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0-12-15 22:48陆亚玲董文安徽六安市金安区中店乡杨公庙初中安徽六安市城南中学
教书育人 2020年14期
关键词:学情教研素养

陆亚玲董文(.安徽六安市金安区中店乡杨公庙初中;.安徽六安市城南中学)

农村薄弱学校教学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决不能因为教学难度大而放弃对教学品质的追求。正因为学生文化课底子薄,自主学习能力差,所以我们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与责任。那么,身处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到底应该如何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呢?

一、聚焦核心素养,优化教学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2017年国家颁布了高中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我认为,无论在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学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必须与时俱进,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

由于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欠缺,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尤为迫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绝不能固执己见,墨守成规,必须认真研读新课标,学习新理念,掌握新课标的理论精髓,并最终把课标的新理念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入每个教学细节里,从而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让新课标的理念之花在实践中结出丰硕的课堂教学之果。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对自己任教学科的核心素养了然于胸,并能自觉地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贯彻落实,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安排测试评价,优化各项教学活动,从而建构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效课堂。如我们的语文学科,新课标明确指出“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核心素养,那么我们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文化素养为旨归,让语文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内容更精当,教学重点更突出,教学效果更明显。

二、创新教学策略,激活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讲究技巧,讲究策略,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一些农村薄弱学校,我们经常听到教师抱怨课堂上学生什么问题都接不住,什么教学活动都开展不了。这就更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勇于创新,选择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激活教学。

遗憾的是,笔者遇到过很多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当他们在教学中一遇到挫折时首先都会习惯性地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家庭环境等方面去找原因,而很少从教师自身教学策略的角度去思考对策,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长此以往,单调、沉闷、枯燥成了课堂教学的真实写照,这样的教学现状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折磨。因此,作为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面对艰难的教学处境,必须创新教学策略,让课堂充满活力。记得我在教学莫泊桑的代表作品《项链》时,在课堂上就采用了多元对话的教学策略,先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话可说的很感性的问题“你喜欢玛蒂尔德吗”为切入点,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并通过师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与生活对话、与心灵对话等显性或隐性的对话形式,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体会文艺理论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经典论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我不再是一元独白的主角,仅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相互辩论,相互启发,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如果只是按常规枯燥地讲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那样的课堂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策略上多想办法,激发学生手动,口动,心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细致分析学情,分层教学

现实中,发现很多薄弱学校的教师和领导为了急于改变落后的教学现状,快速提高教学质量,罔顾自己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学习一些名校的所谓的先进做法,企图全面发展,齐头并进,到头来却收效甚微,甚至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对于农村薄弱学校,学生的生源素质较差,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更需要以生为本,基于学情,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学情是我们教学的起点,研究学情应是我们教师开展教学的第一步,只有基于学情的教学才是最真实的,最有效的。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在课下课上更要多作调查,多和学生接触,多研究学生的作业和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要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解了学情,我们便可以根据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确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作为授课教师,我们不仅要准确把握班级整体的学情,更要把握个体的学情,不仅不同层次的班级需要分层教学,就是一个班级内部也要注意分层教学,区别对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面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还是要把目标稍微放低些,把内容再精简些,讲得再慢些,心态再放平和一些,一步一步来,争取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唯有如此,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四、积极参与教研,促进教学

在农村薄弱学校,由于教学上的困境,因此很多教师有意无意中忽略了教研。其实教学离不开教研。教学问题需要教研来解决,教学规律需要教研来发现,教学艺术需要教研来提升,教师发展需要教研来推动。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更需要多参加教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以教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教研之路,并不平坦。它是一条艰难求索之路,尽管布满荆棘,却又充满希望。它需要每位教师时时以一种自觉的意识、批判的眼光、探索的精神去面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研之思,源于教学;教学教研,相辅相成。只有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方能提高你的教学品位。尤其在农村薄弱学校,你想在教学上取得较大的成绩何其难也,恰恰是教研让我们在周而复始、单调枯燥的日常教学中找到工作的成就感、职业的自豪感和教育的幸福感,更让我们体会到专业的尊严和生命的价值。努力做一名研究型教师,且教且学,且行且思,以教学的厚度来对抗稍纵即逝的时光,以教研的高度俯瞰生命的原野,我们的教育人生一定会多姿多彩!

以上从四个方面谈了我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姑且作为我——一名农村薄弱学校的一线老师在目前教学困境中对教学理想的坚守和仰望吧。

猜你喜欢
学情教研素养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