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分化为导向提高我省失地农民就业质量

2020-12-15 14:28田倩李秋爽张鑫清河北金融学院
营销界 2020年44期
关键词:失地失地农民土地

田倩 李秋爽 张鑫清(河北金融学院)

■农民失地原因分析

(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工业化不断发展,由于城市物价水平相对较高,农民收入难以支撑其在城市生活。城市的生活环境优良、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但是对于依靠体力劳动取得收入的农民来说,在城市生活的压力会很大。微薄收入难以支撑他们在城市有很好的生活,他们同时还要面临子女就学、交通、医疗等各方面的经济压力。在“非工非农”的尴尬境地下,很多的农民生活水平可能不如从前。

(二)耕地“征而不用”,使大量的土地浪费闲置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多征收一亩耕地,农民就少了一份生活保障,少了一份经济来源。“征而不用”的现象不但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使更多的农民失去自己的土地。再者很多承包商认为成片大面积的土地是土地规模经营与现代化农业的前提,于是他们盲目的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扩建,使得农民由自耕农变为种植大户的雇农,间接造成农民失地。这种方式在隐性方面也在逐渐的改变着土地的产权关系,使得农民将命与种植企业相连,导致只要企业破产,农民也会在失去土地的同时失去自己的工作。

(三)产业的升级改造调整不利于失地的传统农民就业

根据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就业质量的提高,要依靠经济的增长。我国现阶段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市场饱和技术落后等因素失去了快速发展的劲头,工作岗位的需求也会不断减少。现有的经济发展情况下,我国的劳动密集产业对经济的拉力明显减弱。再加上产业结构的不断深化,出现了大批的下岗工人,一些下岗工人由于自身的优势和技术的发展占据了原本属于农民工的工作岗位,进一步加重了失地农民的就业负担。

(四)社会就业门槛较高,农民就业率难以保证

对于农民来说,他们的学历大多在初中甚至是在小学以下,文化水平偏低,总体上没有就业的竞争优势。在失去土地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依靠自身的体力取得微薄的收入,来承担家庭的日常支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需要的是拥有高学历和高技能,能够为企业带来最大利益的人员,但是在这方面,农民具有不可避免的劣势。这就在一定程度限制农民的职业选择范围,有很多的人甚至无法找到正式的长期的工作,只能依靠劳动市场的短期甚至是临时工艰难的维持生活。

(五)产业智能化的兴起,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少

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的企业更多的选择引进智能生产机器来代替低端劳动力,以减少企业劳动成本。但是这对于农民来说却是非常不利的,机器能够完成简单的、重体力的工作,大多数的农民因为各方面的限制他们能够选择的工作与现代技术有了冲突,导致更多的农民失业。

■失地农民现状

(一)失地农民生产生活现状

失地的传统农民学历水平相对较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们可选择的就业渠道和工作内容非常的狭窄,自己就业能力相对较低。农民失去土地,大批青壮年闲置在家无所事事,由于文化水平较低使得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造成了劳动力的一种浪费。农民处于失利状态,直接导致他们的经济收入下滑,生活条件,生活水平以及医疗保障比失去土地之前还要差得多。

(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

由于城市和农村信息系统的不相通,城镇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和失地后农民的就业保险没有办法相互转移,造成失地农民比城镇居民多买一份养老保险。然而,由于所缴保险的年限较短,到一定年龄后无法拿到养老金的情况比比皆是,增加了失地农民的养老负担。再者农民的参保意识不强,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的动力不足,造成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的大片空白。

(三)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少并且就业质量不高

大量的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后,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没有统一和集体的安置措施,政府除了对少数失地农民安置就业以外,大部分失地农民都采取了一次性的经济补偿措施。大部分劳动力就业,推向劳动力市场,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相关的社会工作来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由于文化水平和技能的要求,他们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但是这些工作由于年龄的增长极其容易产生失业的危险。

■基于职业分化的失地农民再就业措施

(一)职业分化

职业分化是指伴随着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不断产生新职业的过程。在农民失去土地后需要农民寻找新的可以维持生活的工作。农民寻找工作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职业层次选择,进而造成农民的职业分化。以职业分化为导向可以在很大程度山促进农民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农民职业分化层次类型从高到低分为八层,分别是农业劳动者、农民工、雇工阶层、农民知识分子、个体劳动者与工商户、私营业主、乡镇企业管理者与农村管理者。

