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避免食物浪费有妙招

2020-12-15 11:47高荣伟
保健医苑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冰箱浪费餐厅

文/高荣伟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数据,全球每年都有约13亿吨粮食以损耗或浪费告终,每年大约有价值2.6万亿美元的食品被浪费。与此同时,全球仍有8.7亿人在温饱线上挣扎,1/3儿童面临营养不良问题。日前,联合国研究报告发出预警:今年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由此,如何制止“舌尖上的浪费”,让更多的人解决温饱问题,成为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之一。

德国:“食物分享计划”广受欢迎

食品的浪费问题在德国日益严峻,家庭厨房是和商业餐馆一样最大的浪费因素。据统计,德国每年大约有1100万吨食品没有被端上餐桌,而是被随便丢入了垃圾桶。

为了解决餐厅浪费问题,德国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对浪费者予以重罚。在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被发现,人们就会向相关机构举报。执法人员会立即赶到,根据相关规定对浪费者进行罚款。在出具罚单的同时,执法人员还会郑重地对当事人说:“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

近些年来,德国的行政处罚手段立竿见影。“在餐馆,你会看到,德国人会将餐盘中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有些人在吃完之后还会将盘子舔一舔。”去德国的朋友回国后如是说。

但仅有行政手段是不够的。为了进一步解决食物浪费问题,2012年,一群德国年轻人掀起了一个名叫“食物分享计划”的行动,他们成立了专门的网站,网站会详细列出哪些地点有食物以及有哪些食物。他们号召市民将超市丢弃的或还能食用的食品重新找出来,分享给有需求的人。据了解,“食物分享计划”组织没有任何存储设施,食物通过个人及地方网络、公共冰箱(2014年引入,可免费且匿名分享食物,目前食物分享组织在不同城市共有约350台冰箱,其中25台在柏林)以及虚拟的“食品筐”(即在线发布信息便于点对点赠送),以馈赠的方式共享食物。

《南德意志报》曾经报道了“食物分享计划”的日常工作流程:杰拉德·罗斯科来到了一家有机商店的后院,把6个大烤盘的面包分别装进了自己自行车的袋子里,然后又清理出3箱水果和蔬菜。这些或者看起来不太新鲜,或者由于各种原因不符合超市出售标准的食品都被罗斯科带到了位于柏林普伦茨劳贝格区的一栋房子的后院,并把它们放入两台公共冰箱里。附近的邻居们既可以在这些冰箱里寻找自己需要的食物,也可将自己不吃而又不想丢掉的食物放进冰箱里,以供他人享用。

需要说明的是,供市民分享的公共冰箱禁止放入易滋生细菌的食物(比如生肉和鱼),严格遵守冷链要求,不可共享任何自己未吃完的食物。所有的冰箱由专人负责监督,全天24小时向所有人开放,所有捐赠的食品也都将进行严格的登记。“如果违反这些规定,就会被处以5万欧元的罚款或被直接关闭。”柏林帕卡诺区议员和柏林食品监管负责人托斯顿告诉媒体。“食物分享计划”组织中没有付薪员工,全靠食物挽救者、店铺管理者、冰箱管理者、联络大使和网络程序人员提供志愿劳动来运营。

目前,共享食物的理念已在许多德国城市传播开来,仅在柏林就有大约3000名像罗斯科这样的志愿者。据统计,该组织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和其他欧洲国家已拥有超过20万注册用户,并有25000名接受过培训的“食物挽救者”,共挽救了约1280吨食物。

英国:在线交互式计算器很受欢迎

数据显示,英国人平均每天丢弃2000万片面包片。英国每个有孩子的家庭,平均每月约有60英镑花费在被丢弃的食物上,每年超过700英镑。据英国非营利机构废弃物与行动计划推算,英国超市每年食物浪费量为160万吨。

为减少食物浪费,英国一家食品科技公司2018年开发出一款在线使用的交互式计算器,非常受欢迎。这家名为“它是新鲜的!”公司开通了一个网站,消费者登录后,首先选择家庭成员人数,再输入丢弃的蔬果种类及数量等,计算器便可显示用户的损失以及对于环境的影响。最后,它还会为使用者的消费行为打分,例如“做得很棒!加油!”“还可以!”“应该更好!”。以一户4口之家为例,如果平均每月丢掉近20个水果和一些蔬菜,一年造成的浪费可能超过100英镑(约合909元人民币),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近似于一辆家用小汽车行驶48公里。

丢弃食物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影响环境。英国科学家指出,食物生产需要大量的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当它们被丢弃到垃圾场,或者在地里腐烂时都会释放出大量甲烷。“如果我们少扔掉一些食物,那么,对碳排放产生的影响,也将如同路上少了1/4的汽车一样,有助于环保。”公司创始人西蒙·李说,他希望借助这款计算器,可以提醒人们更加珍惜这些宝贵的资源。

意大利:吃不了兜着走

据意大利安莎社报道,在意大利,2010年全国浪费的食物占GDP的比重高达3%,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量可以足足养活4400万人。不过,食物浪费现象在意大利正日趋减少。当地机构调查显示,目前,意大利浪费的食物总价值占其GDP比重已经降至0.88%。意大利食物浪费现象急剧降低应归功于其颁布的《反食品浪费法》。

