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融合环境下的电子技术专业实践课程

2020-12-15 06:50王鹏翀
青年时代 2020年27期
关键词:校企融合实践

王鹏翀

摘 要:時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信息技术推动各行各业进行变革,教育行业同样如此。随着新课标不断深入推进,教育模式在创新,教育方法在改进,校企合作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将在分析校企合作意义的基础上,论述校企合作背景下电子技术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电子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对策,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企融合;电子技术专业;实践

一、引言

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社会对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许多院校设有电子技术专业,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1]。新课标的深入推进促进了教育模式的改进创新,各院校解放思想,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育工作,加强内涵建设,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电子技术专业

电子技术专业是以电子学为基础,运用电子器件设计和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科学[2]。电子技术专业包括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电子技术两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许多城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校企合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技术型人才

很多教师未能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仍旧采用传统的灌溉式教育,而这种教育模式只适用于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且很难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的主体应该还有学生,而不只是教师。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尤其对于电子技术专业[3]。院校想要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锻炼。因为实践教学系统的不完善,很多在校的学生缺少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环境,这不利于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想要培养全面人才,仅仅依靠知识理论教育是不够的。对于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想要收获优秀的成绩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理论,还要进行实际动手操作。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论知识再丰富也难以成为一名技术型人才。电子技术专业在学习中会与各种电子器件打交道,如果一个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对常见的电子器件运用不熟练甚至是不熟悉,再高的卷面分数也无法代表这名学生的专业素质。

(二)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实行校企合作,能够促使高校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需求进行对接,推动课程改革的步伐,培养行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自己的人才资源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营成本[4]。当前社会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毕业生就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进行校企合作,有利于增加学生与企业之间沟通交流的途径。在进行学生实训的过程中,对于优秀的学生,企业可以提前进行沟通并达成协议,这有利于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效率,也有利于企业寻求自己满意的人才。校企合作可以让企业提前看见院校的学生并进行初步评价,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合作企业的了解,院校在企业与学生之间起到中间人的作用,促使双方相互了解。

(三)有利于让学生更加适应社会

进行校企合作,选择专业对口性强,具有一定规模且管理规范的企业,建立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在企业协作的基础上派遣学生实地学习,由企业提供学生工作岗位和实习任务。学校支持学生体验真实的职场环境,亲身了解和体验现代企业的项目组织、实施、管理的一系列过程和企业的技术研发成果,同时在企业的高标准约束下,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更加认真,学习进程有效加快,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让学生更加适应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工作者之间的转变。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有着很大的不同,学生迈入社会时总会有一段茫然期,环境的猛然转变,学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在校园就对企业和社会具有一定了解,有利于推动学生未来的发展。

四、校企合作下电子技术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

许多院校会同企业相互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对于电子技术专业而言,同企业合作有利于电子技术专业进行实践课程探索,但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许多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展现出来[5]。比如,实践基地的单一化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院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实践基地,但很难进行深度融合,实践基地难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实践基地也没有充分利用学校优势,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教师参与实践基地的积极性难以提高等。在校企合作时,院校会支持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提前进行实践实训。院校需要在实训中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融合,教学与实践进行结合,才能培养出更加受企业认可的高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要经过更多的实践总结经验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五、加强电子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对策

(一)建立生产性实践基地

建设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的技术培养提供保障,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校的学习机制,实现校企双赢。建立生产性实践基地,有利于构建融合教学和生产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过程中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体验最真实的职业情景和生产流程,同时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企业规范和制度。例如,“校中厂”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人员及一部分设施,同时可以实施一些优惠的措施吸引企业;企业则提供技术指导、生产原料和部分设施,同时要对整个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对产品质量进行把关和负责。

(二)同正规企业加强合作

某些院校的电子技术专业同上海广达集团、厦门永红科技集团等知名企业进行合作,签订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协议,到目前为止,已经同上海苏宁电器、美的集团合肥冰箱事业部等企业进行了互惠互利的合作,探索出了工学交替模式。在进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院校也可以学习企业的优质人才培训课程,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6]。注重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院校选择最适宜的合作企业。因此,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应注重考虑区域产业结构,及时把握市场的变化,了解市场的信息;根据产业经济的现状及时作出调整,有侧重点地把握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电子技术行业人才的需求趋势。

(三)改进教学理念

教师应该不断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提升综合素质。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与监督者,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让学生既能学习好理论知识又能锻炼实践能力。进行校企合作,有利于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跟随学生实习,吸收到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了解最新技术;并将自己所学的内容融入教育教学过程,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推动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院校可以同企业互帮互助,共同进行电子技术的课题研发与教学改革。关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教学改革相关内容,院校可以和企业一同进行探索研究。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重点。传统的教育模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一大原因在于以教师为主体,课堂上的灌溉式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进行教学改革,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企业为监督,以增强学生的技能为目标。电子技术专业需要学生练习实际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六、结语

院校和企业进行合作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实践型人才,顺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求。学生应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有助于学生日后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7]。社会上有着许多的未知需要学生进行探索,在将来面临社会的考验时,良好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积极调整心态。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关系着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的锻炼提升。校企合作推动了电子技术专业实践课程的质量提升,不仅利于人才培养,还有利于推动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宏,张安东,刘伟,等.校企双元育人“半程订单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以埃西尔SMT订单班为例[J].科技视界,2020(16):139-140.

[2]王春燕.“校企合作”背景下对电子技术应用專业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J].数字通信世界,2020(4):265.

[3]田勇.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初探——以仪征技师学院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2):207.

[4]余莲芬.中职校企分层合作的实践与成效分析——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创新校企合作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经验与做法[J].中国培训,2020(2):15-17.

[5]邵利群,倪碧君.产教融合背景下依托企业学院校企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1):45-48.

[6]刘付刚,郑爽,陈晓洁,等.高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08-209.

[7]陈晓婷.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任务引领的校本教材开发实践与探索——以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培训,2019(12):81-82.

猜你喜欢
校企融合实践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