(二)推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挑战

1.自身因素和家庭的影响

对于失地农民而言,自身水平越高、技术能力越强、身体素质越好其选择从事其他职业工作的意愿越高,从事的职业层次也会越高。但是由于大部分农民文化和技能水平较低,可供他们选择的职业岗位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土地是农民赖以生活的根本,在失地之前,大量的农民单纯的在家种地,在失地后,人们可选择的职业大多是也会是比较低层次、以出卖劳动力为主的低层工作。同时,性别方面也是影响职业选择和职业层次的一个因素。男性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从事技术和管理岗位的时候会有更大的优势。

大量的研究证明,家庭因素对农民就业和职业分化层次具有重要的影响。和谐稳定的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就业,选择就业方式也会越多,从事高层次职业也更多。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和老龄化不断加重,许多家庭孩子和老人较多,家庭负担较重。在这种情况下会更加以家庭为重,会更加倾向于距离家比较近的地方工作,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再就业的层次和就业质量。

2.大量土地征用的影响

土地征的补偿款的数额对于失地农民再就业和就业层次也有很大的影响。补偿款足够多,使得一部分农民,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人来说会不再考虑再就业的问题。对于补偿款较少或者对于相对能力较强的失地人员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会更加刺激再就业,加上大量的资金投入,也会有人选择自主创业,以提升就业层次,提高就业质量。再者,不同的土地征用用途对于农民再就业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被征土地是用来修路、大面积进行种植等情况对于农民的就业影响是非常小的,但是用于工厂或学校建设、房地产开发等,会促进农民就业。失地农民可以在此做保安、清洁等职业层次较低的工作。

3.户籍制度的影响

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不同的户籍享受的待遇有很大的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劳动力的自由转移和流动。农民想要在城市更好地工作,但是却享受不到各种福利待遇,子女上学、老人养老都会成为限制他们工作的条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对不完善使得大部分农民有很大的后顾之忧,不能完全地投入工作,不利于其职业层次的提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三)提高失地农民就业质量的措施

1.加大教育技能培训

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教育技能培训能够有效的提高失地农民进入更高层次职业工作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其就业质量。越来越多的农民也意识到了知识技能的重要性,也愿意进行相关培训,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国家和社会应该充分了解农民相关需求,扩大社会上的技能培训机构。鼓励有能力的失地农民进行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提高就业层次,一高就业质量。

2.加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其子女就读、老人养老等一系列的问题,减少年轻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的后顾之忧。注重加强对老弱病残等弱势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与就业支持,努力改善其劳动能力和健康水平,减少其失业率。循序渐进的开放户籍登记,允许有能力、有条件的农民进入城市生活工作,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

3.转变失地农民补偿思路,推动城镇化发展转型

在进行土地征用时,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进一步提高职业层次,区域就业。在进行征地补偿时也可以由单纯的经济补偿向提升被征农户能力补偿转变,针对相关人群进行技能培训和专业帮扶,以减少失地农民失业情况。同时要注意打破城乡区域间的劳动壁垒,尽可能消除各种就业问题,加强对失地农民技能培养,建立区域间的平等进入机制。

4.建立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劳动信息网络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信息传递速度和内容有一定的限制,很多的失地农民由于缺乏劳动市场的相关信息使再就业受到限制。国家和社会要建立更加晚上的劳动市场信息制度,使更多的失地农民能够有更多的再就业和进入更高层次就业的相关信息,创造良好的利于农民职业分化、提高就业质量的社会环境。

■结语

中国农民历来将土地作为自己的第一就业空间和主要收入来源,但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等原因的影响,使得一大批农民失去主要生活来源。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限制也导致很多的农民无法在城市中找到适合的工作,这些人的生活水平可能不升反降。通过不断地调查研究农民失地、失业和生活现状,我们更加了解农民对适合工作的需求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努力。在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上我们还需要有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猜你喜欢
失地失地农民土地
我爱这土地
10kV线路单相失地故障处理浅谈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山东淄博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及对策
填海围垦下湿地变“失地”
立足可持续发展寻求失地农村经济新出路
论失地农民职业化的问题
失地农民体育参与现状调查——以甘肃省为例*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