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调查与安全设施优化分析

2020-12-15 10:39
山西建筑 2020年24期
关键词:护栏路段交通事故

张 智

(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路工程总承包分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0 引言

交通安全设施是高速公路行车的重要保证,可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交通安全实施可对道路行车起到诱导作用,可以提高行车舒适性、安全性。不同的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可以起到的保护作用不同,因此应该通过试运行对初始设计方案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在高速公路的不同路段,不同时间段,交通安全设施所起的作用不同,应该在设计中全面考虑。道路安全评价最早由英国提出,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开展道路安全评价方面的研究。国外重点对交通安全设施的经济性、环境影响和安全设施的开发方面进行研究。我国道路安全评价研究起步较晚,还处在对交通影响较大的子系统的研究阶段。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可有效发现高速公路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害,保证行车安全。通过对调查路段开展交通事故调查,发现在行车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多发地段,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对交通安全设施进行优化设计。

1 依托项目简介

某高速公路改扩建运营初期,公路交通量不断增加,其中小型车占比较大,大型车也有很大幅度增加。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100 km/h,改建后道路上车辆的运行速度明显提高。考虑重型车运行速度较快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确定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合理性,对交通事故情况进行调查,对道路安全护栏、标志标线、防眩设施和隔离设施等交通设置进行评价分析,并进行优化设计。

2 交通事故调查分析

2.1 交通事故形态分析

对交通事故形态进行分析,可作为道路运行情况和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合理性的有效依据,也可作为安全设施改善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据。通过对2019年该高速公路所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调查整理,分析事故形态,整理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分析表1交通事故调查数据可知,该高速公路的主要交通事故类型为追尾和两车相刮,分别为308起和200起,占交通事故总数的47.2%和30.7%。结合路政事故记录,车辆撞击护栏后发生侧翻的事故数量为1起,说明护栏的防护效果是较好的。另外,翻车事故为44起,占比为6.7%,应该在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中引起注意。

表1 2019年交通事故形态调查结果

2.2 交通事故沿线分布情况

选取高速公路长度为30 km的路段长度为调查对象,分析交通事故的沿线分布情况。结合2019年交通事故的调查数据,该路段有记录的交通事故数量为318起,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根据路政事故数据鉴别和分析结果,确定该调查段高速公路事故多发地段。路政事故记录信息中对事故发生的位置做了详细记录,将上行线和下行线分开考虑。交通事故分析区间确定为1 km,结合路政事故记录,确定该路段上行方向交通事故多发地段为5处,长度分别为0.5 km,1 km,2 km,1.4 km,2.5 km;确定下行方向交通事故多发地段为5处,长度分别为0.5 km,1 km,2 km,1.4 km,2.4 km。上行和下行事故多发路段基本一致,里程占总里程的23%,交通事故占比超过65%。

3 交通设施优化分析

从上述交通事故调查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配置良好,局部路段存在安全隐患,应进行适当优化。

3.1 标志标线

结合交通事故调查结果,对标志标线初步设计作以下优化:

1)在初步设计中,将其中两个诱导标志牌合并为一个,但是存在指向不清的问题,会造成驾驶员错过出口。建议将合并后的诱导标志分为两个,以达到明确指明出口方向的目的,优化后的诱导标志如图2所示。

2)收费站预告牌设置位置不当,距离收费站太近。结合JTG D82—2009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在渐变段起点处设置预告牌。

3)诱导标志标志错误。在两个收费站出口位置原设计为左转标志,但结合现场实际,应为掉头标志。

4)原设计中两处分流位置,为了确实起到诱导作用,增设两个方向的诱导标志。

5)原设计中某处在经过匝道收费站后,合流后一直到下一个出口,存在交通状况负责,大量车辆交织等问题,考虑在经过匝道进入辅道入口处设置限速标志,在辅道内设置减除限速标志。

6)缺少诱导标志。原设计中缺少两处诱导信息,应按需要增加。

7)增设地面导向箭头,配合标志共同诱导行车,如图3所示。

8)在立交匝道中存在小半径曲线,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建议在路面标线边缘设置突起路标。

3.2 护栏

结合交通事故调查结果,根据各路段事故发生率,上行和下行方向各有一段为事故高发区,且比较接近。为了减轻事故损坏程度,将事故高发路段护栏原设计Gr-A-4E更换为高等级护栏Gr-SB-4E。

另外,该路段有一小桥,长度为54 m,原设计护栏采用混凝土护栏,长度为54 m。考虑到行车安全,结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中的相关要求,建议将护栏加长到64 m。

3.3 轮廓标

为了保证夜间行车安全,在道路全线设置反光轮廓标。为了提醒驾驶员注意行车安全,分别在钢护栏端部、活动护栏侧部粘贴高级反光膜立面标记。另外,在互通立交匝道曲线段、车道分合流处,进一步完善设置线形诱导标,指导车辆按正确方向行驶。

3.4 防眩设施与隔离栅

全线已按照规范要求设置防眩设施,在平曲线半径较小的路段,如互通立交、服务区、停车场的匝道,在进入主线时容易对驾驶员产生严重的眩目影响,必须设置防眩设施。全线以成人高度作为参考,设置了隔离栅。桥梁路段应与普通路段有所区别,单独设置隔离栅,应采用焊接网的形式的隔离栅,以满足防护要求。

3.5 视频监控与紧急电话

建议在上行和下行方向事故多发路段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对交通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视。调查路段沿线没有设置紧急电话,建议选择合适地点增设。

3.6 总体评价

结合上述分析,调查路段的安全设施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标志标线方面:交通标志基本满足规范要求,但局部存在信息中断、指示不清楚、缺少合流标志及分流指路标志。集散车道前的位置设置了限速标志,但通过集散车道后,没有设置取消限速标志。收费站标志存在信息滞后问题,应在距离收费站一定距离设置标志。道路标线基本满足规范要求,但局部存在指示不清的问题,缺少导向箭头,应增设相应诱导标志。

2)防护设施方面:该调查路段防护设施基本符合要求,应根据交通事故调查结果对事故多发路段进行重点防护。调查路段事故发生率如图4所示,其中虚线区域为事故多发路段。

4 结语

结合调查路段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调查结果,分析交通安全设施初始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调查路段交通事故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追尾和两车相刮是该路段最多发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77.9%,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了事故多发路段;

2)结合交通事故调查结果,在相应位置增了诱导标志、标牌、补画了方向指示标线,将交通事故多发地段改为高等级护栏,增设了视频监控与紧急电话等设施等方面做了设计方案优化,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行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护栏路段交通事故
基于BPNN-AdaBoost的隧道交通事故数预测研究
多中心、多路段、协同应急指挥系统探析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城市区域路网关键路段识别
预防交通事故
基于Arduino单片机的智能多功能护栏设计
基于XGBOOST算法的拥堵路段短时交通流量预测
不要跨越护栏
基于元胞自动机下的交通事故路段仿真
基于元胞自动机下的交通事故路段仿真
辽宁省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护栏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