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公共图书馆实践与思考①

2020-12-15 10:54郭欣萍张建荣
图书与情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创新实践

郭欣萍 张建荣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供给和事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全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不得不以闭馆应对。疫情期间,太原市图书馆在资源整合、服务创新、人才培养、图书馆命运共同体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专业化发展实践。太原市图书馆的实践发挥了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主动承担了信息时代的社会记忆功能、促进了图书馆行业命运共同体构建。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和后疫情时期,公共图书馆需要在空间环境、服务模式、馆员素养、命运共同体方面有所思考和创新实践。

关键词:太原市图书馆;新冠肺炎疫情;图书馆命运共同体;专业服务;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0024

Abstract COVID-19 Epidemic has greatly affected the services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Public libraries across the country had to close down. The paper analyzes professional practices of the Taiyuan library from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services innovation,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and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The practice of Taiyuan Library has played the basic function of the public library, taken the initiative to bear the social memory fun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of the library industry. In the period of normalization and post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ublic libraries need to think and innovate in space environment, service mode, librarians' quality and community of common future.

Key words Taiyuan Library; COVID-19; community of common future;professional services; innovative practice

社會的进步与生产力的提高在给人们带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负面影响,潜在的风险日益增多,风险社会随之到来[1]。图书馆作为整个社会文化传承、学习教育、互动交流的公益服务机构,肩负着引领公众提升自我、融入社会、获得美好生活的重任。如何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社会危机,是近年来图书馆学界和实践者探索的共同课题。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2],更是一场对图书馆的大考。如何在疫情期间发挥专业价值、助力全国疫情防控,如何在后疫情时期及时调整工作发展方向、推动图书馆事业长足发展,成为每一个图书馆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为此,太原市图书馆做出了一些探索性实践和思考。本文从基本服务、专业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图书馆命运共同体构建等方面对太原图书馆在疫情期间的专业化发展实践进行了概述,并基于这些实践和当前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对重新开馆及后疫情时期太原市图书馆工作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以期获得同仁和专家的批评指正。

1   应对疫情的太原市图书馆实践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山西省尚无确诊病例之时,太原市图书馆就制定了应急服务工作预案,批量采购防护口罩等防疫物资,快速整合全馆资源,对联防联控、读者答疑、创新活动、馆员培训、线上业务服务等做出部署安排。2020年1月24日,因疫情严峻而闭馆后,太原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按预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如在官方微信平台图文并茂向读者演示各类线上服务功能、开通网上智能咨询、组织馆员和物业值班人员掌握并及时更新的读者常见问题、24小时接听读者咨询电话并做出快速准确答复等。在保证这些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向读者提供资源推送、线上观展等专业化服务,通过多途径开展专业化人才建设,通过行业互助进行行业命运共同体构建。

1.1    开展多项以数字资源为核心的创新服务

疫情闭馆期间,数字资源得到了图书馆的重视。太原市图书馆为避免与同行集中线上展示商业数据库、形成同质化数字潮,自闭馆以来除推出传统的数字资源服务外,重点对线上数字资源服务进行规划,组织开展了由馆员居家编辑、颇具特色的网上读书会等线上主题、专题服务。

(1)网上读书会。“网上读书会”为邀请特约讲书人,对内涵深厚的精选图书进行浓缩、高度概括的讲述。从1月24日至4月9日共组织54期,阅读26895人次,440人次留言交流。

(2)线上观展。“太图微展厅”为在官方微信平台线上展示、充分展现太原市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的线上展览。疫情期间相继展出了如《山河表里留文脉 学养千秋泽后昆——太原市图书馆珍藏清代山西著作》精品展、清乾隆《御制棉花图》等太图馆藏珍贵典籍文献展览。从1月24日至4月9日,共展出太图微展厅5期,有2000余人次网上观展。

(3)亲子阅读。“太图馆员讲故事”由馆员诵读讲述绘本故事,经配乐并录制音频,精心制作后上传至官方微信每日发送。从1月24日至4月9日,共组织57期,28946个(次)家庭亲子共读。

(4)云讲坛。疫情防控期间,太原市图书馆精选了曾经作客太原市图书馆的知名作家、学者讲座资源加工制作后作为“云讲坛”推出,读者利用官方微信平台即可扫码观看。首期“云讲坛”精选科幻作家刘慈欣讲授的“科幻文学与阅读推广”,吸引了3206人次参与讲座的观看与互动。这一服务既让太原市图书馆的服务品牌“太图讲坛”在疫情期间得到了线上延续,也让太原市图书馆利用移动服务端为更多读者服务。从1月24日至4月9日,“云讲坛”云讲3期,共有5306人次观看。