意大利2016年出台了《反食品浪费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推广外出用餐的人使用外卖袋,把剩余的食物打包回家。而在新法出台以前,“在意大利可不是这样的哦,如果在餐后你和店员说,你要把剩下的食物打包,服务员是不会给你拿打包盒的,只会给你拿狗袋。因为在我们意大利人意识里,如果客人餐后要打包,一般是拿回家给自己的狗吃的。”面对记者,餐馆老板马切罗这样说。

据了解,新法案除了捐赠食物之外,还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防止食品浪费,如在学校引入如何储存、烹饪及处理过期食品的课程,改善食品包装技术以让保质期更长,引入食品标签新制让食品标签更简明易懂等。这些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意大利一家民调机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如今,54%的意大利人愿意选择将剩菜剩饭送回厨房,37%的人在餐馆用餐时会将剩菜剩饭打包带走,21%的人外出就餐时会实行“光盘”行动。

丹麦:Too Good To Go里找食物

丹麦食品部部长伊娃·克杰·汉森表示,丹麦人食物浪费已经到了荒唐的地步。据统计,在丹麦,平均每天都有2000吨食物被扔掉。研究表明,每年约有70万吨食物被浪费,26万吨垃圾来自家庭,13.3万吨来自食品工业。

去年,丹麦人开发了一款应用程序,有望在未来解决粮食浪费问题。这款名叫“Too Good To Go”的APP,类似一个线上商店,入驻的餐厅、面包坊、咖啡厅在这里将当天没卖完的食品打折出售。Too Good To Go源自丹麦,如今业务已经遍及欧洲9个国家。公司的理念是创造一个没有食物浪费的世界——所有生产出来的食物恰好能够完全被消耗。

Too Good To Go最有趣的就是它的“百宝箱”功能,消费者通过APP购买的“百宝箱”里,都是零售商和餐厅里还没过期但需要被处理掉的食物,比如面包房每天傍晚都要处理的新鲜面包,或是餐厅里多余的备用食材等,种类十分丰富,大大方便了需求者,他们能够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吃到美食。

据了解,Too Good To Go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食品公司之一。虽然这家公司是几年前才成立的,但2019年的收入已经达到2700万美元,业务遍及欧洲9个国家。此外,这款APP诞生以来,累计帮助人们减少排放了21107吨二氧化碳,减缓了全球变暖趋势。

日本:推出喂饱穷人的食物银行

日本推出的食物银行,向零售商回收可食用的食物分发给有需要的人,并通过商店积分的方式鼓励人们购买接近保质期的食品。

严格意义上说,食物银行是一个为食物短缺家庭提供暂时援助的慈善组织。“有的时候,因为经济原因我连孩子的便当都没法给他做了,只好让他临时休学几天。现在多亏了食物银行,我们可以吃上鱼和肉类了。”一位单亲妈妈如是说,“以前,即使断了粮也不知道该去找谁商量,即使找到政府机关,也因其相互推诿而无法及时解决我们的问题。”

据了解,食物银行的主要活动是将准备废弃的食物收集起来(被废弃的原因通常是快要到达保质期或是包装印刷错误等),免费分发给困难户或者福利社。对于那些达到贫困标准的家庭,食物银行每周一次给他们送去大米、面包、蔬菜、方便面、速食食品、罐头、饮料等,需求最多的是食品中用于保证健康饮食的蔬菜、鱼、肉等。有时他们还会送去一些日用品和二手电器。

法国:超市可以获取60%的税收减免

为防止食物浪费,2016年法国推出《反食物浪费法》,该法规定超市不得丢弃或销毁接近“最佳食用日期”的未售出食物。“如果超市有相应未售出食物,必须将其捐赠给慈善机构或是食物银行。超市和慈善机构签订协议后,能获得捐赠食物价值60%的税收减免。”

2019年,在《反食物浪费法》基础上,法国又推出针对平衡农食领域商业关系的法律,将食物捐赠范围拓宽到公共餐饮部门及农业食品领域,并规定,自2021年7月起,餐厅必须使用“餐饮袋”,鼓励顾客打包。

韩国:推广“半碗饭”活动

韩国首都首尔市曾推广“半碗饭”“半份菜”活动,饭和菜的量约为正常分量的1/2至2/3,价格也相应下调。

据了解,这项活动最初在韩国京畿道进行,半碗饭的价格为500韩元(约合2.8元人民币),比整碗饭便宜一半。京畿道专门制作了盛半碗饭的特制碗,免费发放给各个餐厅。“半碗饭”活动开展之后,出人意料的是,经常有顾客点半碗饭,餐厅每月大米购买量和产生的食物垃圾量都有明显减少。

“这项活动对我来说真的太实用了。我现在年纪大了,每顿也吃不了多少。以前点一碗饭,每次都会剩下不少。现在餐厅都提供半碗饭了,我只要吃饭就点半碗,既省钱,又不浪费粮食。”一位老人高兴地说。

猜你喜欢
冰箱浪费餐厅
不浪费
TARENTUM萄木餐厅
LUNAR餐厅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城里的怪餐厅
冰箱里的夺命派对
肩上冰箱
冰箱除异味
“秀色可餐”的虚拟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