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0-12-15 10:48权黎明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颗粒脾胃

权黎明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1--02

在儿科中,小儿胃肠功能紊乱属于较为其中常见的消化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增高,易反复发作,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则会对患儿发育及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营养物质较多,但小儿的胃肠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喂养不当或者饮食不当等容易引起小儿胃肠功能紊乱,临床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或腹泻等。西医以促进胃动力的药对症治疗为主,效果欠佳,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标本兼治,有研究显示[2],醒脾养儿颗粒具有理气开胃,健脾消食功效,主治由脾胃虚弱导致的食少、腹泻、便秘等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小儿胃肠功能紊乱作为儿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就我院儿科门诊采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胃肠功能紊乱取得的一定疗效作以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胃肠功能紊乱患儿90例,其中男孩42例,女孩48例。随机数字表法对上述患儿进行分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6.60±2.42)岁。观察组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5.95±2.15)岁。上述患者组间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儿科杂志徐春娣编写的《加强对小儿胃肠功能紊乱疾病的认识与研究》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

纳入标准:患儿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烧心、呕吐、嗳气、腹泻、便秘等临床症状。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对本药品过敏;行血生化、钡餐、胃镜、腹部B超等排除胃肠道器质性病变者,如:胃炎、消化道溃疡、息肉及肝胆胰等疾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疗法基础上联合使用醒脾养儿颗粒进行治疗。常规西医治疗予小儿乳酸菌素片0.2g,嚼服,一次2-4片,一日3次;醒脾养儿颗粒2g,温开水冲服,三至六岁:一次2袋,一日3次,七岁至十四岁:一次3-4袋,一日2次。

1.3 疗效评价

①治疗效果:治愈为患儿的所有临床症状及体征已经消失;显效为自觉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体征也改善明显;无效为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改善[4]。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应用()的格式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率(%)的格式表示,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显效、有效及无效例数分别为(16、24、5)例与(13、21、15)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明显观察组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未出現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成熟,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饮食上偏食冷饮、生冷瓜果、补品或难以消化之物等,小儿脾胃功能受损,胃动力不足,胃排空时间延长,临床具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及便秘等症状,易反复发作,久之致患儿出现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小儿心理尚不成熟,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而情绪化,现如今小儿面临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激烈的竞争压力、独生子女的特殊性以及家庭环境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易出现胃肠功能的紊乱,使小儿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罗马III分类标准中对小儿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标准达成了共识,提出了以症状为基础的须排除器质性病变的诊断方法。小儿胃肠功能紊乱是指有慢性或反复消化道症状,通过常规检查后发现器质性病变。

胃肠功能紊乱在中医学中被归入“痞满”、“积滞”等范畴,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外邪侵袭,饮食不节等因素造成脾胃虚弱。脾胃生理功能对人体消化运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5],其中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从而达到消化饮食、吸收营养的目的,故脾胃为后天之本。脾气健运则水谷精微充分吸收,化生精气血津液,使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脾失健运,脾胃之气结滞,脾气不能升清,胃气不能降浊,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气血生化不足,因而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闷、乏力、泄泻、呕逆嗳气、脘腹胀痛、便秘等症。故临床治疗以健脾养胃为主。

本研究发现,醒脾养儿颗粒联合乳酸菌素片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88.9%)高于单药乳酸菌素片对照组(7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明显观察组较高(P<0.05)。由此表明,针对小儿胃肠功能紊乱疾病,采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效果显著。现对本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单纯使用乳酸菌素片治疗小儿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比较缓慢。而观察组使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乳酸菌素片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醒脾养儿颗粒为中成药,由一点红、毛大丁草、蜘蛛香、山栀茶组成,,具有醒脾开胃、养血安神、固肠止泻的功效,针对脾气虚所导致的儿童厌食、腹泻、便溏等效果显著。该方中的一点红调理气血两虚;毛大丁草有清热解毒、理气活血功效;蜘蛛香具有消食止泻、理气止痛、镇静安神的作用,临床多对食欲不振、脘腹胀痛、腹泻等疾病进行治疗;山栀茶能够活血安神、通络、解经、止痛。有研究显示,醒脾养儿颗粒可对小肠运动亢进起到抑制的效果,缓解肠痉挛,且对番泻叶引起的腹泻有缓解作用。用于脘腹胀痛、腹泻疗效较为显著。也有研究表明,醒脾养儿颗粒具有滋补、舒缓神经、改善脾胃、止泻的功效,对腹泻和厌食症有显著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少。因此,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胃肠功能紊乱有一定临床疗效,服用方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祁会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益生菌制剂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4):47-48.

刘晶.健脾养胃颗粒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23):3604-3606.

王守信,元国红.醒脾养儿颗粒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471-472.

常春鹏.酪酸梭菌活菌散结合醒脾养儿颗粒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治疗中的作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2):171.

陶瑞建,杨端端.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观察[J].药品评价,2019,16(3):35-37.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颗粒脾胃
益生菌与常规抗病毒治疗联用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疗效及对机体胃肠功能的影响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系统化护理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
中医专家谈养胃之道
清洁颗粒也可以环保
大腹皮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黄精治乏力
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制何首乌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镇咳宁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