(5)图书推荐。疫情期间,太原市图书馆持续为读者推送古今中外历史上关于病毒知识及防疫抗疫的历史、经验和思想观念等较有深度的优质好书,读者扫码即可在线阅读。从1月24日至4月9日,组织主题为“宅家必读”图书推荐共21期,阅读5797人次。

1.2    适时开展图书网上借阅与文献收集服务

(1)适时开启网上图书借阅服务。太原市图书馆根据疫情发展,于2月27日起恢复“太图飞书”和“太图约书”服务。其中,“太图约书”是全程免邮费为读者无接触配送服务;“太图飞书”是太原市图书馆对接京东书库,读者网上选购新书、太原市图书馆付费快递到家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据后台数据统计显示,仅提供服务第一周,“太图飞书”提供服务码洋58076.46元,实洋46801.47元,总人次(订单数)559次,总人数427人,图书册数1386人,图书种数1175种;“太图约书”借书订单550单(即550人次),共借出1417册图书(其中成人类778册,少儿类639册)。

(2)收集整理数字化抗击疫情文献资料。为完整地保存和记录山西省、太原市乃至全国科学防控、精准施策、一线救治、社区管理、防护捐赠、医疗支援、物资保障、宣传教育、下沉基层、志愿服务、行业联动的抗疫历程和事迹,太原市图书馆从2月初开始,一方面通过网络积极搜集各类媒体平台上有关全国各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图片、文獻资料、新闻报道、视频资料等内容,另一方面太原市图书馆也向社会各界发出了疫情文献征集的倡议,征集疫情相关实物和资料,力争成为全国图书馆界收藏新冠肺炎疫情新媒体资料较为全面、权威的公共图书馆。在征集过程中,一改以往重大活动资料征集以纸质文献和实物为主的做法,首次尝试关注自媒体时代下网络文献资源的收集,并按照可数字化网络化再利用进行整理。截至4月8日,共收集公文、先进事迹、新媒体信息、文学艺术音像视频等信息8752条,实物资料912件。

1.3    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专业人才培养

充分激发提升馆内人力资源是实施图书馆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太原市图书馆疫情闭馆期间,全体馆员以部门为单位,通过在线视频会议每日开展1-2小时阅读分享、业务学习及交流讨论。同时,组织馆员对全国各级各类优秀图书馆的微信、网站、博客、抖音、特色馆藏、特色服务等图书馆开展广泛调研分析,通过研究比对、撰写分析报告,以为太原市图书馆的优化服务、创新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自2月3日以来,共计学习56天,参与学习6125人次,学习6737小时,分享2975篇经典阅读篇目;馆员完成课题42项,撰写读书心得504篇,调研报告150余篇。通过讲座学习、集体讨论、分小组课题研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方式,丰富和完善了图书馆员队伍的知识体系,提升了全体馆员的学术研究和业务开展能力。

1.4    用实际行动助推图书馆命运共同体构建

(1)倡议发起“共战‘疫不孤‘读”抖音活动。2月3日,太原市图书馆倡议并与其它图书馆共同发起了“共战‘疫不孤‘读”抖音活动。此举受到了业界同仁的大力支持,全国共479家图书馆加入。抖音平台#战“疫”不孤“读”#话题播放量达81.7万次,全国各媒体专题报道22期。

(2)率先向武汉图书馆援助防护物资并对恩施州图书馆行业帮扶。2月14日,太原市图书馆率先向武汉图书馆捐赠急需的疫情防控防护用品KN90口罩1000个、医用乳胶手套1000双;2月24日,为响应中国图书馆学会于2月15日发出的《关于为武汉地区图书馆捐赠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的倡议书》,向湖北恩施州图书馆捐赠额温枪2把、KN90口罩300个、医用乳胶手套1000只、雨衣200件。同时,号召全体党员职工积极捐款,用于帮助恩施州图书馆为“乡村‘四点半学堂里的图书馆分馆”的留守儿童购买学习生活用品;倡议太原图书馆学会会员馆开展爱心援助行动。

(3)开展聚焦专属用户的公益关爱服务。太原市图书馆向所有坚守在太原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或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及下沉社区的突击队员赠送免押金读者证(此证为每卡可借十册的最高级别成人读者证)。同时,为了满足新冠肺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心理需求,太原市图书馆组织馆员精心挑选了《健康世界》《读者》《意林》等经典刊物和图书600余册,以及马克思书房精美文创产品等对四所新冠肺炎患者重点救治医疗单位进行捐赠。

