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IK细胞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免疫功能与生存率的影响

2020-12-15 10:48冉宏周勇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免疫治疗生存率肺癌

冉宏 周勇

【中图分类号】R73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1--01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常见类型,包括腺癌、鳞癌与大细胞癌,其中75%的患者就诊时已步入疾病中晚期,5年生存率较低,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目前,手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案,但术后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却不容乐观[2]。近年来,随着非小细胞肺癌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发现免疫治疗对此类患者的生存率具有积极的影响。树突状细胞(DC)属于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始动细胞,其向T细胞提供肿瘤相关抗原,促使T细胞发挥出显著的抗肿瘤作用[3]。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是细胞因子体外诱导的异质性细胞群,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2016年3月~2018年2月本院对44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应用了DC-CIK治疗,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2月于本院行肺癌根治性手术的非小细胞患者,共计88例。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证实;预计生存期>6个月;肝肾功能正常;本次研究方案已向患者进行充分的告知;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对于研究内容予以批准。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近1个月内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急慢性感染;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哺乳期与妊娠期女性;有精神疾病史。88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6例;年龄42~70岁,平均(58.6±4.6)岁;大细胞癌5例,鳞癌12例,腺癌27例;TNM分期为Ⅱ期28例,Ⅲ期16例。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17例;年龄42~70岁,平均(58.5±4.3)岁;大细胞癌4例,鳞癌13例,腺癌27例;TNM分期为Ⅱ期29例,Ⅲ期15例。在上述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与TNM分期等一般情况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行开放式肺癌根治性手术,对照组术后常规应用顺铂(国药准字H53021740,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多西他赛(国药准字H20093850,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化疗,即75mg/m2多西他赛,d1,75mg/m2顺铂,d1,同时应用利尿、止吐、水化等辅助性治疗,1个周期为21d,持续治疗4个周期。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DC-CIK治疗,包括:选择单个核细胞,采集当日为d0,CD细胞分别在d7、d14、d21、d28进行回输,即双侧腹股沟、双侧腋窝、双侧锁骨下区淋巴结引流部位皮下注射;CIK在d8、d10、d12静脉回输;每完成1次上述治疗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1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指标的变化,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指标。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时的生存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研究内容,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生存率对比结果以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指标对比结果以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CD3+、CD4+、CD8+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8+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而非小细胞肺癌约占其中的8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4]。目前,手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方案,但因微小腫瘤病灶肉眼不易发现,即使联合术后化疗往往也无法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继而影响了患者的生存率[5]。因此,探寻一种可靠的方案保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周期已成为临床学者亟需解决的问题[6,7]。肿瘤免疫方案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模式,其利用机体免疫功能对肿瘤细胞进行抑制,不仅可以杀伤单个肿瘤细胞与微小转移灶,且促进了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8]。CIK细胞是一种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基础,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所获取到的异质性细胞群[9]。虽然人体外周淋巴细胞中的CIK细胞仅占1%~5%,但体外经多细胞因子诱导后,可以显著增加其数量,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10]。DC细胞则具有激活初始型T细胞分化、增殖,建立初级免疫反应的作用。有研究认为,多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差,加之手术创伤的影响,进一步抑制了免疫功能,继而影响术后康复,甚至导致肿瘤复发[11]。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8+水平,以及术后1年与2年时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可见,DC-CIK不仅可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且进一步保障了生存率。究其原因主要与以下作用机制有关:⑴DC-CIK细胞提高了肿瘤细胞表面Fasl水平,继而经Fas-Fasl途径诱导细胞凋亡[12];⑵分泌大量免疫抑制因子对免疫效应进行抑制[13];⑶DC-CIK细胞回输中的负向调节机制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避问题。

总之,DC-CIK细胞不仅能够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术后免疫功能,且改善了生存率,适于临床推广。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次研究样本数量偏少,加之随访时间过短,关于DC-CIK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陆婉玲,李小龙,党亚正, 等.DC-CIK免疫疗法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20,19(8):804-807,827.

孙明华.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9,40(6):324-327,340.

孔维请,束金华.DC-CIK细胞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2):186-188.

武家,张翠英.化疗联合DC-CIK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疗效评价[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11):1373-1374.

吴洁清,陈志军,王海峰, 等.DC-CIK细胞免疫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和生存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9,34(7):1182-1184.

任晓.同步放化疗联合DC-CIK细胞生物疗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评价[J].药品评价,2020,17(8):35-36,48.

高会霞.同步放化疗联合DC-CIK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9):1596-1600.

艾月琴,江龙委,赵华, 等.术后序贯DC-CIK细胞治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生存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9):100-103,107.

陈静.DC-CIK细胞免疫疗法联合NP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及KPS评分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9,40(2):85-87.

魏西翠,王惠霞,贾汝臻, 等.DC-CIK细胞免疫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8,17(5):476-479,485.

刘志广,韩江红.DC-CIK生物免疫疗法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5):28-30.

何丽杰,冯贺强,褚相南, 等.DC-CIK生物治疗后肺癌患者Pro-GRP和T淋巴细胞亚群对免疫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19):55-61.

钭方芳,简艳,郭善娴,等.特异性表达Her-2抗原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非小细胞性肺癌体外抗瘤效应的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9,34(12):1915-1920.

猜你喜欢
免疫治疗生存率肺癌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5年生存率』啥意思
免疫治疗:无效必改,效不更方
中国每年78万人确诊肺癌医生忠告,预防肺癌,晚上请坚持四不要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中国迎来肿瘤免疫治疗时代
靶向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肿瘤免疫治疗小分子抑制剂研发进展
日本癌症患者十年生存率达59%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