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建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的实践与探讨

2020-12-15 10:36狄杨皓昕
山西建筑 2020年24期
关键词:雨污立管分流

狄杨皓昕 阚 煜

(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41)

1 概述

滇池保护治理作为昆明市最大的生态治理工程,减少进入滇池的污染物负荷对于提高滇池水环境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根据昆明市《滇池流域网格化清水入滇微改造工程(2019—2021年)技术指导意见》提出通过小区内部的管网、节点改造,实现雨污分流:将小区的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行收集,就近排入河道或市政雨水管网,从而减少雨季强降雨对市政排水管网的冲击,减少雨季合流水的溢流量。同时,对于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提高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次以昆明市某区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为例,针对现状该区域内小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案。

2 工程概况

1)排水体制。根据昆明市相关排水、防洪规划的要求,本次涉及的小区的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2)现状存在问题。本次改造工程主要涉及某区内20余个小区,根据小区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将小区分为两大类:

a.A类小区:小区建成年代较近,小区内有完善的分流制排水管道,但存在阳台排污管与雨水立管共用或存在管道接口错接、混接的问题;

b.B类小区:小区建成年代较早,小区内部雨、污水管网不完善,阳台排污管与雨水立管共用,雨污合流。

3)改造难点。根据小区现状建筑立面及排水情况,现状两类小区改造难点如下:

a.A类小区:该类小区多为高层建筑,现状雨水立管多在住户房间内,对于存在污水混入雨水立管的楼栋,无合适的新建雨水立管的位置,改造难度较大;

b.B类小区:该类小区建成年代较早,大多无地下停车库,小区内部道路被停车占用。小区一楼被私自用围栏围挡,内部排水管道及设施被硬化,现状排水情况调查较为困难,新建排水管网、立管改造的空间有限。与此同时,现状地下综合管线(煤气、给水等)较多,施工难度较大。

4)改造思路。本次改造工程以“微”改造为原则,改造设计宜充分利用现有排水管道以达到雨污分流的工程效果。对于新建管道的小区,管道的敷设应尽量减少对周边建筑物及居民生活的影响。以上两类小区,主要问题及改造思路如下:

a.A类小区。

A类小区内部雨污管网完善,在对小区现状排水管道及接口情况进行排查后,主要改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阳台排污管与雨水立管共用:小区内建筑雨水立管从住户内部穿过,存在住户私自将阳台洗衣机的污水接入雨水立管的问题。

改造思路:对于多层建筑(建筑总高度不超过24 m),在建筑外立面新建雨水立管:可采取沿用原屋顶雨水斗和新开雨水斗两种形式,将原有的已合流的立管改接至小区污水管道,新建雨水立管则收集屋面雨水接入小区雨水管道;对于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超过24 m),外立面新建雨水立管的施工难度较大,为确保合流水不进入雨水系统,将现状合流的立管改接至小区污水管道。

沿用原屋顶雨水斗形式的雨水立管改造如图1所示。

二是管道接口错接、混接:小区内建筑屋面已采用独立的雨水立管,但在接口处存在雨水立管接入污水管(沟)的情况。改造思路:在对小区内的管道接口进行排查后,针对错接、混接的排口进行节点改造,将屋面的雨水剥离后,进入小区雨水管网。

雨水立管节点改造示意如图2所示。

b.B类小区。

B类小区建成年代较早,改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小区内部雨、污水管网不完善——建成时期采用的技术规范与现行规范存在差异,大多B类小区建筑物一侧有雨污水双系统管网,另一侧只有雨水管网且大多处于合流状态。

改造思路:结合小区建成时竣工资料及管线探测资料,对小区管网进行排查。对于现状管网缺失的地方,根据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完善小区的雨污水收集系统。新建雨水或污水管网宜视小区实际建设条件(施工空间、现状下游管道标高)及经济角度进行分析及选择,其优缺点如表1所示。

表1 新建雨污水管网的优缺点

二是立管改造:将现状合流的立管改造为污水立管,改接至现状(或新建)的污水管道,新建的雨水立管接入现状(或新建)雨水管道,确保形成完善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

三是节点改造:在对小区内的管道接口进行排查后,针对现状错接、混接的排口进行节点改造,将屋面的雨水剥离后,进入小区的雨水收集系统。

四是排水管网及设施缺少日常的管理与维护,出现沉降、破损、渗漏、堵塞等问题。

改造思路:对现状管道及设施进行清淤,保证排水通畅;破损、渗漏的管道原位更换。对于现状出现淹积水的区域,在汇水最低点增设雨水口,保证该区域排水通畅。

3 海绵化改造

在上述改造方案中,是以小区雨水与污水剥离后,雨水导排至管网(沟)为目标。但在本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小区由于原公共绿地被一楼住户私自围挡,公共排水设施(井盖)等被装修、硬化或小区内道路被停车占用,实际节点改造、新建排水管道空间有限,施工具有一定的困难。

对于此类雨水收集后导排困难的小区,宜考虑采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1]提出的“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剥离的雨水在小区内部进行调蓄和收集利用,增加小区雨水资源化利用率,缓解小区内部淹积水问题。

1)雨水下渗:现状建管空间受限的区域,可采取雨水立管断接的形式,将屋面雨水引入公共绿地内,同时可对该片绿地做下沉式改造,增加雨水入渗量。当雨量较大时,超过绿地入渗能力的雨水则溢流至雨水口进入小区雨水收集系统。

2)雨水调蓄:当小区内有适宜的景观水体或有建设小型调蓄池的空间时,可将景观水体或调蓄池作为调蓄设施,对雨水进行储存和利用:采取雨水立管断接的形式将屋面雨水引至就近的景观水体或调蓄池,原合流管则在末端改接至小区内的污水系统,达到雨污分流的目标。

4 结语

与新建小区相比,已建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改造过程中,应以问题为导向,根据小区地上、地下空间条件,同时与海绵城市建设、小区雨水资源化利用等政策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选择对周边影响小、投资少、效果好的方法[2]。昆明市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有效减少了雨季合流水的溢流量,削减了进入河道的污染负荷,对于河道及滇池的水环境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较于工程建设暂时解决片区雨污合流的问题,之后对于类似或新建小区排水系统的长期监管,尤其是住户私接乱接管道的监督、小区内部排水管网及设施的日常管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未来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小区排水设施维护的责任主体,完善相关的运维管理机制,形成“建管并重”的运作模式。

猜你喜欢
雨污立管分流
市政雨污分流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市政管网雨污管道工程施工的质控对策研究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吉林省延吉市雨污分流改造及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海洋平台立管的泄漏频率统计研究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利用理念的市政雨污分流改造对策
NSA架构分流模式
常见高层建筑物室内给水立管材质解析
深水钢悬链立管J型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