2   太原市图书馆应对疫情的实践价值

2.1    发挥了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

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双重职能。《公共图书馆法》也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有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等职能。此次疫情期间,太原市图书馆提供了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专题阅读推广服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居民的阅读需求,发挥了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如及时推送全国、省、市下达的疫情防控部署精神、防护手册、预防知识等宣传内容,确保市民及时接收官方信息,掌握防疫精神与知识;“宅家必读,疫情来袭,太图建议您深读的书”专题栏目紧贴疫情现实情况,宣传防疫防控科学知识,是陪伴居家市民度过疫情期的一剂舒缓心理的良方;“居家战疫,全城共读 ——太图网上读书会”专题栏目精选高品质优质好书,供读者利用疫情居家期间享受内容丰富的精神食粮;“太图馆员讲故事,每日亲子读书时”专题栏目更是广大年轻父母提供亲子陪伴的优质资源;“太图微展厅——宅家也可以观展”专题栏目有效地将馆藏特色资源通过数字化加工,读者足不出户即可随时线上浏览珍贵馆藏文献;“太图‘云讲坛”专题栏目为市民搭建了便捷的学习平台。

2.2    主动承担了信息时代的社会记忆功能

图书馆所发挥的社会记忆功能使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所产生的、具有记忆价值的经验、智慧、知识及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3]。因此记忆功能被认为是图书馆的首要基本功能[4]。太原市图书馆对疫情期间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对所收集的疫情文献内容进行精心策划,并向社会各界发出了征集倡议。为保证内容的多样化,资料收集一是由读者主动提供与疫情相关实物和资料;二是通过与本省、本市各防控单位取得联系,还积极通过深入基层社区与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建立联系,广泛征集疫情第一手详细资料;三是由馆员广泛收集与整理各类新媒体平台内全国各地关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图片、文献资料、新闻报道、视频资料等内容。按照加工的数据库格式进行了描述、标引、存储等大量信息组织工作,使之成为系统化、有序化的社会记忆集合, 力争使太图成为全国图书馆界收藏新冠肺炎疫情数字资料较为全面和权威的公共图书馆。为图书馆进一步发布和传播社会记忆资源、开展图书馆的智库决策、知识咨询、信息定制等服务开展提供必要的基础。

2.3    促进了图书馆行业命运共同体构建

命运共同体是我国政府反复阐释的构建新型国家关系的愿景及人类社会新理念。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涵非常丰富,不仅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一理念也适用于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和内部的管理。图书馆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在专业化路径下,立足于图书馆的职业精神、社会担当、文化传承与推广服务,将单一、浅层次的合作拓展到更加多元、深化、全面的层面,通过多重合作、共享发展[5]。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加大对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以行业联盟形式开展馆际合作,推进公共文化机构互联,实现区域文化共建共享。”[6]在此次疫情期间,太原市图书馆在业界互助方面率先开展向武汉图书馆、恩施州图书馆千里驰援的爱心捐赠活动,并与恩施州图书馆建立了精准、定向、持续深化的资源共享、助力阅读推广等专业支持,引起业界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内管理方面,深入太原市四所重点疫情医院及防控机构开展图书、期刊赠送服务,并向所有太原市属地省市县医疗机构内身处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赠送免押金读者证,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可以说,太原市图书馆通过实践行动彰显了图书馆人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担当,用大爱情怀助推了休戚与共的图书馆命运共同体构建。

3   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思考

2020年3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7]文章指出,在境内疫情形势趋缓、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存在着很大挑战。可以说,此次疫情爆发后考验着每一个图书馆的应急、管理及服务等综合能力,但对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图书馆陆续开馆接待读者后,如何调整和重构图书馆的管理及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太原市图书馆已于3月31日正式开馆,基于当前疫情防控的需要和读者服务、事业发展的多重考量,在空间环境、专业化服务、人员素质、合作共享进行了一定的发展思考,并正在进行一定的实践探索。

3.1    营造安全智能的空间环境

空间与文献是图书馆服务读者的最基本要素。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演进,图书馆空间非但没有弱化,反而越来越成为吸引公众和阅读推广的重要因素。图书馆空间环境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空间布局、装饰陈设与基础设施。为了能有效防范疫情对广大读者造成伤害,提升公共图书馆这一公共文化空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为读者提供安全、高效的专业服务效率,公共图书馆需要在馆舍建筑、空间设置与利用和智能化等建设方面给予关注与考虑。首先要为读者提供一个自然、友好、绿色、无污染、抑菌的服务空间;其次就是摒弃追求奇特炫目的建筑空间和功能设置,内部馆舍布局应注重功能清晰、使用高效、专业实用、空气流通、读者分流等需求;第三,要注意图书馆空间的智能化、智慧化建设,如面向服务全流程的读者、馆员零接触智能管理,电梯内设置非接触式功能识别,读者餐厅实现智慧食堂,启用智慧无感停车系统等。

