集、狩猎结合在一起,教育内容主要是捕鱼方法、捕鱼工具的使用等。人类所传承的最古老的捕鱼方法是用手摸鱼,乾隆《景东直隶厅志》卷三记载,古代彝族“男善伏水取鱼”,摸鱼有掏洞、捉地鱼等方法,亦用木棒打鱼。捕鱼既移用了若干狩猎方法,也有不少新的发明,鱼叉、弓箭都是常用的捕鱼工具。西安半坡遗址还出土过骨质鱼钩,说明当时人们已学会钓鱼,这都是人类能动地征服自然界的表现。由于当时没有可帮助记录的书本、文字,上述职业教育只能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

三、原始社会农业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一)长幼相传的教与学

原始社会时期没有专门的教师,教育者为氏族领袖或掌握技巧的年长一代,受教育者为氏族普通成员或年轻一代,这是原始形态学徒制的萌芽。时至今日,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二)生存至上的教育目的

原始社会的教育是为社会成员提供从事某种生产和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教育,目的是解决生存问题。不会种植和养殖,氏族部落就没有足够的粮食,进而导致饥荒,甚至关系到部落及人类的存亡,这已成为社会共识,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所以,在这种教育目的下,人们的学习必然是掌握目标定向型,不是为了表现自己而努力学习,这正是值得现代教育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

原始社会的农业职业教育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生产生活常识、天文历法知识、工具制造与使用、种植畜牧技术等,难能可贵是还包括思想、态度的陶冶,集体劳作的意识等。虽然当时的职业教育没有专门的学校,也没有层次可言,但是却贯穿了人的一生。

(四)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

当时还没有比言传身教更为有效的传授方法。有声语言作为氏族成员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成为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凡是生产生活经验的传授、公共生活规范的培养都是通过口耳相传,并结合实际动作示范和模仿。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言传身教早已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但它始终作为重要的教育方法使用至今,是被历史证明的有效教育方法。

(五)随教随学的教育场所

原始社会的农业职业教育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多是在生产生活中的现场教学,让受教育者直接参与生产过程,是真正的体验式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大力倡导校企合作,也可以从原始社会中寻求借鉴。

四、总 结

在研究职业教育史时,我国学者研究的重点偏向于从明朝开始的近现代职业教育,而对古代,尤其是原始社会的职业教育研究颇少。因此,深入了解原始社会的农业职业教育,并以此为开端,逐步深入到原始、奴隶社会各个方面的职业教育,弥补相关研究不足的遗憾是非常重要的。原始时期的农业职业教育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复杂和完善,教育也局限在氏族内部,缺少部落之间的交流,但是不可否认其价值,更不能忽略其存在。在没有文字、生产力落后的原始社会,农业依然能够快速发展,并对整个社会带来巨大影响,也值得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猜你喜欢
氏族狩猎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浅谈《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及启示
浅谈图腾崇拜
贵州彝文文献《土鲁窦吉》中“哎哺”浅析
我爱的职业
《中国丛书综录》等所收氏族类丛书补辑三种
狩猎还是偷猎
恐龙是怎么狩猎的?
秀逗原始人④狩猎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