3.2    构建智慧化的服务模式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随着读者服务需求向网络化、数字化、在线化、移动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公共图书馆需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以特色资源建设为核心,整合多样化服务方式与新媒体手段,推动图书馆服务从目前较为单一的空间服务、资源服务向主题服务、专题服务等知识服务、智慧服务转型。在实践工作中,图书馆要基于馆藏用户及服务数据,明确图书馆读者的需求特点,对读者进行类型划分,结合馆藏资源构建针对性的馆藏政策;注重数字资源的再加工、整合与再利用,以特色专题为方向,组织馆员进行收集和加工处理;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新媒体技术优势,将图书馆服务手段不断创新与融合,构建图书馆服务新业态。

3.3    以团队学习提升馆员素养

合理开发利用馆内人力资源是实施图书馆战略的支撑点[8],提高图书馆人员素质的关键在于使图书馆转变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作为持续开发创造未来的能力的组织团体[9],其中团队学习是建设的关键要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图书馆需要立足图书馆应急服务的特殊需求,加强图书馆馆员的业务学习与交流讨论,通过开展馆员业务学习、阅读分享、报告交流学习感悟推动馆员之间的互动,通过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等共享式学习,用读者服务需求来促进馆员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兴趣的培养。

3.4    多途径筑牢图书馆命运共同体

信息时代的深入发展,一方面让每一个行业间的联系和交流更加紧密,一方面也让行业间的界线更加模糊。疫情期间由太原市图书馆牵头倡议发起的“共战‘疫不孤‘读”抖音爱心活动不仅将全国图书馆通过抖音这一新媒体联合在了一起,加深和巩固了图书馆这一命运共同体,更是图书馆利用新媒体平台,孵化和实现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塑造、价值展示等活动的一次线上实践探索。这些实践都证明,图书馆间的行业互助和跨界合作能够整合资源、提升行业价值,进而有助于图书馆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图书馆可与医疗、公共卫生、城市管理、社区街道等机构或组织深化合作,通过图书馆这一公益、社会机构及向民众开展诸如倡导健康理念、引导健康行为、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提供權威健康信息、提升健康素养的服务或活动[10],为广大读者开设健康知识讲堂,宣讲防疫知识,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将图书馆建设成为特殊时期的健康素养教育、健康信息服务、健康知识传播基地,通过行业形象向外界表达图书馆价值,进一步筑牢图书馆命运共同体。

4   结语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最大的公共信息中心、学习中心、社会交流中心,不能因闭馆而在信息传播、知识服务上缺位。事实上,疫情期间公众对于文化阅读、健康信息、专业知识的巨大需求反而给了图书馆发挥社会功能、展示专业服务能力的机会,图书馆响应政府防控安排、提供满足大众知识需求的专业化服务,对于安定社会、安抚公众以及重建人民群众对突发事件的科学认知、科学应对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后疫情时期,公共图书馆更需要通过对服务空间、服务内容、服务资源的调整和重构来适应社会发展、回应读者需求,让公共图书馆在社会复工复产、疫后重建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德)乌尔里希·贝克.张文杰,何博闻,译.风险社会[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4.

[2]  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EB/OL].[2020-03-20].http://www.chinanews.com/gn/2020/02-04/9078658.shtml.

[3]  黄晨,虎娇玫.图书馆发挥社会记忆功能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3(8):8-10.

[4]  王子舟,张晓芳.图书馆记忆功能的衰退与修复——2017年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培训班讲座整理稿[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38(1):16-25.

[5]  肖鹏,陈润好.从资源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中国图书馆联盟的四种建设路径及其未来趋势[J].图书馆建设,2018(12):31-36.

[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全文)[EB/OL].[2020-03-20].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4/content_2804250.htm.

[7]  本报评论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N].人民日报,2020-03-30(1).

[8]  彼得·圣吉.张成林,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第二版)[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

[9]  唐诗迪.“学习型组织”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19(21):24-28.

[10]  周晓英.健康服务:开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新领域[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9,45(4):61-71.

作者簡介:郭欣萍(1965-),女,太原市图书馆研究馆员;张建荣(1977-),女,太原市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创新实践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基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
浅谈基于计算机竞赛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